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淼 《政法学刊》2003,20(5):84
高等教育理念,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微观的层面指的就是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包括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和人才的社会服务面向.这里,我重点谈谈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各项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监管制度的相对滞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也凸显出来,甚至影响到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防控高校职务犯罪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天津市近五年来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力求发现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寻找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间高等学校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表明了广西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并对高校对外合作办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探讨广西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白洁  宋瑞敏  林芝 《法制与社会》2011,(27):68+74-68,74
从归纳已决判例的发案原因入手探索预防对策一直是司法实务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当前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研究手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明显的高发趋势,特别是高校招生、基建、采购领域更成为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财产等案件的重灾区。因而,从分析高等教育领域职务犯罪发案特点、原因着手探索其预防对策,则是目前高考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足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贯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高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学科交叉的优势,不断优化办学体制,科学定位结构、突破学科交叉、创新科研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和构建长效机制的举措,是我国高等学校创办一流高水平知识产权学院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朱丽 《法制与社会》2010,(13):244-24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合作日趋频繁,交流日益增加。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办学规模日渐壮大,不断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带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发展及办学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中央集权、"条块分割"、政府办学等为主要特征.1980年代以来的改革打破了"条块分割",形成了"以块为主"的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也使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淡化高校与政府间的"行政关系",将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置于法律的基础之上,这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才常权 《河北法学》2008,26(7):103-107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管理上出现了新的问题,高校职务犯罪率正呈上升之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给职务犯罪以可趁之机。要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领导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是高校系统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办学收费、基建和物资采购、招生等环节是高校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包括管理、监督、廉政教育在内的体制、机制、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是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遏制和消除高校职务犯罪必须致力干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3,20(5):82-8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公安高等教育办学时间短、历史积淀少,但是她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很多的共性,因此,公安高校确定办学理念需借鉴国内外普通高校和其他行业院校(如军事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院校的实际来确定,而且有关公安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继发性研究.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包括许多方面,涉及办学指导思想、高校功能、发展、办学主体、投资渠道、教育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这里,本人就我国几个有关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热点问题,联系公安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朱春霞 《政法学刊》2005,22(5):118-120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快加深。作为基础法学教育的本科法 学教育,“法律人”应作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人才目标。它所具有完整的内涵包括:高尚的法治信仰是“法律人”的首要价值标准,严 谨的法律思维是“法律人”的必备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法律人”的生存之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法律人” 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与成熟 ,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成为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法学专业由于自身的特色 ,所以其质量的保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以往院校评估的制度与经验的基础之上 ,对于法学专业评估制度进行建构是当务之急。专业评估应当分层次、注重针对性、达到科学化。专业评估的依据是国家有关立法和法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专业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专业评估应注重体现法学教育质量的基本方面 ,如专业教师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方案、学生表现等。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古典学校教育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几乎是个无人问津的话题,今天,一边是教育大爆炸,一边是教育学的停滞,探讨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问题,有重大意义。以古罗马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为代表的古典批判家,曾掀起一场学校批评运动。古典批判家证明,从一开始,学校教育就是一个少数掌握多数,精英拨弄大众的过程;制度化教育的初始酝酿,就是制度化教育的本体矛盾和价值冲突的孕育之始。“矛盾”发展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析超国家、超化的基本矛盾,“冲突”演进为制度化教育的价值分裂并成为人类的共同命运。善恶二元化和善恶程度的多样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教育之反思与改革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法学教育正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将直接决定中国法学发展的命运,以及中国法制的进程。中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总体定位不清且独立发展程度不够,职业技巧培训不足,优秀教材为数不多,司法伦理教育缺位等问题。法学教育科学化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运用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学术自由是法学教育科学化的保障。建设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改革现行法学课程结构,构建实用型法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廷根 《政法学刊》2003,20(6):72-74
入世给高等政法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政法人才培养工作。针时目前高等政法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any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s to the contrary, basic education comes in practice to be conveniently regarded by governments as being synonymous with the level of schooling that the State stipulates is free and compulsory. Thus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s quite variable internationally and often does not include secondary schooling. Exacerbating the situation is the fact that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do not mandate that education be free and compulsory until the end of secondary school. However, these instruments do stipulate that the child's right to education involves the right to develop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That is unlikely to occur for most children with less than secondary school completion as a ‘basic education’. It is argued here then that States have an obligation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o ensure access to inclusive school systems that facilitate secondary school completion by extending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the end of secondar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们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对知识经济的含义、特点进行了的论述。并就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关注的焦点——科技和教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振兴中国科技和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村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30年农村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有其自身的演进路向和变迁途径。1978—1984年,农村教育的政策重心是:恢复教学秩序,普及小学教育,改善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和发展农民教育;1985--2002年,农村教育以改革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有步骤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加强改革农村教育结构为重要政策指向;2003年以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中,农村教育政策有着新的调整与变革。30年农村教育发展的实践,既彰显着教育政策的积极功能与成效,也留下了值得反思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贤 《时代法学》2010,8(1):114-120
基础教育,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生活品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基础教育的盛衰,取决于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教育资源既包括教育资金、设施等硬件部分,也包括教育政策、师资、校园文化等软件部分。一般来说,物质决定精神,硬件资源决定软件资源。而教育资源则不然,教育政策决定着资金的投向、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置。教育政策的不当,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必须强化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创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教育模式、规范资源配置行为、杜绝教育腐败,建立科学、和谐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ABIGAIL WEITZMAN 《犯罪学》2018,56(3):574-607
Although scholars have employed rigorous causal method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crime, few of them have taken a caus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specifically. From a social causation perspective, improving women's education should protect them from violence, yet from a social selection perspective, education could proxy for unobserved factors that explain nega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education and IPV. In this study, I adjudicate between the two possibilities using an exogenous source of variation in education—a 1990s compulsory schooling reform in Peru. Specifically, I conduct an instrumented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that implicitly controls for women's unobserved endowments by comparing women who were aged slightly younger (N = 8,195) and slightly older (N = 6,645) than the school‐age cutoff at the time of the reform.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al causation perspective, increasing women's schooling reduced both their recent and longer term probabilities of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exual IPV, as well as their recent and longer term probabilities of experiencing any IPV and polyvictimization. The results of supplemental mediation analyses provide support for three interrelated causal pathways—improvements in women's personal resources, delayed family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partner selection.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women's education and further illuminate the mechanistic processes by which this occ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