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注册会计师职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真明 《法商研究》2004,21(6):107-116
注册会计师的职务侵权责任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资本市场风险的公平与合理分配的问题。理论界关于注册会计师职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四种观点 ,即 :无过错责任原则说、过错责任原则说、过错推定原则说、公平责任说。美国 1 933年《证券法》和 1 934年《证券交易法》、《日本证券交易法》及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证券交易法”对会计师职务侵权责任均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我国注册会计师职务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应为过错责任的特殊形式———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兼与无过错责任论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胡梦云 《河北法学》2006,24(11):54-64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一种突出的观点是主张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观点的产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缘由.作者主张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并在考察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进行论证,对无过错责任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事务所民事侵权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师事务所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受托人信托义务之违反。会计师事务所对利害关系人承担侵权责任时,不适宜遵循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而应遵循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有必要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过错鉴定制度,允许人民法院就其难以判断的会计师事务所过错问题委托由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过错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在落实会计师事务所的过错责任原则时,应区分会计师事务所在主观上的故意与过失。  相似文献   

4.
彭晨曦 《科技与法律》2006,(4):52-54,101
举讧责任分配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一个重大问题。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梁平  刘宇晖 《河北法学》2006,24(3):47-50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区分而论,就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又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直接侵权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间接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可分为停止侵权和损害赔偿,停止侵权使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赔偿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吕建设 《法制与社会》2011,(30):21+24-21,24
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精髓和核心所在,对侵权责任法律规范起着统领作用,对于司法实践中处理侵权纠纷起着指引作用。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支架性的法律,该法确认了过错责任原则(包括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我国民事侵权案件的审理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姗 《法制与社会》2013,(28):14-14,20
有论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也应遵从传统隐私权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原则,以其他归责原则为特殊情形的例外适用。另有学者认为,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责任认定不能僵化固守以过错责任为主的传统侵权责任原则,而应当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为民法中对侵权行为人追究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实质上是在设置一种损失承担和责任分配的机制。从损失、责任分配的角度出发分析应采取怎样的归责原则,应当沿着不同思考路径,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产生始,就免不了矛盾、冲突以及各种或轻微或重大的侵害行为,而化解侵害行为的方式,从激烈的血族复仇逐渐发展到和缓的赔偿,从群体责任逐渐向个人责任过渡.罗马法及传统普通法上的侵害责任,无论是罚金还是赔偿,都带有报复和惩罚的特性,采取的是结果责任原则,以损害赔偿为己任的侵权法还隐藏在刑法和侵权法交错的乱象之中.在以过错责任原则为标志的近代侵权法成熟之前,古代侵权法的历史可以描述为一段不断涤除惩罚思想、不断净化赔偿观念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送审稿第65条保留了损害赔偿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与此不同的是,2017年9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完成并公布的民法典“知识产权编”建议稿确立了损害赔偿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为了保持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内部协调一致,遵循我国民事责任体系的立法传统,我国《专利法》应明确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停止侵权行为”责任不要规定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1.
邹静  向歆 《法制与社会》2010,(22):261-262
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该法对于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予以了法律上的明确界定,规定了医疗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有益于频发的医疗纠纷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因而,本文从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入手,分析了医疗损害责任成立的要件,并以个案为例,阐述了不应认定医疗侵权责任成立的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责原则居于侵权法的核心地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导致了不同归责原则的出现.构建适应现代民法发展的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13.
侵权立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权法应定名为侵权责任法而不是侵权行为法。侵权请求权应包括绝对权请求权,同时在法律适用上应理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与绝对权请求权之间的关系。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具有"原则—规则"双重属性,是贯通侵权法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枢纽。作为原则,归责原则应包括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四元体系。作为法律规则,归责原则具有模糊性和具体性。最大限度的类型化是侵权责任立法的理想,采取"框架式全面类型化"即规定侵权必要类型并采取总分结构,是类型化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适用何种归责原则至今未达成共识,而如何形成一套科学的归责体系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责"的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利益平衡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角度出发,探讨了过错推定原则的优越性,并提出建立以过错推定原则为一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特别的侵权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星妤 《法制与社会》2012,(32):234-235
《侵权法》解决的是侵权行为的具体责任分配问题,侵权法规范基本上是围绕着责任展开的。《侵权法》第6条第1款规定了过错责任的一般原则,是为一般条款,而《侵权法》第24条则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该条款属于类型化条款,体现了公平责任原则,该原则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等构成了类型化规定。坚持一般条款与类型化相结合的规则方式,对于弥补一般条款过于抽象和概括的缺点、保证裁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实现法的安定性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公平责任原则主要解决的是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过错的前提下的责任分配问题,其具有独立的适用领域与价值,可以补救严格适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永宏 《法制与社会》2011,(31):283-284
新兴的网络侵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侵权理论受到挑战。网络连接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应当在过错责任的原则下,对其责任进行限制,这样才能推动网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濮云涛 《法制与社会》2014,(15):263-265
房地产登记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本质特征,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行为。房地产登记错误中的侵权类型相较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传统行政侵权更加复杂,须借鉴《侵权责任法》从学理上进行分类。房地产登记错误行政赔偿应采取以违法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登记错误的责任承担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及知识产权立法尚未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因此侵权责任法有关民事权益侵权的归责原则,必将对构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体系产生积极影响。以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为指导,以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作为知识产权侵权的基本归责原则,探讨适用无过错原则和平均责任的可能性,有利于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预防和制裁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和创造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 ,在其归责原则上 ,是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 ,还是采用严格责任原则 ,抑或过错和严格兼而有之的混合责任原则 ,成为学界争论的一大焦点。从法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对此作全面剖析 ,并得出结论 :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只能为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都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则原则。其法理基础在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受害人带来了损害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许多污染行为却并无过错;传统民法过错责任原则难以对环境侵害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因而要求在环境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出现和广泛适用作为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和20世纪法律由个人本位发展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并重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现代侵权行为法中,无过错责任已成为一项基本归责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一起构成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