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晓岚 《辽宁人大》2008,(10):15-15
辽阳县人大常委会在贯彻落实监督法的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强化审议意见的运用和落实,使监督职权得到了充分行使,监督实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按照宪法、监督法等有关规定,敢于善于监督,切实加大监督力度,始终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和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监督重点,加强跟踪问效,直到整改落实到位为止。  相似文献   

3.
王毅 《人大论坛》2008,(12):10-11
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足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是监督法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规定,要在具体工作中抓好落实,笔者认为应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增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4.
赵谊 《云南人大》2008,(4):21-22
提高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是贯彻落实监督法,提高监督实效的重要方面。监督法规定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程序,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常委会会议审议。如果审议质量不高,提出的审议意见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不仅会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也将对人大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从选题、调研、初审、审议和意见落实等环节入手,不断提高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确定的一种基本的、主要的监督形式。为规范这种监督形式,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对象、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要运用好这一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必须按照监督法规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光泽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监督法和福建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抓住议题选择、专题调研、会议审议、审议意见落实等关键环节,完善监督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7.
《天津人大》2008,(9):16-17
人大常委会依法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既是监督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提高会议审议质量关系到人大监督工作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五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  相似文献   

8.
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载体。监督法正式把审议意见写入其中,表明审议意见已成为体现人大常委会集体意志的一种独立法律形式。如何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是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专题报道"好!一组稿件既报道了监督法出台后重庆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新形式,又十分贴切地再次诠释了"重在建章立制,贵在落实执行"。加强人大审议监督,彰显人大监督刚性,是新形势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加强?如何彰显?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临朐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监督法精神,不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四项制度",确保审议意见落实。审议意见审定制。常委会会议对有关议题进行分组和集中审议时,常委会办公室安排专人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  相似文献   

11.
江继根 《人民政坛》2007,(10):25-25
今年来,顺昌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意见,把监督工作规范到监督法的要求上来;印发了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流程图,使“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对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过程的每个程序及法定时间要求直观明了;将监督法列入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测试内容,使之熟悉监督法的具体规定要求;召开常委会颁发任命书大会,强化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交"一府一委两院"对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办理,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审议意见能否很好地落实,才是监督实效的根本体现。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依据《监督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形成审议意见、反馈审议意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以下简称监督法)规范的主要内容。《监督法》已经施行两年了,结合正安县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实践探索,就如何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贯彻监督法应该着重于深刻领会监督法的内涵,把握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 把握监督工作的主要形式。监督法对人大监督政府工作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人大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这种主要监督形式;二是突出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应当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三是突出监督实效。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5.
督办工作是各级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依法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落实监督法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对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的督办工作,对于履行法律职责,强化人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促进依法行政,具有一定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监督法》的实施,审议意见越来越多地使用,已成为人大常委会议事决策成果的表现形式,督促本级"一府两院"整改工作的书面交办方式,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跟踪问效的重要抓手。重视理性思考,探析法定含义,规范运用审议意见,对于不断增强监督效果,显得  相似文献   

17.
陈金玉 《人大研究》2011,(11):24-26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常用的主要监督形式。随着监督法和《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实施,听取报告、执法检查→提出审议意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报告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作闭合路径和综合运用监督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实施以来,贵州省岑巩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监督工作,推行了“审议报告票决再审”机制、专项工作评议机制和问责制,多渠道多元化的立体监督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将人大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还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监督法的制定,在六届全国人大期间就开始酝酿。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同年5月,全国人大开始起草监督法,用1年时间完成了监督法初稿,后因对制定监督法的意见不一,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再修改讨论。八届全国人大期间,再次进行了监督法的起草研究工作。经过1年多的工作,征求了十几个省市人大负责人的意见,7易其稿,于1997年10月拿出监督法初稿。1998年,监督法列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继续开展监督法的起草研究工作,并草拟了监督法草案。2002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了再次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