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犯罪心理分析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实践已有数十年,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包括犯罪心理的客观实在性原理、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三变量系统理论和思维定势与动力定型原理。目前理论上并不十分成熟,实践中应正确地看待犯罪心理分析的作用,既不夸大又不否定其客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 ,是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分析 ,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的专门活动。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理论包括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指标体系与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一般步骤、方法和要求两个方面 ,加强个案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实践是发展和完善犯罪心理画像基本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也谈犯罪心理痕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和条件下 ,会客观反映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的历程及个性特征。在侦查工作中 ,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 ,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道格拉斯的犯罪现场分析法和特维的行为证据分析法在美国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两种犯罪心理画像方法。二者在理论基础、形成过程、构成和内容、实际运用方面都有差异。犯罪现场分析法是将当前犯罪人的行为与先前研究得出的统计数据和所建立的犯罪人类别进行比较。特维的行为证据分析法则综合犯罪现场、被害人研究、行为证据三方面信息,遵循严格的演绎分析步骤来解释犯罪人行为。行为证据分析法因不依赖于统计数据和犯罪人分类,并具有跨文化适用性,而有望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和运用中率先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确定性总是与偶然性、复杂性、模糊性、相对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犯罪心理具有不确定性,个体犯罪心理的发生在事先是不能唯一确定的,这是由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互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不确定性视野下需要对犯罪心理概念进行再解读。不确定性给犯罪心理学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狭义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在预备和实施犯罪过程中,心理活动历程及个性特征以物质痕迹为载体遗留在现场上的反映的获取与判断。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案情时,应以犯罪心理学为依据,同时运用犯罪心理内外化机制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在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中,侦查人员应注意克服犯罪心理痕迹的不确定性,排除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主观化影响,建立犯罪心理痕迹整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浅议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痕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及犯罪各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外在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分析判断心理痕迹的方法,并对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其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客观迹象。在侦查中,有效地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已成为分析其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及抓住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有利途径。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注意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侦查中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现,犯罪心理研究是侦破犯罪案件的有效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刑事侦查和物证鉴识专家开始系统地利用犯罪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犯罪现场重建技术逐步建立起犯罪心理轮廓描述理论。犯罪心理轮廓描述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如心理画像主体的资质问题、串并案系统问题以及心理画像的标准化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实际应用中心理画像的不准确,因此要通过对主体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客观环境以及建立标准化程序来提高犯罪心理画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弗氏父女的焦虑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审视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还为我们预防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应对之策。长期焦虑或高度焦虑会使人心理失衡,严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以犯罪行为作为终结。面对焦虑,个体只有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动用积极健康的自我防御方式,才能使自己走出焦虑的心理泥沼,同时也使自己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12.
在对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资格和概念界定的问题上,应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加以具体化,着重探讨刑事责任能力的心理学基础,通过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比较分析,发现心理学模式下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刑事责任能力考察的心理学维度和指标。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犯罪从其行为的表现来分析是一种以暴力为表征的侵犯攻击行为。其原因有警察认知方面的错误 ,也有工作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宣泻。在“挫折———攻击”假说理论下 ,刑讯逼供犯罪是对讯问挫折的一种反应。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要从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 ,建立招警心理测试制度 ,调整警察的认知理念 ,减少警察工作的应激源 ,建立警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测试作为科技发展的一项成果,在许多国家刑事诉讼中已经得到运用,也显示了其作用.我国自引进这项技术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理论上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我国目前并无对犯罪心理测试的明确法律规范,也就使得其实施虽然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这是与程序法治所格格不入的,必须从诉讼法的角度对其应用程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通过纠纷的合意解决,满足受害人获得物质赔偿,平抑精神创伤,给予爱与尊重的诉求,亦符合加害人避免犯罪标签,重新复归社会,获得归属与温暖的需要,是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的刑事解纷模式。其适用不仅有助于纠纷当事人的多样性需求平衡,还有利于推动法治进程,应积极予以推崇。  相似文献   

17.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注意对象,是现场诸物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留在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中的心理踪迹。在现场勘查中,它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提取。通过对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刑事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立足中国本土的实践。实践证明,照抄照搬美国测谎理论和方法,仿制美式仪器简单机械地应用是十分错误的。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教程纲要》一书,已成为我国自主研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结晶,已成为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必读教材。中国自主研创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和方法亟需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