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安全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相对的稳定、完整和没有威胁、恐惧的状态 ,以及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从客观上讲 ,研究国家安全既要看国内环境 ,也要看国际环境。从主观上看 ,国家安全还要看其对相关国家是否信任 ,是否有恐惧感。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既有现实的 ,也有潜在的。维护国家安全也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地分为霸权战略、同盟战略、均势战略、集体安全战略、综合安全战略、共同安全战略、合作安全战略、有限的防卫战略。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既有国际安全、全球安全 ,还有地方安全、个人安全。  相似文献   

2.
薛兴国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载《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中指出,俄罗斯建国以后,其国家安全战略围绕大国复兴这一主线,总体上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再到“战略反攻”的演变过程。2009年5月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表明,俄罗斯已经结束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2年12月7-9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美国战略调整与中国国家安全”。与会专家深入分析、研究了美国战略调整动因、走向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战略,此次论坛部分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关系学院探索国家安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像西南政法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为本科或MPA班开设了“国家安全学”课程。在政法版《国家安全学》2004年出版后,不仅华东政法大学以此为教材为相关本科专业开设了国家安全学课程,而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还把这部《国家安全学》指定为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甚至有的警官学院已经向教育部申请到了“情报与国家安全专业”,作为本科教育的“目录外专业”招生。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6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2年十六大报告14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7年十七大报告23次提到“安全”,其中5处为“国家安全”。十七大报告与以往的一个区别是,对国家安全整体内容(如“安全战略”和“安全体制”)的论述,既没有放在军队国防建设部分,也没有放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部分,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的综合性“大战略”,对美国的战略决策具有导向性作用,也是研究与分析美国国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由来与发展,分析了奥巴马上任后推行的新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讨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中关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当前国家安全学界的若干争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引入情报学中的“体能同构”方法,对国家安全学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规划。国家安全学与国家安全工作的“同构”路径可拆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战略预备阶段,这一阶段,既要实现“为国家安全立学”,也要培育国家安全学的反哺社会意识;第二步为战略推进阶段,这一阶段,要巩固国家安全学的“一级学科”地位,同时强化国家安全学的实践导向;第三步为战略深化阶段,这一阶段,要促使国家安全学由“一级学科”转化为“学科门类”,并形塑国家安全学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8.
美国“参与和扩展”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位苏格冷战结束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但在“多元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外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中,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本文旨在对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一...  相似文献   

9.
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的《国家安全法的名与实———关于修订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一点建议》一文中,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刘跃进指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他认为,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要“以实责名”,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要“以名责实”,根据“国家安全”之“名”,以及当代国家安全现实和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制定一部与名…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非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清晰地勾勒出亚非地缘战略(非洲、中东、南亚、中亚和东亚)的具体内涵。强调“先发制人”战略、推进亚非地区民主化战略、打击恐怖主义战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促进亚非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亚非战略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现实权衡,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1.
任晓伟同志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下称《起源》)是一部有相当理论分量的学术专著。本书最初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攻读博士时的学位论文,后来又经过3年多时间的修改而成。我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一开始我试图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阅读这部著作,但读了一些后发现,与其说这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书中丰富的学术文献信息、作者宽广的理论视域以及对问题表述的严谨深深地吸引着我把这部著作从头到尾地读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杨毅教授主编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于2009年6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此书属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与安全战略构想》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是国内第一本论述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的重要著作。此书兼顾国家战略的构成要素研究与重要领域研究的统筹。在国家安全战略构成要素方面,从国家地位、国家安全利益与目标、方针与政策、战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安全战略的构想;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领域方面,则重点涉及了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走进 2 1世纪的门槛 ,“以德治国”春风在赤县神州荡漾之际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精心撰著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著作丛书”之一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地回答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形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理论构建的一系列问题 ,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是从事伦理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难得的参考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这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11部分以专章形式对国家安全作出阐述,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彰显出深刻的战略逻辑、制度逻辑、善治逻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国家安全,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治国理政重大原则,强调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体现了战略逻辑;强调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制度化,推进国家安全法治、战略、政策等方面的体系化,注重国家安全政策制度落地实施的机制化,体现了制度逻辑;在明确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基础上,融入善治精神目标,体现了善治逻辑。三重逻辑对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指导、运筹、决策中国革命战争,对于中国革命战争扭转旧局、创造新局,战胜国内外强敌,从胜利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本体战略思维、统筹全局的整体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的前瞻战略思维、着眼特点的创新战略思维、把握枢纽的重点战略思维和敢于斗争的求胜战略思维是其对战争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其战略思维的精髓和灵魂。毛泽东战略思维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锐利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是当前我们对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未来战争进行“战略思考”“战略构想”“战略运筹”和正确“战略指导”“战略抉择”“战略决策”的重要理论源泉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生存至上”的原则是以色列独立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原则。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想同中东国际政治斗争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冷战对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得以实施、检验、修正、完善的历史实践舞台,赋予了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强烈的军事冲突特点和冷战斗争色彩。其中的均势外交和武力威慑两大战略构成了冷战时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两根支柱,对于以色列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历来被以色列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倚重。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提出“印-太战略弧”,透露出该国未来安全空间拓展的战略指向。澳大利亚在参与“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际博弈中面临着在中关之间、既有强国与新兴大家之间、太平洋次区域组织与泛太平洋组织之间的“选边困境”,其战略空间也受到来自这三方面的共同挤压。澳大利亚未来安全空间的战略性拓展总体表现出三向性特征。澳大利亚探寻体系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的实践,既为“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家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国把握太平洋安全形势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德刚所著《危机管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2010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把“先发制人”作为化解国际危机管理的一种国家安全战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发制人战略的内涵、逻辑和动因,并试图打破传统军事学与外交学之间的藩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是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的研究平台,凡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领域,如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论坛研究和关注的对象。该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09年共举办了8次,讨论的主题依次是: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大国兴起中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外交道路的新实践,还是中国为加强同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安全、发展、繁荣而进行的新努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战略的宗教向度具有特定内涵:在战略重点上突出中国宗教的“走出去”,在战略主线上强调以宗教统战为核心,在战略目标上侧重打造以宗教良性互动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宗教工作应“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涉外宗教工作应由“被动”变为“主动”;涉外宗教统战工作应由建构“共同利益”转向营造“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