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一经出现就对人的存在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视角来看,网络文化实质上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一种产物,贯穿于现实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它拓展了现实人的存在方式,同时网络文化也让人们感受到现实人的主体性缺失带来的发展危机。因此,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络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文化治理,促进网络文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明作为网络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仅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网民既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因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网民素养,更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自身主体性的危机,这种困境实质上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实践方式和文化的危机。对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危机进行反思与批判,目的在于寻求走出危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学说可以给我们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对于重构在网络社会中的人的主体性来说,必然也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归宿。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对人的交往的影响虚拟化本质主要体现为"网络景观"、"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网络景观"造就的人工世界使人产生了沉迷于"娱乐"的游戏心态;"大众文化"带来了"赫胥黎式"的文化萎缩,使人丧失了深层思考的能力;"消费社会"造成了人的精神异化。要消除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对人的影响的悖论,就要强化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主导性,引导人增强网络交往的虚拟素养。  相似文献   

5.
自由开放的网络为全面、开放、完善的主体性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行为主体的主体性只有在现实的和虚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最终生成。网络提升了个体的主体意识,促其从传统的抽象的整体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化和过度为现实的多元的主体意识。网络使主体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增强其认知、学习能力,拓展其知识结构,提升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发展引发主体的利益意识变化必然引起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网络社会强化了主体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主体借助网络虚拟技术使其变成虚拟空间中可以反复再现的"可能性"的对象,促进了人类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活动方式的生成,提高了主体的生活空间和创造能力,增强了主体在网络生活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造性是网络生活根本性的目标指向,是网络生活实践形态的内在特质,网络虚拟性和高仿真性特点拓宽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促进了网络行为主体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6.
传统人道主义从预先设定的"本质"、"根据”来理解人,从而造成了人与生存世界的分化以及主体性的消解;马克思人道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历史性生成,实现了传统人道主义的生存论的转向.在人的生存状况发生质变、在历史本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表明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垃圾"——非法网络公关、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谣言散布和违法信息传播,严重危害网络生态环境的安全.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不受法律调控,但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只是科技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应用,它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传统社会关系的延伸而已,绝非一种独立存在.互联网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主要表现在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即时性,这些特征虽说会使互联网空间的行为模式与现实世界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否认法律的调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建英 《传承》2010,(33):26-2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性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三种教育理论是工具性教育、个人主体性教育和类主体教育。当代西方国家人的发展已经走完了两个阶段,完成了两种发展形态,他们的教育也开始从个人主体教育转向类主体教育。目前,中国正面临选择的困境,结合现实国情,主体性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09,22(2):5-8,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出发点,现实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从事感性物质活动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而现实的人也即是大众。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大众化。也要求大众化。“大众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种诠释与传播技术,它更从现实性、主体性、革命性、民族性、当代性等多重维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这一点既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又体现在人的内在生命结构上.在人的生存所处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心理和文化的矛盾作为内外矛盾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从这一矛盾出发可以说明人的存在是一种即先天即生成、即现实即超越、即逻辑即直觉、即知识即境界……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11.
曹亚琴 《求索》2012,(7):187-188,181
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国人遭遇前所未有的阵痛,呈现出"失落型"、"怀乡型"、"异乡型"的心灵失衡状态,从文化的视角探究其原因,主要由文化的特性在现实文化中的态势决定。在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作为塑造心灵成长的强大力量之一,它的合理发展是抚慰内心不安,满足精神幸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视野中大学生主体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也会阻碍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烙印在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中,对国人始终具有影响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灵发展,一般高于其他社会青年,但其主体性的发展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孕育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群体本位的倾向,以及整合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资源,因此,可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同时培育创造性思维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应龙 《求索》2005,(9):97-100
如果说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追究世界的本源问题为最终目的的,那么,实践存在论从人的世界的三维文化视野来理解人的世界存在,它的目的是现实地筹划和创建人的世界存在的文化态势,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世界存在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存在论所理解的美学是文化美学。文化美学可以分为相互包含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微观美学,或称哲学美学,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概念,其终极关怀是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本文提出的宏观美学,或称文化美学意义的审美阐释学。它以审美阐释为核心概念,具有鲜明的宏观价值指向和文化建设功能,其终极关怀是人的世界不可逆的持续发展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审美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就是:在实践存在论的基础上,由微观美学转向宏观美学,由现有的认识论美学和体验论美学转向文化美学。在我们看来,“转向”正面地建设性地为美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天地,是当代人的世界存在及其人的生存需要和实践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一种被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文化素养,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对外赢得他人尊重和对内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要特别重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当今中国,党的各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对于增强主体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形成和谐、良善的网络秩序等都有积极意义。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为网络失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冷漠、网络恶俗等,是网民在现实社会当中所具有的认识问题、情感问题、信念问题在网络领域的表现,是国家、社会、主体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失序造成的。通过提升大众网络素养、加强网络公德建设、注重网络法治、纠偏网络"泛娱乐化"、抓好网络舆情管理、培育网络公共文化等路径,积极推进网络道德失范治理。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网络暴民"现象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民在网上发泄暴力情绪的网络现象被称为"网络暴民".在当代文明下,这种不文明现象为何能得以发展呢?本文从传统真、善、美价值观的错位,青年网民的主体性片面膨胀,多元文化下的意义缺失等方面入手,从哲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得出了资本逻辑是产生及发展网络暴民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18.
郭可珂 《新东方》2024,(1):64-69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具有丰富的主体性意蕴,从价值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共存的文化取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实践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实践特征,是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从历史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主动精神的来源,更体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主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主体性层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自觉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黄智宏 《传承》2010,(15):132-133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其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信息素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提高党员干部文化素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从人类发展历史看,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是提高人们各方面行事能力的基本途径。文化素养的基本含义是指阅读和写作能力。早期,所谓有文化(素养)的人是指具备基本阅读和写字能力的人。后来,文化素养的含义从基本的阅读、写字和计算能力扩展到文化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阅读并领会他所阅读的材料,并能记述日常生活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