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严     
尊严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 ,是可尊敬的身分和地位。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有身分有地位的人并不一定拥有尊严 ;而无身分也无地位的一些人恰恰又珍惜这两个字。尊严二字 ,涵盖了自然万物多少的高尚与卑下、痛苦与欢乐?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说 :“所谓生命的尊严 ,就是为了什么目的 ,都不能把人的生命、个人的幸福、人格当作手段。生命尊严思想的终极是慈悲 ,蔑视生命思想的终极是暴力。”所以 ,60年前 ,德国拉贝先生的那本《拉贝日记》记载了日本兵在南京残害30万人的兽行 ;所以 ,有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的《贝德士文献》 ,对…  相似文献   

2.
抛弃"面子"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确实,面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尊严地位和名誉,但是为了事业的长足发展,领导干部们应学会抛弃一些“面子”。 矛盾面前不碍“面子”。工作中难免有分歧和矛盾,有些领导认为妥协就是丢面子,以至于矛盾越积越深,不仅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稳定,而且会使下属无所适从,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因此,矛盾面前,领导者要有维护大局的  相似文献   

3.
近来,不时听到一些领导者以“维护领导尊严”为借口,随意处置下属的事情。这一现象很值得人们思考;何谓“领导尊严”,又该怎样去维护”领导尊严”。尊严是指“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身份”。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领导尊严”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一个领导对尊严缺乏正确把握,并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来维护其“尊严”,那就陷入了误区。某些领导视尊严为绝对权威:“一切由我说了算”。如有拂己意,便是冒犯领导的尊严。可见这些人在维护‘“一己之尊”时,抛开了党的事业、群众利益、用人标准乃至法律法规。因而其“尊严”的维护,常常是…  相似文献   

4.
查芳灵 《学理论》2009,(17):60-61
尼采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是其批判西方基督教世界观的重要一环。在批判基督教文化设置的“偶像”——上帝及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解构了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强力意志”理论为本体论依据,建构起新型理想人格,“超人”是此理想人格的范型,即将强力意志充分发扬和实现了的人,是强力意志、新的价值观念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芳 《行政论坛》2006,(4):34-36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依据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价值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和。由于历史、经济、教育和制度等原因,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存在着“依附性”、“权力性”、“自我强迫”、“情绪化”和“悖德”等缺陷。行政人格建构必须把行政人员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去考察,并对其内在构成要素和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综合把握和全面考察,以实现行政人格由“经济人”—“道德人”—“公仆人”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6.
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针对领导的错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会后这位领导不是认真反省思过,而是恼羞成怒:“这小子当着上级领导和这么多人的面揭我的短,丢我的‘面子’,以后也别怪我对他不讲情面”。类似这种要“面子”不要真理,要“面子”不要原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何谓“面子”?“面子”即脸面、情面也、不愿丢“面子”,这本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面子”。有了过错,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不认错?这不仅是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和党性原则强…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至人”、“神人”和“真人”,但表述得最为完整的还是“真人”。他用浪漫和奇异的语言描述了“真人”的精神境界,带有超脱和神异的性质。他的理想人格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平等的自由观和崇尚自然的情怀,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1)
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贡献确定了尊严观在密尔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密尔尊严观是对康德尊严观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密尔的尊严观体现出差异性和等级性的同时还表现出两种倾向。密尔尊严观的功利之处就在于他认为尊严是一种人格价值,在自由社会的实际条件下,这种人格价值是应该予以保障实现的。国家的立法应该保证自由的实现,保证人类的尊严,进而实现人格的价值。对密尔尊严的解读对于认识国家立法与人的自由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布鲁诺看来,劳动使人区别于甚至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劳动是人类文明进化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也是人的"神圣化"过程的基础.布鲁诺批判了"懒汉学究群"的无意义的活动,认为真正的劳动者是从事有价值有意义的"劳动"者.劳动是和谐的,其最高境界是劳动与闲暇的结合.劳动是艰辛的,人的"神圣化"过程进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10.
尊严是做人的标记、生存的保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基础。人民有了尊严,社会体现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何为尊严?据网络资料: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康德说得简洁:“人本身就是尊严”,意人即尊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本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以人为本”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可见其中所蕴涵的价值尺度、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归宿都是以“现实的人”为轴心的,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确认,为人的独立、尊严与人格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现实权利关系的建立、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等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体现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尊严     
1一个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2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无论哪一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尊重”二字。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5)
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对真正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幸福是一个学习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塑造而不断感受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培养自己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积极维护人生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做有德性的人等多方面来塑造我们的人格,从而踏上通往幸福之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是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 ,后又师承多人并注重汲取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在 2 0世纪众多的人类命运解释者中 ,他以其“勇于批判和富有理想精神”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 ,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命运 ,致力于批判和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 ,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不可忽视的理论地位。对马尔库塞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卢卡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1 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继承和批判马尔库塞从事理论研究 ,有着明确的目的 ,这就…  相似文献   

15.
舒瑜 《理论探讨》2006,(2):117-118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子又有着与普通群众所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或谋求一己私利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无形的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目的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利益的均衡中得到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因此,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使用方式也就转化成为他们对面子资源的选择。现实中,面子的获得和失去由于无法通过一致性的行为标准来衡量,且带有较大的灵活性,领导干部也很容易在“挣面子”和“给面子”中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一、从以注重GDP为主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变,领导干部要执政为民,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不能仅仅着眼于GDP和财政税收的增长,而要让人感到幸福,着眼于建设惠及全社会的小康,着眼于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增加就业人数,建立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机制,使人人有工作,不会因失业而徘徊于社会的边缘,而丧失人格的尊严,更不会因为财富仅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使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这样才能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从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领导干部要懂得…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唐剑锋 《民主》2011,(4):51-51
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尊严?然而,“幸福不是毛毛雨”.“尊严也并不写在纸上”:幸福和尊严,都“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和尊严散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出行中。尊严属于道德范畴,幸福则遍及人生旅途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尊严     
论文介绍与分析了人的尊严概念的基本范式及其相互联系,指出现代范式尊严观面临的挑战;以对尊严观的基本范式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为基础,以和谐社会为价值取向,对人的尊严概念的应有内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其地位意蕴与价值意蕴,论证了人的尊严的根据与标志;揭示了当下对人的尊严概念的几种常见误读,分析其表现、原因与危害,提出尊严观形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推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体现。职业尊严与体面,则是一个人一生中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重要追求。不过,现实语境下,我们的农民却一直是“小农经济、物质贫乏、文明落后”的代名词。考大学、当工人、外出打工等历史上产生的“跳农门”现象,则是“农民”职业并不为人所吸引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