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可以对市场机制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起到良好的补偿作用.但是,在中国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格局下,仅仅依靠增加社会保障的力度却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条件,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如何进行收入分配调节,是摆在各个国家面前的难题。尽管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作用下,部分国家通过采取税收制度、法律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成功调节了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大体上可以分为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两个不同时期.在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双重作用下.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明显,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中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为此.应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过程中的转移支付功能.调节高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增加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分配之法,具有保障国家调节的再分配功能,能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应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调控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充分发挥经济法的功能,助力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1,(8):93-93
曲顺兰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对于政府矫正和补充市场分配缺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税收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受一定条件的局限。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总体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效果微弱。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应调整财税理念,从公平分配的角度出发,对...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实验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在分析个人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提出: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作为我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十六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阐述,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收入分配的两个环节,将它们直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相联系,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两者兼顾的必然选择。初…  相似文献   

7.
当前,武汉市居民收入分配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内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要素不同、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公平竞争及非法收入、税收对收入差距调节不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大力创造就业岗位;加快收入分配立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加强法制建设,消除腐败和非法致富;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杨志安  姜龙 《人民论坛》2014,(10):86-88
从我国房产税试点改革的背景出发,文章认为收入差距决定了只有调节收入分配才是房产税改革的最主要理由和首要目标,研究了房产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定位,从税收规模、征税范围、征税依据、税收征管这四个角度分析我国现行房产税税收政策影响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发挥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房产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实现途径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土地分配不均是重要原因。秦汉时期采取抑制土地兼并和重农抑商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推行的均田制效果有限,而同时期的佛教传播促进了财富横向流通,宋朝不抑兼并,设立常设性慈善机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历史上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举措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加大再调节的力度,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再调节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之一,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对政府矫正和补充市场分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税收原理理论对税收职能的界定有两个缺点,一是把税收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都界定为税收的职能,未能区别职能作用和功能作用之间的巨大差异;二是把税收调节社会运行的作用仅仅局限于调节收入分配。因此,应当明确税收的唯一职能是组织税收收入,同时,调控经济运行和调节社会运行是税收的两大功能,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和社会运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税收调节社会功能的强化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靳环宇 《求索》2012,(9):32-34
慈善事业属于有别于一次分配、再分配之外的第三次分配的范畴,慈善事业是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重要力量,并且,慈善事业的核心功能就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慈善事业可以调节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缩小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关乎一个国家稳定和谐的大局。公共政策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对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性是其价值追求与本质属性。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存在公平价值缺失、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以公平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调节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保障的稳定效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它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功能调节高收入群体 ,扶助低收入群体 ,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保证社会稳定。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拉大 ,基尼系数偏高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根源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及其调节功能的弱化。因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务之急 ;同时调动宏观调控的多种手段 ,互相配合 ,多管齐下 ,缓解直至消除贫困和贫富差距 ,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振宗 《理论月刊》2003,(11):149-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拉大的趋势,不仅表现为总体收入差距拉大,而且表现为东西地区、城乡居民、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拉大。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初始条件不同;体制外收入膨胀;体制、制度与政策安排的不公平、不合理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对策是: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能力;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1990-2013年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关联性检验,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确实对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认为甘肃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再分配作用不显著,与其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不无关系,同时也与其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支出有关。因此,从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两方面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的预算和收支活动是国家财政分配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保障分配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范畴国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凭借国家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活动。社会保障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之间形成社会化大分工,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对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失业等原因而面临生存危机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为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他们的最低收入保障和健康保障。可见,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财政分配的主体都是  相似文献   

18.
微观察     
《乡音》2014,(10):1-1
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应发挥更积极作用 《半月谈》:在市场机制之外,还存在着政府控制、管制和干预,还有大量的制度、规章和政策,这些制度性因素和政府的行为,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是许多的改革目标并没有实现,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离完善的市场体系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9.
吕翠苹 《中国发展》2008,8(3):52-56
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着维护、创造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不公平的重大责任,是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如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保障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该文通过认识中国社会保障的区域性差异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所在,并提出建立和完善区域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宣 《今日浙江》2011,(15):38-39
收入差距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差距问题。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与义务教育等“主要招数”和措施进行调节,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