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去年岁末,在昆明举办的“云南省九八新剧目展演”中,历史演剧《淡水清风》备受昆明观众和来云南旅游的一些台胞青睐。这出戏,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剧团创作上演的,讲述了一个云南人在台湾的故事。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曹士桂的云南蒙自人,到台湾任淡水同知官,他在处理汉民族与原住民素雅人的械斗纠纷中,顾全大局,秉公执法,勤政廉政,深受称道!被誉为《淡水清风》的好官。此剧反映的是历史.却艺术地再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分不开、割不断的血缘亲缘。还特别计今人知道,远在祖国西南边睡的云南人,早就与祖国宝岛台湾结—…  相似文献   

2.
姚同发 《黄埔》2007,(6):46-4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人于1626年进占台湾建立基地,接着扩张统治到淡水,不及十年,遭到淡水原住民强力反抗,淡水城堡在1636年一次夜袭中被毁,西班牙人被迫撤离,退守鸡笼。1636年淡水原住民大败西班牙人可能是17世纪台湾原住民反抗外国殖民势力最大的一次胜利,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淡水原住民以原始武器激烈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原因是,西班牙人收到的大米补给远低于需求量,而且现金不足,粮食来源不继,唯有不断地向原住民需索存量不多的粮食,导致原住民不满。加以两个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太大,淡水居民没有如西班牙人期望的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使神父慈爱和关怀也没有能够化解淡水原住民长期累积的怨怒。最后原住民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赢得胜利。由于原住民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可以参考,我们只能从以西班牙文件为主的历史数据中,从殖民者的眼光揣测原住民的立场和想法,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心态看台湾历史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社会意识的潜流、社会心态的底蕴。它成为人们生下来就儒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扔弃和发展,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来看台湾的文化发展。台湾早在3世纪就与大陆有接触。从16世纪起,大陆东南沿海汉族渔民和农民开始移居台湾,与原住民族共同开发台湾。17世纪初,颜思齐、郑艺龙集团治理台湾时,在台汉人已有五.2万人,他们带着闽粤一带的民间文化在台湾劳动生息。荷兰占领台湾,热衷于获取商业利益,统治者不过1千多人,其…  相似文献   

6.
沐泽 《台声》2007,(12):59-65
台湾这个年龄仅约600万年的年轻岛屿,由于板块的推挤及隐没作用,地亮拱起,形成岛屿、隧出高山。从北海岸的奇岩怪石、东海岸的悬崖峭壁、西南部的沙滩湿地和离岛的珊瑚礁群,这个年轻的岛屿谱写出世界级的海岸之美。 台湾北海岸风景线位于台湾本岛最北端,西起淡水河口,东迄金山,海岸线总长85公里。其间海岸曲折,岬角和湾澳交错出现,山、海、浪、岬互动,造就了岬、湾中一系列奇岩怪石横躺内滩。 这些奇岩怪石自始至今跟着台湾一起成长,也只有它们忠实的记录着台湾所经历过的每一个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的长乐市与台湾一海相隔,很多祖籍台湾的人在长乐居住。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长乐的台胞与台湾的亲人失去了联系。因此,对长乐的邮递员来讲投递又增加了一重不同的意义,因为每投递出一封台湾的来信就意味着牵起了两岸之间的一根线。  相似文献   

8.
朵西亚 《台声》2013,(2):92-94
“喜欢台湾,是因为这里有中华文化里共通的领域。” 淡水位于台湾新北市郊区,是既热闹又具有独特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地方,还有多少年来总有外地人不得不游的淡江大学。傍晚,年轻学子会携手到淡大看夕阳、约会,以共同创造脑海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0.
姚同发 《黄埔》2007,(3):50-52
金广福是大陆官民开发台湾的历史见证。金广福古迹区位于新竹县北埔村,包括金广福公馆与天水堂。道光十四年,淡水同知李嗣邺与广东籍垦户首领姜秀峦、福建籍垦户首领周邦正出面设立“金广福”,正式合作开垦新竹东南方的连绵群山。金广福公馆是金广福的办事处,由姜秀峦坐镇。整座公馆幽雅平实,体现着先民俭朴及刻苦耐劳的精神。位于公馆右侧的天水堂是姜秀峦家居的古厝,比起金广福显得更为壮丽。金代表官方参与合伙开店,广代表广东,福代表福建。这种由官方出粮食资助,垦户首领出资本,一同开辟青山荒埔的方式,使“金广福”成为台湾开拓史上一处不可磨灭的史迹。  相似文献   

11.
<正>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何时能实现,怎样实现?深入分析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全面总结经验,可以为思考未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带来有益启示。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四次与祖国分离,三次回归或统一,每一次都有不同历史情况。一、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及运用的策略台湾被荷兰人长期占领,为了收回先人故土,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辟一个理想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决定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2.
徐蕾 《两岸关系》2012,(7):56-58
与台北、高雄的繁华相比,台湾的小镇那乡土气中掩饰不住的精致和淡淡的悠然,更吸引游客。听着《鹿港小镇》、《外婆的澎湖湾》《流浪到淡水》这些熟悉的歌曲,一起到香火鼎盛的鹿港小镇、浓浓亲情的澎湖湾、斜阳迷人的淡水去看看吧一一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4):28-28
目前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还未正式启动,但大陆“驴友”却早已蠢蠢欲动。罗大佑歌中的鹿港小镇、侯孝贤电影中的九份、舒国志笔下的淡水老街、莫那能诗句中排湾人的部落……这些台湾的“非著名”景点,无疑吸引着大陆游客去探索阿里山、日月潭之外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14.
刘建林 《台声》2014,(3):45-46
现在,但凡记录古迹的文字,都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只因人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触摸到历史的印迹,能窥探到过往的繁华热闹,也能窥视到淹没在时光里的已逝的风景。在300年前,有一个叫郁永河的人,为探勘硫磺矿,沿台湾岛西部平原北上,耗时7个月,从台南走到淡水,披荆斩棘、冒险犯难,历经艰辛,一路书写见闻、记录人文地理、描写山光水色,书写了三百年前的台湾,留下了传世著作《裨海纪游》。  相似文献   

15.
元非 《台声》2008,(2):73-86
全线长约23,5公里的捷运淡水线是台湾第一条通车的高运量捷运系统,全线设有淡水,红树林,竹圈,关渡,忠义站,复兴岗,新北投,奇岩,哄哩岸,石牌,明德,芝山,士林,剑潭,圃山,中山,台北车,南至台大医院站等21站,全程行车时间30多分钟。 在捷运淡水线的周边景点,较为知名的有淡水站的渡船之旅,红树林站的红树林生态保育馆,新北投站的温泉旅馆泡汤之旅、士林站的士林夜市、圆山站的儿童育乐中心和台北美术馆,中山站的流行百货大街等,吃喝玩乐、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等各式旅游景点一应俱全,常为喜爱旅游的同好及观光客推崇的旅游行程。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台湾的政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陶 《统一论坛》2002,(1):19-22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近年“台独”声势一浪高于一浪,其中有不少人提出种种怪论,企图从历史上、法律上否定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下面笔者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让历史和法理雄辩地告诉世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早期台湾历史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周军 《台声》2014,(5):78-79
<正>对于淡水,到台湾之前,我就久闻其名了。淡水原名沪尾,是台湾岛最古老的乡镇和港口之一。明末清初,大陆沿海渔民到台湾海峡捕鱼时,经常到这一带修船补网,补充淡水,因而得名淡水,并一度成为台湾北部的统称。一个淡水镇,半部台湾史。淡水背靠大屯山,面向太平洋。早期的红砖厝多依山坡而建,窄窄的小径引领人们寻幽访古,进入老街巷弄深处。老街很窄,各色工艺品店、古玩店、杂货店、茶店,商行林立,其中不乏百年老铺。老街浓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张翕 《台声》2011,(2):64-64
淡水是台湾台北县(今新北市)东北部靠近海边的一个镇,应该是台湾距离福建比较近的地方,很早就被开发为港口,成为台湾与大陆物资交流的重要集散地。离台北不远,乘捷运走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相似文献   

20.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0):54-55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多年前,台湾歌手罗大佑一曲《超级市民》唱出了很多人心头的无奈。和如今大陆许多地方一样,台湾当年也曾遭遇垃圾围城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