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建 《台声》2002,(2):28-29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曾学文 《台声》2002,(2):11-13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  相似文献   

3.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会议前半段在台湾举行,大陆学者和演员34人赴台参加,后半段移师大陆的漳州、厦门举行,台湾学者和演员48人参加。开幕式在歌仔戏的发源地台湾宜兰举行,闭幕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陆厦门举行。两岸学者近百名、演员近500人参与,汇集了两岸知名剧团:台湾明华园歌仔…  相似文献   

4.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积淀丰厚的八闽文化,随着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疗台湾的养份,熔铸成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和近年来异彩纷呈的闽台文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音与南管、梦剧与歌仔戏、高甲戏与九甲戏。尽管现在她们的名称各异,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她们“血管”里流的是同样的“血”。她们亲同姐妹,手足情同。她们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也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南音与南管南音也称南管、弘管、南曲、南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较丰富、较完整的一个大乐…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1994年新年钟声的响起,’93海峡两岸(闽台)戏剧节暨福建省第19届戏剧会演的帷幕也缓缓落下.在为期10天的会演活动中,闽台两省的戏剧艺术家们共上演了9个剧种的13台传统及现代戏.其中台湾“苗栗荣兴客家采茶剧团” 的采茶戏《婆媳风云》大戏、《十送金钗》等4个折子戏和“一心歌仔戏团”的歌仔戏《戏看生死关》,都是首次在闽亮相.这两个剧团极具台湾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给参加会演的大陆戏剧同行及专家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由于这是台湾戏剧团体第一次正式组团来大陆演出,也使得此次会演具有了与以往各届会演不同的意义.所以,戏剧会演的大幕虽已落下,但两岸戏剧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的序幕也许才刚刚拉开.自娱自乐返朴归真台湾目前共有二十几个客家剧团.而能够保有客家采茶戏原有风貌、还依然按照传统  相似文献   

6.
台湾有一种地方戏曲,叫歌仔戏。我们的主人公孙翠凤就是台湾歌仔戏界叫得很响的“明华园”当家小生。她因演歌仔戏而荣获过台湾岛内“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和“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以及“亚洲终生艺人奖”。大陆的观众也该对她不陌生,她曾与张铁林、陈道明两位明星主演过古装电视剧《女巡按》……  相似文献   

7.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对台工作前沿,闽台农业合作是我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也是密切闽台关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抓手,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独特、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闽台农业合作的成效与前景给予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曾学文 《台声》2004,(10):68-69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厦门举办。这是近年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历年来,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交流中历时最长、参演人数最多、形式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盛会。活动内容包括:海峡两岸歌仔戏优秀剧目展演、学术研讨会、青年演员比赛、历史图片展和走进社区的民间职业剧团广场演出。艺术节不仅在厦门、漳州掀起了一阵两岸歌仔戏热;在台湾,同样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潮。因为此次台湾代表团一百多人经由金门直航厦门,是台湾艺文团体的首次直航,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且人数是历年来台湾赴大陆交流最多的一次,台湾最具盛名的明华园戏剧团领衔主演,因此吸引了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11.
走下飞机,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的是中文,听到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喝的是乌龙茶,唱的是中国戏。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气息。单拿戏剧来说,那里的戏剧舞台简直是中国戏剧的集锦。 最受民众欢迎的莫过于歌仔戏和布袋戏。歌仔戏起源于闽南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采茶”、“车鼓”等民歌,在明清时期由移民带入台湾,以后又揉合了当地的“七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云林县姓廖的居民很多,尤其在西螺地区,姓廖的居民超过半数,这个廖氏宗族在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诏安迁居到西螺地区,是称为“张廖氏”的“双廖”,与一般堂号为“武威”或“巨鹿”的两支廖氏系统(俗称“单廖”)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双廖是“在世时姓廖,逝世后改姓张”,俗称“生廖死张”。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6)
<正>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来看看台湾的特色文化有哪些。歌仔戏歌仔戏是福建及台湾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歌仔原为说唱艺术,原先仅是描述日常生活的歌谣,后来才发展成演唱地方故事的小调。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汇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宗教文化与海外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全省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第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项,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文物局确认的文物大省之一。独具特色的闽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闽台具有独特“五缘”关系,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加强福建文化遗产尤其是涉台文物调查、保护,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8,(9):9-12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是80%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福建省妇联充分运用闽台深厚的“五缘”关系,主动融入“六求”工作格局.先试先行,不断加强与台湾姐妹的交流合作,用血浓于水的亲情、女性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在闽台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长桥。  相似文献   

17.
人行千里俗随行,他乡难忘故乡情。从生到死唱歌仔,父传子辈孙继承。三百年后歌仔戏,唱腔念白是漳音。这道出台湾“歌仔戏”与漳州“锦歌”和芗剧的渊源关系和不了之情。锦歌是用闽南语系漳州方言说唱的曲艺,本名“歌仔”。教习场所称“歌仔馆”。迎神赛会、娶亲送葬谓“歌仔阵”。文字唱本谓“歌仔册”或“歌仔簿”,形成戏曲即“歌仔戏”。锦歌萃取漳州历代各族的民歌、童谣、佛道音乐等素材,逐渐成为曲艺。它提供一种说唱模式、加盟式的联曲体制和使用月琴或大管弦伴奏“七字调”、“杂念调”、“大调”、“哭调”等主腔的音乐框架。台湾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在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共组织签订了八大闽台技能人才合作项目:一是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引进台湾“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师资,开展“闽台合作孵化创业”模式培训。二是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记得几年前,来厦门访问的一位台湾教授在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地道的台湾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南部即闽南方言,他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经历。1948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我,在黑暗的小街上听到哀怨感伤的故乡歌仔戏哭调时,不禁柔肠寸断。一问才知道歌仔戏的源头在闽南,哭调充分反映彼时两岸人民痛苦的心声。有尚清雅的南管(南音)也是从闽南传去台湾的。我曾听厦门一些语言学者用闽南方言吟诵唐人的诗歌,比用普遍话(国语)吟诵更上口。难…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福建省每年都邀请台湾的残障人士在助残日期间来参加文化周活动,但没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几天之内,要举办“闽台残障人士摄影作品展”、“中国直文图书馆福建分馆的揭牌仪式”、“第三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晚会、以及两岸专家学者参加的“无障碍论坛”。台湾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艺协会、台湾彩虹工程艺术团、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台湾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共40余人专程前来参与活动。记者有幸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