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狱徽是监狱的形象标志,是监狱的"文化名片",具有审美和文化功能。狱徽之美在意象、意境、典型。狱徽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标识功能、文化改造功能、文化引导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何凡 《警察技术》2001,(2):45-46
暴狱 ,是罪犯企图摆脱被拘押管制的狱内生活 ,采取暴力手段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抗军事武装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再犯罪行为。近年来 ,由于监所在押犯罪分子的增多 ,诱发暴狱的潜在因素逐渐增多。处置暴狱事件 ,武警部队往往处于第一线的位置 ,起“打头阵”的作用。因此 ,加强对处置暴狱事件的战法研究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暴狱事件的特点突发性罪犯在暴狱前一般都经过较长时间的密谋策划 ,暗中准备凶器、窥测地形 ,探查监管干部和哨兵的活动规律 ,同时勾结串联 ,相互遮掩 ,尽量隐蔽暴狱征兆 ,一但时机成熟便会一触即发 ,在监管干部和哨兵…  相似文献   

3.
全面掌控狱情,是做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监狱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狱情动态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监狱安全防范工作应当对狱情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以实现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在应对狱情变化中完善和创新安全防范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狱情调研分析作为狱内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狱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监管改造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监狱必须大力加强、规范操作,切实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当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狱情调研分析工作存在概念模糊、随意性强、方法欠缺、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新的监管形势下,加强狱情调研分析工作的规范性研究、不断提高狱情调研分析的质量,已经成为监管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对汉代司法中经义决狱产生的时间、原因、司法实践及其原则、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了新的系统、深入的认识。文章认为,经义决狱的产生是在西汉前期,伴随着经学从边缘走向政治中心,为了促进儒学的政治化,经义决狱由此在汉代兴起。经义决狱受经学刑德观的支配和影响,并由此形成体系,对后世封建法律制度的制定,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狱侦工作是公安机关利用犯罪嫌疑人被依法羁押看守所后的有利时机,由监管部门与办案单位相互配合,采取多种手段,获取深层次犯罪线索,提升整体破案水平的一种工作机制。看守所开展狱侦工作既具有重要意义也切实可行。当前有些不利因素制约狱侦工作的开展,对此,一要对狱侦工作以法律规章加以规定;二监管业务指导部门和看守所领导要重视狱侦工作;三要把开展狱侦工作当作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和开展岗位练兵的有效途径;四要调动监管民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狱务公开——监狱的阳光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狱务公开被誉为我国监狱系统的阳光工程.狱务公开是指通过公告、明示等途径将监狱执法的主要内容、程序和结果,向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它是我国刑罚执行机关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8.
宋代各地的提刑官,是从秦代的监察各郡的监察御史、汉武帝时监察各郡的州刺史衍化而来的监察官,其全称为提点刑狱公事。《宋史·职官七》述其职责云:“掌察所部之刑狱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复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逃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剌官吏之事。”这就是说,这一职务,乃是监察与检查一路刑狱情况,兼从刑狱角度监察地方官吏的。这是宋代的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监察官类型。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包括七八个郡,设州刺史一人,州刺史直属朝廷,负责监察各郡太守的工作。至唐初,按“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道下置州、府、县,…  相似文献   

9.
对涉狱舆情样态、特征、规律等进行研究,一直是不少社会学者和系统内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和努力方向.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涉狱舆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倾向性,负面涉狱案(事)件更能引起网民的关注;二是发布(首发)主体,以新闻网站为主,但草根的力量不容小觑;三是议题活跃天数,平均每个议题的活跃天数为10.8天,大多数在一周左右,个别持续时间较长;四是意见多元性分布,意见单一化程度高,呈现一边倒现象;五是民间信息发布渠道,论坛与(微)博客成为重要两极.  相似文献   

10.
两汉王朝改变了秦王朝"广狱而酷罚"的刑罚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制定法律制度以及刑罚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与之相适应,两汉时期的狱政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汉朝狱政思想的形成,使狱政思想的内涵产生了重大变化,其狱政思想不仅成为后世各封建王朝确立治狱思想的蓝本,对两汉时期制定监狱法规和监狱管理制度也发挥了积极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淳安 《人权》2009,(3):25-27
河南省第三监狱建于1951年,是一所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在全面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的同时,第三监狱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监,文明管理,始终把教育人、改造人作为首要任务,先后被上级机关授予“省级文明单位”、“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子夜,一阵清脆的枪声在嵩山脚下某看守所寂静的上空炸响,九名死刑犯及重刑犯挟持两名武警战士为人质,武装暴狱……震惊全国的“1·18”暴狱案,双方对峙了惊心动魄的40小时。  相似文献   

13.
李俊强  ;闫晓君 《求索》2014,(5):163-167
董仲舒既为王者师,并以《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似乎是研究古史的人所共知的"史实"。实则不然,董仲舒历史地位的确立以及"春秋决狱"等问题,疑点重重。汉代以来诸多成说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层累地造成古史"的典型案例,更是一个用"将错就错"的方法来传播圣人思想的过程,如今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12月7日举行的“国际人权日”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女士公开对美国“黑狱事件”提出严厉批评,指责美中情局在欧洲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并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人权”。12月10日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2005年的主题是禁止酷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没想到此番成了国际社会维护人权的“斗争对象”。“黑狱”事件源起于《华盛顿邮报》。2005年11月2日该报披露,美国中情局在美国以外的8个亚欧国家建立了“黑狱”,用来关押并审讯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成员,以获取“反恐”情报。紧接着,总部…  相似文献   

15.
狱内行凶伤害案件是监管安全的重大隐患.故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的狱情监测平台,掌控狱情变化;加大对罪犯特别是暴力型罪犯的监控力度,实施超前防范;主动进攻,强化对重点罪犯的监管与改造,减少行凶伤害危机;开展心理测试,强化不良心理矫治,修正罪犯认知偏差;提高监狱警察危机管理水平,建立长效预防机制,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监狱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狱内行凶伤害案件是监管安全的重大隐患。故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的狱情监测平台,掌控狱情变化;加大对罪犯特别是暴力型罪犯的监控力度,实施超前防范;主动进攻,强化对重点罪犯的监管与改造,减少行凶伤害危机;开展心理测试,强化不良心理矫治,修正罪犯认知偏差;提高监狱警察危机管理水平,建立长效预防机制,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监狱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成功处置登封“1.18”暴狱事件的省公安厅、武警河南总队、郑州市公安局受到省政府嘉奖[本刊讯]1996年1月18日凌晨1时40分,我省登封市看守所发生暴狱事件。看守所6名人犯乘干警提审人犯之机,抢走"八一"式自动步枪2支、子弹10发,并劫持我2名武警...  相似文献   

18.
朱海滨 《公安学刊》2002,(6):140-142
近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充分认识到了监管工作在深挖犯罪中的重大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监管工作配合现实斗争、开展狱内深挖犯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凸现.这也对监管场所开展狱内侦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守所要提高狱侦工作的质量与效能,必须抓住狱侦工作的主攻方向、主攻对象、重点时段和特殊时机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万军  魏顺光 《求索》2010,(11):235-237,241
清末中国传统监狱制度受西方狱制改革之影响,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转型。许世英在其《司法计划书》中提出在中国实施狱制改革计划设想。许世英所规划的中国监狱制度蓝图存在诸多缺陷,但这些设想对当前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玺 《求索》2008,(1):206-210
司法机关审断淹滞造成的囚徒羁留问题是唐代频繁遣使外出虑囚的根本原因,“虑囚”包含省录、宽宥、疏狱三重内涵。唐代设置中央职官充使虑囚和地方分道遣使虑囚两大系统,按覆地方刑狱。使臣接受差遣赴诸道州县理问囚徒,疏决囹圄,在承旨巡查司法审判的同时,承担疏导冤滞系留、监督地方行政、稽考官吏政绩以及体察民情疾苦等诸多社会职能。各系统虑囚使臣与地方司法机关相互牵制,协作互动,成就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空前繁荣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