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7,(11):119-121
本文从民族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趣味对戏剧家的影响入手,分析比较元代杂剧作家与西方戏剧作家们喜剧观念的区别。这种富有民族个性的喜剧精神,使元杂剧家庭伦理剧在伦理叙事过程中体现出:富有"间离效果",注重趣味性,追求创造妙趣横生的戏曲意境的喜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3.
一种奶粉焦虑正在中国的城市家庭蔓延。在现象层面,婴儿喂养焦虑在哺育伦理中展现为,观念上的婴儿成长标准与现实中的家长喂养责任之间的张力。变革的私人生活情境要求家长们审视并更新喂养责任,这与现代医疗话语与传统养育知识所定义的婴儿成长标准发生冲突。究其机制层面,城市家庭卷入市场当中,制度环境的转变乃是奶粉焦虑发生的动因。"品位塑造"与"观念生成"描绘了具有本土意涵的哺育伦理形态。而在城市家庭遭遇奶粉焦虑的过程中,消费意识形态主导的道德合法性正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导演的叙事行为相对具有更多的道德豁免权。但叙事是一种关乎伦理的行为,它同样不可逾越规约道德规约。叙事场景的仿真呈现一次次把观众带入犯罪行为的现场,"同视角"的持续关注,影像的大面积投射,让观众占据犯罪者的位置,刺激观众的兴奋点,形成与犯罪行为同位的心理逻辑。叙事行为建构的"叙述视角"、"叙事情景"、"感官反应"等,成为观众身份建构价值认同的主要参照。叙事活动事关人类的道义与尊严,因此,导演的叙事行为不应获取特殊的道德豁免权。  相似文献   

5.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6,5(6):129-131
元杂剧文本关于家庭伦理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兄弟关系母题的叙述,其中明显表现出对兄弟手足之情的张扬,表现出兄弟分家引起的家庭伦理冲突,表现出对于兄弟共居家庭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难以实现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家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是中国古人对于家和人旺等传统家庭观念的集体认同,它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在当代中国社会,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布迪厄"场域—惯习"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试图探究中国当代家风的新范式——在审视和扬弃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从而使得个人惯习在道德的教育与践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当代家风范式。通过研究,力促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关系性的双向互动,进而达到完善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舒凌鸿 《思想战线》2012,38(5):97-100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相似文献   

8.
杨华星 《思想战线》2006,32(4):125-131
家训是传统家庭表达经济观念的重要文献.传统社会后期的家训十分重视田界的确定,反映出传统社会后期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肯定工商业作用的训条越来越多,体现了富民阶层的崛起对家庭经济观念的影响;家训同居析财和分居析产思想的矛盾与并存,表明其时经济观念变化对家庭伦理观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李军 《前沿》2012,(20):119-121
当代中国改编电影的叙事伦理宏观上看经历了从现代伦理到后现代伦理的变化,喜剧感始终是中国电影改编叙事中的重要支流,伦理叙事作为修辞术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逻辑,在改编叙事中发挥着吸引观众与传达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威  李春燕 《长白学刊》2021,(3):150-156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并将家庭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其有着较高的道德期待与角色期待,因此,领导干部的家风成为中国亿万家庭门风的风向标,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等,而且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家庭伦理危机等难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加强领导干部优良家风建设,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得以传播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我国家庭伦理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基于其思维辩证法推动,将两性之爱的自我意识上升到伦理之爱,奠定婚姻家庭的前提和根基;同时论述了家庭作为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实体形成的三个辩证环节即主观性的爱与婚姻环节、客观性财富和权力环节、主客观统一性的对子女教育环节。黑格尔家庭伦理观对现代婚恋家庭"任性"行为的拒斥,不仅直接源于三个辩证环节的要求,更是广泛根源于后启蒙时代黑格尔独到的人类整体性伦理原则对现代性标志的个体主义的辩证超越。新时代追求美好家庭生活,仍要高扬伦理原则,反对家庭"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哲学,家庭是伦理世界的基础,家庭中的个体是道德哲学的天然能动原素。儒家哲学"血缘—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道德哲学理论,回答了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文明路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把爱人和爱物统一起来,把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统一起来,实现了从"个体—家庭—国家"社会模式转向"自然生态"伦理系统的转变,体现了个体通过自然世界来表达其主体存在性的意愿和当然性。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技术作为人类维系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实现了人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更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逻辑和伦理框架。这种文明的转换试图通过技术的努力,实现对自然能力的控制,改变人的自然本性及其结构。道德伦理的每一次转换都为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向度,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伦理发展的哲学思辩。  相似文献   

13.
身体是伊格尔顿近年来讨论审美与伦理关系问题的核心关键词。作为审美形式的古希腊悲剧同时充当着伦理、政治工具和哲学工具,既能重现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与身体关系密切;18世纪英国关注"道德观念"的哲学家们则认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和谐一致的,伦理和审美都以身体为基础,以想象中的"摹仿"为前提。审美和伦理问题必须借助"身体"来实现个体与总体、法则与欲望、道德与知识之间的紧密链接。劳动和审美都是个人身体之潜能的全面展开,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享受劳动本身的劳动和享受美德本身的美德,则是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的一致之处。伊格尔顿试图建构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理论源头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身体为轴心的美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盛桂颖 《前沿》2013,(20):189-190
中国“421家庭”模式,助推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年青一代面临着现实生活压力与赡养双方老人的沉重负担,对传统的孝意识和孝行为产生了冲击.本文从国情和伦理观念这一基点出发,来探讨人口老龄化、“421家庭”模式普遍化状况下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以促进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与修辞相关的性别写作策略,易性写作承担了性别书写和叙事伦理上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性别主体意识的转变使得易性写作在新世纪文学中呈现与此前不同的样貌,由"两性对抗"走向"两性沟通",部分女性作家表现出了"两性和解"的诉求;同时依然存在少量性别鲜明的表达,但由被动抵抗转为创作主体从自身性别立场出发构成对异性想象的消解力量。另一方面,易性写作由于经验上的隔膜造成叙事上的裂隙,由此暴露出易性写作在叙事伦理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汉译本第二篇的标题.按照黑格尔哲学固有的逻辑布局,该篇属于主观方面的阐述,德语原著适用的术语是Moralit(a)t.汉译本将Moralit(a)t译为"道德"显失严谨.主观意义上的Moralit(a)t,应当译为"良知".汉译本<法哲学原理>将第三篇的标题Sittlichkeit翻译为"伦理".从方法论讲,根据黑格尔逻辑学关于理念的论述,该篇属于具体的全面的逻辑认识,即文本所呈现的自家庭、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叙事.显然,"伦理"一词不能涵摄Sittlichkeit标题之下的文本内容,译为"伦理图景"较为恰当一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关系比拟社会关系,以家庭伦理推衍社会伦理。在"家国一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荷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党今天强调家风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家庭与个人、社会、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中古时期敦煌佛教的兴盛与繁荣,使得儒家伦理同佛教伦理相互融变、彼此助推的效果直接反映在核心家庭与家族关系,寺院教育取代官办教育,法律、伦理同宗教的结合,三教融合"忠君孝亲"以及以儒家价值体系为主导等问题上,体现出中古敦煌地区的特殊性。本文对于敦煌地区家庭伦理的考察,使我们从社会实践的层面对于敦煌家庭伦理的落实问题有了较为具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传统上对家庭、家族、家族伦理有着不同的认识,而且这些认识上的差异性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我国当前的民营家族企业应该突破传统的小家族观念,借鉴日本的经验,把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来经营。  相似文献   

20.
儒学和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包含相当丰富细密的内容,其中的的绝大部分是以儒家思想的形式得到表述的,而其主要规则也和儒学的基本观念相一致。也许可以说,儒学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则,即儒学对于传统家庭起着主导性的规约作用。可是在现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已经发生了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刻变化,其伦理规则也随之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今天我们在建构新型家庭伦理的过程中还有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