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的只是吸收其"术",不顾其"道"。在湘军幕府时,某天,李鸿章谎称头疼,不愿参加曾国藩主持的早会,曾国藩几次派人去叫,说是"人不到齐不开饭"。李鸿章只好匆匆前往。曾国藩板着脸没说话,待李鸿章吃完饭,丢下一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关于曾国藩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问题,长时间里,人们几乎众口一词认定他是一味“委曲求全”、“妥协投降”,取媚于洋人。其实,曾国藩的对外态度不尽如此,他与外国侵略者也有过矛盾,也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抗争,并在某些问题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毕竟与他的同辈李鸿章略有不同,更与后来的袁世凯、汪精卫之流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胜军 《春秋》2012,(6):51-52,1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1853年在原籍创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后投靠曾国藩为幕僚。1861年编练淮军,1862年将淮军调至上海,在英、法、美等列强支持下,与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同年伙同戈登“常胜军”攻占苏州、常州,镇压太平军。天京陷落后,封为一等肃毅伯。  相似文献   

5.
梁鼎芬,原籍广东番禺。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殿试授翰林,散馆授编修,享七品衔。因弹劾李鸿章“十可杀”,27岁被慈禧罢官。后追随张之洞十余年,42岁复出任布政使。一生孤直,一身傲骨,系张之洞的知己、知遇、知友、知音。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为何不重用梁启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分子堆里,梁启超的才能无人能及。24岁之时,就名满天下。袁世凯对他的才华,都是敬佩有加。“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12年之后,梁启超在袁世凯函电不断地催促下,回国就任法务次官。袁世凯在梁启超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给予梁启超空前的礼遇。给他住贤良寺——贤良寺那是当年曾国藩、李鸿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时住的地方。给予一个手无寸铁只有一支笔的粱启超这样的礼遇,对于善玩政治的袁世凯来讲,肯定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来历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被称为晚清三大"中兴之臣"。 他出身书香门弟,已有七代秀才传世。但到其父时,因家庭人口多,只靠设馆授徒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8.
孔繁岭 《春秋》2009,(6):18-21
山东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石锦堂.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为著名的幼童留美。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接受容闳建议.奏请清政府.获准于1872—1875年每年选派30名幼童到美国预定15年的留学生活。这四批共120名留美官费生被称为留美幼童。石锦堂,济宁人,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时14岁(该批平均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9.
刘铁铭 《求索》2011,(9):238-240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主帅,其军事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始至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才使一大批仁人志士凝聚在他的周围,这是曾国藩取胜的法宝。曾国藩组建湘军,以忠诚倡天下,用“忠义血性”改变世道人心,这就使他的湘军与日益没落的国家正规军队有了本质的区别。曾国藩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以“诚”待人,以“诚”召人,以“诚”育人。因为曾国藩的军事德育思想以德为本,把修身提到了最高的位置,所以他的军事德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他认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所以他把军队变成了陶冶人才的基地。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训军情理并茂。他为帅以身作则,带兵平易廉洁。他事行霹雳手段,爱民赏罚严明。  相似文献   

10.
彭玉麟是衡阳县渣江镇人,1816年出生,与曾国藩、左宗棠号为清代三杰。1853年,曾国藩移驻衡阳操练水师,彭玉麟被选入水师做了个营官,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彭玉麟升为水师统帅,成为湘军水师中第一员骁将。由于他战功赫赫,清政府多次封授他高官厚爵,均坚辞不就,被时人称为不要官的将军。  相似文献   

11.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他在个人修养、品格及才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曾国藩死后,清廷赐谥"文正公",这是清政府所能给予臣子的最高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介石等等,都对曾国藩称赞有加。曾国藩的人生已然达到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度,即古人所谓"三不朽"的境界。1917年8月,毛泽东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并说: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洋务派首领,是洋务运动中建树颇多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代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1 左宗棠从事洋务,推动中国近代化是从造船开始的,而造船思想起于鸦片战争。1840年,当英国以船坚炮利发动鸦片战争时,他就提出“造炮船、火船”这个问题。1864年,他在杭州将试制的蒸汽轮船试航于西湖,把造船思想转入实践后,又和法人日意格与海疆官绅屡谋造船,最后乃在1866年6月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设厂造船的奏折、这个设厂造船的酝酿与筹画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思之十余年,诹之洋人,谋之海疆官绅又已三载”。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名将曾国藩,去长沙读书以求取功名。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  相似文献   

14.
林昭武  狄英 《台声》2000,(7):36-38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爱国将领丘逢甲的诗句。1895年清朝李鸿章在日本签定“马关条约” ,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后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了他的愤慨心情。丘逢甲 ,台湾彰化人(1864 -1912)。清光绪十五年 (1889年 )中进士 ,官至工部主事 ,后辞官回台湾 ,组织义军抗日。台湾割让日本后 ,丘逢甲刺指血书 :“抗倭守土”4字 ,表示抗议。一年以后又写了一首激昂悲壮的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国恨家仇激荡于胸 ,诗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写…  相似文献   

15.
<正> 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号横浦,出身于清初浙江海宁声名显赫的书香门第查家。查氏兄弟四人,老大原名查嗣琏,后改名慎行,二十岁补诸生,四十四岁才中举人,后经举荐,诏随入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入直南书房,后“钦赐”进士出身,但他的儿子查克建此时已考中进士。老二查嗣(王粟),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入翰林,官至侍讲,诗名与其长兄查慎行并行于世。这个查嗣庭排行老三,康熙四十七年(1708)进士,选入翰林,经吏部尚书加太保的隆科多  相似文献   

16.
李钧 《福建乡土》2009,(6):47-48
《千古大变局》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历史散文集,引人入胜,让人无法释卷。在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作者选取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枢轴式的人物,分11个篇章对他们的生命与精神历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兼及林则徐、魏源、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的国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的国防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沈谦芳清季,李鸿章出将人相几十年,不仅身系清王朝的兴衰,实际上也身系中华民族的存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响亮地提出“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竭力筹谋近代国防,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18.
北宋宰相、“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我省鄞县(现为鄞州区)当过三年知县。现略记王安石在鄞县做的一些利民好事,供当今从政者借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庆历七年(1047),27岁的他被调到浙江鄞县任知县。王安石刚到鄞县上任,就遇上大旱。为了抗旱,他风尘仆仆跑遍了县内“东西十有四乡”,作实地考察。他在考察中发现,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沟渠汇川,十百相通。后来,官吏不重视水利,渠川浅塞,夏天十日无雨,众川之水就干涸,所以,今日鄞县之民特别怕天旱。于是,他给上司杜杞写了一个鄞县浚治川渠的报告:《上杜…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应有新的反思。大家常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摧毁了反动的、腐朽的封建王朝。可很少有人问:自秦代构建中国大一统以来的历代王朝,难道是经典理论归纳的西方中世纪那种封建制吗?辛亥年前的清末,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还是后来被人戏剧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