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都是通过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更替向前变化和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和效果也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更替中实现的。联系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也就是说没有工作的过程也不会有工作的实效。这是困为: 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态的质变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其它属性、特性一样,有一个过程。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讨论中出现了各种观点.根据中国社会现实,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发生质变,依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半个世纪以来,主要矛盾基本形态虽没有质变,但具体运动形态却实现了从原生形态向着次生形态的转折,当前正向着再生形态转换.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质变与新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浩 《理论月刊》2002,23(8):93-95
将经济科学数学化与对经济进行定性研究都是必要的,但二者应该结合起来。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周期性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旧的经济就会变为新生经济。在现代社会搞经济建设,我们应该既要关注经济上的量变,更要关注量变的度及质变。经济上的质变与新生经济的产生是一致的,与先进生产力的产生也是一致的,先进生产力之所以先进就在于质上先进。认识经济的质变,有利于认识新生经济,有利于认识和代表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过程中 ,经济与犯罪的关系首先表现于经济系统对罪因系统的掣肘 ,其次表现于经济因素是整个罪因网络系统内部对犯罪产生、抑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导因素。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犯罪的制约性、主导性作用表现在 :其速度快慢对犯罪率升降具有直接影响 ,其阶段性特征对犯罪滋生具有不同的相应刺激形态 ,具体的经济行为本身对犯罪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阶段控制犯罪的宏观战略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实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 ,加速经济现代化的实现 ,改变“贫穷社会主义”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是否就等同于生产力发展?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经济增长虽然与生产力发展有关,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二者表现形式不同: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产值的增加,即经济在量上的扩张;而生产力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整个经济的质变。其次,二者的动因不同。经济增长的动因主要是市场的需求及生产要素 (如资金等) 投入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学生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概念及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问题时易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疑点的解析与突破。误区一、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质变可能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也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和变化。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质变就是发展。但并不否认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交易额大幅提升,虚拟经济日益发展为独立的经济形态,无数社会主体身兼真实与虚拟世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传统的税收规则延伸到在自我指涉的虚拟世界中以物象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交易关系上的必然需要推动我国立足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固性特征,在正确认识个税征收实际困境的基础上.加速构建先导式虚拟货币交易个税征收机制.  相似文献   

8.
田应奎 《长江论坛》2001,(2):47-51,5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现代金融风险的整体形态与变化机理,较之以前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风险规模、风险结构以及传导机制、发生频率、扩散速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与此对应,现代金融监管模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征.深入研究金融风险及其监管趋势,对于走向全球化的中国金融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若平  卢雁影 《求索》2005,(11):36-37,101
企业与市场关系是考察经济组织形态的一个纵向视角。新古典经济学隐含着市场与企业之间相互分离的关系,交易费用理论阐明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网络组织理论则揭示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嵌入的关系。事实上,经济组织形态的变迁更多地表现为市场与企业的相互嵌入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嵌入关系才产生了复杂多样的经济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表现在境外因素与境内因素相互勾联,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混杂.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矛盾的广泛与复杂,矛盾的缓解与激化,矛盾的量变与质变.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涉及民意表达、情报信息、风险评估、矛盾排查、矛盾调解、危机管理、责任追究、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走向开放的长篇小说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审美意识的发展,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旧质不断变异,新质不断萌生的过程。当代长篇小说不但在较高层次上表现了审美心理与审美价值的发展趋向,而且在较深的层次上具有了艺术审美的完整性,呈现出了新的审美特征。道德美,是社会意识形态适应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从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折射出的新意识与人性美、即社会发展最新阶段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各自的最高自觉。社会的改革使生产力与人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道德审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由法律界定、维护和协调各经济当事人财产的权利关系。产权关系的界定,是经济活动有序、资源配置优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一、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产权关系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原始形态的产权关系是财产的占有主体,既是财产的所有者,又是财产实际占有者和使用者。奴隶制、封建制和小生产的产权关系,都属于这一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民族史研究中,对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有"友好合作说"和"战争压迫说",但就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则表现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和平友好、相互吸收,又矛盾冲突、相互排斥这样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就民族融合而言,西南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在元代以前表现为同源异流为主,元代以后则既有同源异流,也有多源合流和异源异流.此外,整个西南民族关系主要由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突破是吉林省委提出的发展经济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使统战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呈现出新的特点。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存在的各种经济,它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层次,又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县域经济内不同经济主体,既在所有制、组织形态和劳动对象等方面具有差别性,又表现为各种经济在同一县域空间从事劳动经营活动,具有同一性,构成了县域经济的特征。从吉林省看,县域经济一般状况是底子薄、发展慢、总量不足、效益差,表现为“五低”:一是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股份制经济、合作制经济、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束缚 ,使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呈现出部分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每一步调整 ,都是从个人占有制向共产主义的全社会占有制的方向发展的不断接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平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而不仅仅是法学或道德范畴:平等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实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和公平,是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在实现的程度上还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完整形态的社会主义公平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要理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就必须从金融资本入手.金融资本作为资本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力量,金融资本的实质是生产领域的资本关系,金融资本的发展与变化推动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当前金融资本的新变化使得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并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18.
李非 《台声》1999,(12)
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其推进过程是各种经济变量交错发生影响与作用的结果。经济变量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主导因素,决定并规范了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方向。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但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中,存在着几种特殊的现象,值得深入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与地缘位置,从一开始就被打上深深的政治化烙印。从其发展进程看,70年代末两岸经济关系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两岸政治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形态,影响及于民国政治的变迁过程。缘于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及地域诸多因素,传统的中央集权被逐渐分解,发展成为有研究者所言的"内外皆轻"形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军事权势的转移成为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重要变量,古代中国政局失序形态下出现的政治区域化景象再次在晚清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20.
王喜 《长白学刊》2021,(3):38-45
本源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揭示共同体演进的三种形态,人与物质资料的关系以及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是蕴含在其演进过程中的双重整合线索。其中,本源的共同体作为人类存在的起点,是以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的原始公有为根本特征,以土地、血缘为交往纽带,建立在共同劳动和相互依赖关系基础上的自然整合;虚假的共同体伴生于分工与交换的扩大,是以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建立在物化对立关系基础上的抽象整合;真正的共同体则生成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社会关系的普遍建立,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特征,是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以及劳动和所有的统一,建立在互为共在关系基础上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