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人说美国最没有文化,但美国人最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怦然心动的“美国梦”——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美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美国已建国200多年,而现在仍然充满机会。 但美国梦虽迷人,中国梦更精彩。“美国梦”现在在中国更广泛、更深刻。一位公司总裁认为,世界上最大规模产生百万富翁、最快速度产生百万富翁、最大机会表达自己理想的地方现在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20年来,无数创业者的故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信息产业正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经济领域。而计算机业则是信息产业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活力的部分。与国际日益接轨的中国也不例外。 本刊推出中国计算机业6位创业先锋,不是为其树碑立传,也并非想总结什么成功秘诀。虽然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出身贫寒能吃苦、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和总结等,但“成功需要许多因素,而失败则有一个因素就够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创业先锋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一点灵感,产生一点观念的突破,则个人有幸,社会有幸。疲软的中国经济正呼唤一批能打开新天地的创业先锋,“中国梦”正引导产生一批市场经济的当代英雄。(注:计算机业的创业传奇即将集结成《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2.
对肖剑鸣教授的《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①一文,本刊主编人员请我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对肖教授的这篇文章的确也感兴趣,也就答应了。首先要说的,肖教授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教授。对其该文言,肖教授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犯罪学的问题存在,亦是世界犯罪学的问题存在。是极具重要性的问题。第二,肖教授的文章所涉的理论,其中涉及到名实学理论。我亦想从名实理论出发来着重谈一点学科研究建设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精神     
<正>城市,尤其大城市,人们普遍缺乏归属感。怎么提高城市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方法是提高城市的精神,培育每个城市独特的东西。市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方3年前我写了一本书,比较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很多人提出批评,质疑所谓的"东方"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比方说,印度、印尼、中国、马来西亚这些亚洲国家有没有所谓的一种亚洲价值观。包括西方,所谓的"西方"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呢?—好像加拿大的价值观与美国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加拿大比较受社群主义的影响,但是美国就比较偏自由主义。再到欧洲,每个国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已经相当于中国大豆年产量——1500万吨。当我们想采取转基因农产品管理办法的时候——这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实行的办法,你们美国的领导人就来跟我们谈大豆的问题,说影响美国10亿美元的出口,你们要慎重一点儿。但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却宣布要加税8%到30%,这样就影响中国3.5伍美元的钢材没法向美国出口。因此,我可不可以像美国领导人关心大豆一样也关心我们的钢材?我也把大豆加税30%行不行呀?”朱镕基总理在本次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这一段话,看似平  相似文献   

5.
每年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劳动节,则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这一春一秋两个劳动节,都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相似文献   

6.
严海蓉:我想这与您先前写到的分裂主义相关。斯皮瓦克:是的,国家内部的分裂主义,不过分裂主义不是我说的,是罗伯特.里齐(Robert Reich)说的。严海蓉:好像您是在谈班加罗尔的时候谈到这一点的。斯皮瓦克:是的,是班加罗尔,但各个地方当然也都如此……谈话对象是个很重要的范畴。交流(方法和语言)上的便利把我们导向南部中的北部地区。近来有很多人谈论庶民反抗群体(subaltern counter-collectivity)的出现。我认为那是空谈。如果把质疑美国霸权或者西方霸权的群体直接命名为庶民反抗群体,那我不认为如此谈论的人真的知道在这样的冲突可能没有…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4,(25)
<正>法治,作为一种理念,也许可以形成一套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接受的论说;但作为实践的法治,一定是干差万别的。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特有的,也被公认为是好的制度。很多国家,包括不少与美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国家,曾经力图移植这一制度,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法学家朱苏力说得好,"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治的理论。"当"法治中国"的愿景让我们心怀向往时,我们一定不能忘了"法治中国"的法治,一定得是"中国的法治"——不是"别人家的"法治,也不是抽象的法治。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南风窗》2006,(18)
有中国在,谁需要美国?英国知名评论小组雷克思近日说出了非洲和拉美部分国家的心声:“有中国在,谁用得着美国?”雷克思说,委内瑞拉是最近一个受到中国慷慨对待的国家:在该国总统乌戈·查韦斯8月访问中国期间,他得到了28项投资协议,价值据称达110亿美元。雷称,查韦斯走的是一条人们熟悉的道路。今年,中国政府承诺向尼日利亚投资近70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石油资产),向安哥拉投资20亿美元。这两个非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名声都是毁誉参半。此外,2004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拉美期间,曾慷慨承诺1000亿美元的投资。要想计算这些承诺的总额,就如…  相似文献   

9.
李晟 《南风窗》2014,(25):36-40
法治,作为一种理念,也许可以形成一套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接受的论说;但作为实践的法治,一定是干差万别的。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特有的,也被公认为是好的制度。很多国家,包括不少与美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国家,曾经力图移植这一制度,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05,(13)
中国使西方产生了新的认识。年经济增长率达9%的中国到2020年很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620亿美元。当中国从玩具和小饰品制造商变成技术更加复杂的电器、汽车零件和半导体的生产者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正在以每年25%的增幅不断攀升。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说,中国的急剧增长“可能是本世纪的头等大事,从未有哪个国家以中国这么快的速度崛起”。但是,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的速度以及对相伴而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例如,大多数中国大型企业都是一张利益交织的网络,其中既涉及党的利益,也涉及个人利益。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迈耶说:“中国公司的问题是,政府与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11.
北大:中国敏感的神经 又一次来到了北大,又个次站在未名湖畔。 在有过几次匆匆的拜访之后,这一次我想在这方圣地好好追寻一点什么。北大,  相似文献   

12.
未解决的效率问题我从效率问题谈起,因为效率问题具有一般的特性。但是,效率只有从社会主义目的方面去看才具有意义。我将对有关这一问题的看法的分歧作一概述。第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消费品,也涉及生产资料。如果一个真正竞争的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原则上可以解决日常消费品的配置问题的话,那么投资中的配置效率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根据未来的不确定性来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相比,与克思主义突出的一点就是考虑到了不确定性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选择是…  相似文献   

13.
对朝鲜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北亚安全领域合作问题的讨论通常涉及到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互动。在许多西方的媒体中,朝鲜常常都被当作共同遏制的对象。正因为如此,朝鲜不但从未被视作是地区安全合作的一个平等参与者和伙伴,反而被描绘成一个很难约束的国家。在他们看来,朝鲜不仅威胁本  相似文献   

14.
1 弗朗恩·索在纽约一家汽车部件进口商的会计部门工作时,发现老板忽视了一个能赚钱的机会。“向遍布美国的梅塞德斯、沃尔沃和萨伯等公司的代理商销售美国产的替换灯泡,是老板业务中最有利可图的一项。”索心里想,“但老板们没有注意这一点。”1975年9月,索因公司裁员而面临失业。她对丈夫说:“我确实不想为另一家公司工作了。如果我还那样卖力地工作,倒不如为自己工作。”丈夫回答说:“去干你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15.
丁学良 《南风窗》2011,(7):97-97
政府垄断是最有可能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这不仅在俄罗斯,在香港也同样得到验证。我最近几年也想在喜欢的地方买房,所以这里不从理论,而从消费的角度来谈谈房价问题。有人说,中国房价高居不下,是因为东南沿海的土地太紧张,人口太多。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去年10月份到俄罗斯远东的一个重要城市考察,我们的翻译也曾经在北京和海南工作。他带我们去看他在俄罗斯的房子,3层楼,70多平方米,楼龄大概有7~8年,但是价格一点都不便宜。俄罗斯的土地超级丰富,一个城市就四五万人口,到处都能看到空地。但问题在于,这些空地不能随便盖房子,因为土地是政府所有。  相似文献   

16.
在发现缅甸执政当局想借选举改善国家形象之后,美国希望在其2010年大选之前找到影响未来高层领导人的机会。而昂山素季也配合美国的政策转变,表示愿意与军政府合作推动解除制裁。加上果敢战事后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武装都愿意与缅政府谈判接受改编,缅甸的内政外交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和解时期,而这对于中国在缅投资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18.
外交官制(Foreign Service),亦称外务官制,是西方国家任用和管理职业外交官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后来欧洲许多国家也建立了类似的制度。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也确立了常任外交官制。二战以后,这种制度又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外交人员的任用和管理,自  相似文献   

19.
2025年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答案。第一个答案说,美国将继续称雄。第二种回答是,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第三种回答是,世界将变成一个无政府和相对不可预测的多极化混乱无序的舞台。美国继续称霸?有三个理由怀疑这一点。第一个是经济上的,即美元作为世界经济惟一储备货币的脆弱性。美元目前依靠日本、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购买债券带来的大量资金注入得以维持。这一点将很难继续下去。当美元急剧下跌时,暂时可能会扩大制造业产品的销售,但美国将失去它对世界财富的控制,并丧失其扩大赤字而不立即遭受严重惩罚的…  相似文献   

20.
正春日,我和先生来了一次江南水乡游,去了一趟梦寐以求的周庄。那雨、那桥、那水、那屋,像一幅江南水墨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提起画,就想起画家吴冠中游览周庄后由衷的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只要你到过周庄,就知道这种赞誉一点也不为过,海外许多国家的报刊上,不是也称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