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要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特点 ,采取方式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燕 《新东方》2002,11(5):85-88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的缺陷。因此,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缺陷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寻求其克服办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戈 《湖北社会科学》2006,3(8):152-154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强、自由的主体性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实践性、可塑性和评估的活动性。文章阐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缘起、内容和性质。联系实际分析多元智力理论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的启示 ,尝试探讨一个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浅议大学生音乐欣赏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华 《传承》2007,(7):118-119
大学阶段是人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定性、成熟的过程。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和精神;通过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和心境共鸣的过程,形成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和教育,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元化、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引发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加快大学生行为的社会化进程,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力,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大学生校园文化参与能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军  张殳 《青年论坛》2007,(1):53-54
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带来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大学生逐步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但同时对同龄人的依赖有所增长,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得同伴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康瑜 《传承》2012,(12):48-49,67
通过自我培养使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探索个体价值观自我培养的实现途径。具体从完善个体自我意识提升自我培养能力、实施富有成效的个体价值观自我教育、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个体自我培养等途径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关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具备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以及制约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广州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广州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去年底,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广州师院等市属四所高等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6份,试图了解当代广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一、自我意识青年的自我意识是青年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彩珑  杜和平 《前沿》2006,(11):92-94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深入探讨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现代人格,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韦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61-166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尤其在贵州。文中通过对贵州6所主要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失落感"有所蔓延,并引起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本文试就大学生失落感产生的原因作一探析.1、自我意识分化,产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反差,打破了大学生的心理平衡.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正是人的一生中自我意识高涨,开始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时期.大学生较高的智力水平给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了复杂性.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趋向,又给这些涉世未深、学识尚浅的大学生确立自我选择参照系带来了困惑,促使其自我意识分化,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和对立.一方面,大学生较优越的自身素质及特定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急剧发展,他们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其中心理素质教育是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养成、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性心理教育、耐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教育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了起来,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证…  相似文献   

15.
栾美晨 《传承》2011,(30):20-21
采取各种科学有效方式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探索采用价值工程方法中的"0.1、0.4专家评价打分法"来测定考核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6.
田耘 《理论月刊》2005,(11):157-158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缺陷、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以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我观的重要性,探讨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结构体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四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对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才培养目的的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任务。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倡导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道德传统等文化在当代青年身上理应得到传承和体现,同时,传统文化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形成的小家观念及中庸处世理念,也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结构缺失,导致逃避责任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林凤章 《传承》2008,(24):68-69
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即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尊重、热爱和信仰等情感。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基础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目标,探寻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即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尊重、热爱和信仰等情感.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基础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目标,探寻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