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追求社会公正和民族独立(民族之间的平等)为其基本宗旨。在现实社会中,对于社会公正如果把握不当,容易造成两种有害的倾向。一种有害倾向是,刻意站在能力较强、处在某种“强势”位置的少数人群体的立场上,制定事关全局的社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社会公正的理论阐释社会公正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宗明义的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P1)Willoughby在《Social Justice》一书中指出"所有文明国家的人民都要把社会和经济状况交由合理性和正义性的标准加以同等的检验,就如同他们曾在过去对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提出质疑一样。"要理解社会公正,首先要为其正名。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社会公正就是社会的一种良性的结构安排。我国学者吴忠民指出,公正就是每个人得到应得之物。  相似文献   

3.
弗莱彻的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强调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反对僵化的宗教律法主义。其相对主义含有"上帝之爱"这一绝对因素,要求人们在任何境遇中,都要遵从爱的诫律,像上帝爱一切造物那样爱世人。这种境遇论方法充分尊重行为者从实际出发的自决权,因而加重了行为者自主选择的道德责任。境遇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爱同公正是一回事,因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爱。""爱即公正"论在伦理学理论上将爱与公正视为最高范畴,在社会实践上旨在反对"爱"的空洞说教,为遭受社会不公的人们呼唤实实在在的公正待遇。弗莱彻认为,道德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基础,而法律公正本身绝非道德公正,它必须奠基于道德公正。当面对不公正的法律或执法不公之时,公民不服从乃至"凭良心造反"或革命,均为促进社会公正的正义之举。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境遇伦理学又敦促公民尊重和服从奠基于道德公正的法律。弗莱彻的社会公正观深受马克思论著的影响,不乏可资借鉴的真知灼见。弗莱彻终生坚守"独立精神、自由思考、勤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学者风范,一贯坚持"道德理论与修身实践的统一",为争取世界和平、社会公正和人类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肖林 《前线》2016,(1):38-41
正公正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亚里士多德说:"公正是德性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敬。"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既是对现实中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是否合理和正当的道德判断,也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崇高价值追求。公正与平等、自由、法治一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层面上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必须以平等和自由为前提,而又要以法治为保障,四者之间彼此密切关联、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蕴涵着一定的道德诉求。关注人的生存权,把满足人的合理而"基本需要"作为价值关照,是社会公正的伦理关怀,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性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确定能够使每个人为社会幸福作出充分贡献的制度安排,使人们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安排中获得其"应得",是社会公正的权利取向,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从"实质公平"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公正,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是社会公正的平等理念,要考虑社会成员的差异而促进适度平等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一系列因仇视富人而引发的社会事件,"仇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发广泛争论,并被很多人看成一种病态心理。实际上,"仇富"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是其滋生的土壤。因此,要根治"仇富"心理,必须釜底抽薪,从改善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入手。  相似文献   

7.
新左派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主张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发声、倡导公正平等、保障民主权利,并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倡导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与思想理论。新左派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弊端与社会矛盾,为纠正政策失误、增强民生建设、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为它在基层社会中赢得了"政治正确"和"道德优势"之名。然而,从其现实表现形态和内在理论逻辑来看,由于对平等公正的绝对追求、全面民主的过度崇尚、市场经济的偏激认识和极端民粹主义的思维倾向,使得新左派思潮无论是在价值要义还是在实践目标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明显差异与矛盾碰撞。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发展的维度来看,需要对中国新左派思潮进行理论匡正与科学引导,在不断剥离其非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基础上破除人们对它的意识形态迷思,进而有效化解社会思潮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极端民粹主义倾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公正论》提出了"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的论断,构建了基于"原初状态"假说的社会契约公正论,达到了20世纪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的巅峰。罗尔斯力图既保持康德形而上学的道德说服力,又坚守经验主义理论的底线,吸收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他的契约公正论实质上是一种以义务论方法求得目的论结果的混合理论,既尊重个人自由,又注重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倡导有条件的平等主义。他的"原初状态"假说,令契约当事人在"无知之幕"遮蔽下共同确定人人都会同意的公正原则,由此推导出"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合理的机会均等原则"和有条件不平等的"差别原则"。罗尔斯的公正三原则宣扬了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家着力倡导的自由至上、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理念,进而主张"凡制度公正的社会应当平等分配一切经济利益和服务,除非某种不平等分配旨在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或至少有助于改善最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罗尔斯的契约公正论明显地受到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的影响,多少反映了20世纪广大底层民众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现象、追求社会公正的美好愿望,但其立场和方法论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有着本质区别。他的契约公正论具有为"大政府、小社会"的"福利资本主义"进行道德辩护的作用,被奉为新自由主义的一面理论旗帜,但也饱受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其他派别特别是右翼保守主义者的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9.
同罗尔斯齐名的20世纪著名哲学家诺齐克,将公正原则分为三大类型,即"结果状态"公正、"模式"公正和"历史"公正,而他的理论取向则属于"历史公正"范畴。"历史公正"表明,是人们的既往状态和行为,赋予人们"应得"某事某物的"资格"或权利;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否,不取决于最终分配结果所赖以产生的模式,而取决于是否尊重人们的历史"资格"权利。历史"资格"公正论蕴含三条"最佳公正原则",即"原始获得原则""转移原则"和"矫正原则"。诺齐克继承了近代思想家洛克等人的"有限政府"论,认为政府的角色只能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依法仲裁者而非经济成果的分配者,政府职责仅在于确保公民的基本道德权利免遭暴力或欺诈等的侵害。因此,他断言公正社会的政府就是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最小政府",极力倡导"小政府"主义的社会公正之道。  相似文献   

10.
张友国  董天美 《新视野》2012,(4):102-105
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平等问题的解决是这些国家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民族之间发展平等的实质,就是民族发展问题上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问题。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是有着不同价值取向的两种平等观,二者争论的本质是分配的公正问题。这一争论反映到多民族国家的实际运作中,则体现为民族自由竞争政策与民族优待政策的争论。协调这种争论的途径就是在正确看待"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妥善区分"个体平等"与"群体平等"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境处理民族场域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塑造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徐琛  吕梁山 《求实》2007,1(11):19-22
社会公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坚信和坚持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人民社会公正追求的唯一正确途径,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路。他实事求是地承认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公问题和倾向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追求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公正,我们通常理解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诚实对等。公正是一种手段,是优化社会结构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公正也是社会是否优良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优良合理的、秩序井然的社会,必定是公正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这样,要使教育者能够做到在真善美面前人人平等,要使受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8)
在雅斯贝斯看来,全世界的发展有三种倾向,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世界秩序和信仰,而本文将主要从雅斯贝斯认为的全世界发展应有三种倾向中的一种倾向进行论述——即社会主义。在雅斯贝斯看来,选择社会主义这种倾向不仅是由于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更符合群众的合法要求,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力求这样的一种秩序——自由、平等和公正,而社会主义正是这样的一种秩序。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5.
"半城市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市化状态,其根源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落后的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城市倾向的公共政策、人力资本不足及各自为战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合理的城镇规划。"半城市化"现象的危害在于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碍社会公平公正,导致城市病日益突出,抑制国内需求增长,扭曲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消除"半城市化"现象,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稳妥推进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整合工业用地和分散的居民点,分步实现城乡一元化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政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香港社会政治思潮兼容化倾向已是一个明显现象,这是香港政党调节政党政治,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行为。香港社会政治思潮兼容化倾向表现在奉行相同的核心价值观、"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政治行为导致它们经常与政府唱"对台戏"、注重发展经济与民生的政党行动指南、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意识形态等。我们要理性看待和研究香港社会政治思潮兼容化的倾向,分析其根源与本质,以增强内地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我国收入差距这一热门话题,纷纷表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这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也顺应民心,不容置疑是正确的.但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走极端,常常导致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工作中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发生,给国家、民族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思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新发展,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系统阐述了公正的本质、原理、分类,特别是分配公正的准则和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达到了古希腊公正思想的巅峰。亚里士多德将公正分为普遍公正和特殊公正,前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与全社会的关系,要求人的行为合乎法律(含道德法典),故称法律公正;后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包括分配公正和矫正公正,其核心是分配公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中道原理,将公正定义为介乎两种过恶之间的中道。他认为自然公正引导法律公正,也是最佳城邦所追求的公正;自然公正、法律公正和衡平法共同支撑着城邦公正。他将分配公正的"完整思想"表述为"对同等者平等,对不同者不平等",即"让各人得其应得",由此引出"比例平等""算术公正""几何公正"等重要概念。他所主张的贵族民主政治的公正,要求公民轮流管理,即轮流地统治与被统治。为此,他特别重视对公民的公正美德教育,因而强调公正教育必须包含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影响,也为当代社会的公正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一种价值理念,也可以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腐败与社会公正水火不容。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增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是维护社会公正、反腐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