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校大学生上课时,常常出现"迟到多,旷课多,讲话多,睡觉多,玩手机多,中途逃课多,谈恋爱多,开小差多"的"八多"现象,据统计,上海某万人大学每天学生上课旷课率为27%,也就是说每天有2700人不去上课;去上课的学生迟到率为18%.极个别学生竟然迟到35分钟,走进教室时一点都不感到难为情:听课率只有50%.每学期补考人次达到1万人次,即平均每人补考一次.  相似文献   
2.
据我国的媒体报道,不久前通钢发生了喋血事件:通钢总经理在群体事件中不幸身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通钢在重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顾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其他地区所发生的群体事件,也多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利益诉求长期被漠视而导致。我认为,群体事件接二连三地突发,除了这个最根本的经济原因之外,还和人们的意识有关。任何一个人,不论是群众还是领导者,做任何一件事,处理任何一个问题,不仅要有自主意识,而且还要具有公民意识,才能  相似文献   
3.
4.
侵害名誉权的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如何认定某一侵害行为构成侵害名誉权 ,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 1 0 1条明确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般需要具备四个法律要件 :即侵害人实施侵害人名誉权的行为 ;受害人受到损害 ;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侵害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本文就第一个构成要件淡点粗浅的看法。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认定不同。英美…  相似文献   
5.
王渐苏 《求实》2006,(Z3):225
时下,最时髦的一句话,就是建设诚信。譬如,各级政府领导人言必称建设诚信政府,各个行业的企业决策者开口就讲建设诚信企业,各类学校的校长满口建设诚信学校,公民个人信誓旦旦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有关诚信建设的各类文件纷至沓来,有关诚信建设的各类会议接踵而至,有关诚信建设的各类标语满眼迎来。不谓不重视。直白地说,诚信建设是针对不诚信而言的,即对讲假话而言。  相似文献   
6.
<正>据上海市某普通高校统计:该万人大学每天学生上课旷课率为27%,也就是说每天有2700人不去上课;去上课的学生迟到率为18%,极个别学生竟然迟到35分钟,走进教室时一点都不感到难为情;每学期补考人次达到1万人次,即平均每人补考一次。对此,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声音:这是怎么啦?  相似文献   
7.
时下,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我国收入差距这一热门话题,纷纷表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这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也顺应民心,不容置疑是正确的.但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走极端,常常导致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工作中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发生,给国家、民族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金融诈骗罪是1995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犯罪的决定》中首先予以规定的。1997年新刑法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专门设立了金融诈骗罪。但在这一罪的规定中存在一个前后不一致的问题;金融诈骗一节中共涉及8个罪名,然而刑法对这8种罪的主观目的要件的规定并不一致,只有集资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在法条中规定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对于票据诈骗等其他6个罪名未作此明示。这样势必会引起理论界的困惑,实践部门亦难以适从。对于金融诈骗罪是否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要件,司法实践中如何证明这一要件,司法实践中遇…  相似文献   
9.
王渐苏 《求实》2006,(Z3):107
2006年4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重庆某地有541名应届高中生主动放弃高考,投人社会自谋生路。据了解,放弃高考的541名应届高中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原因是家庭收入甚少,经济拮据,做出这一决定,纯属无奈之举。在这以前曾有过云南等地贫困考生考上大学因缴不起学费而自杀或者半途辍学的报道。百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教育不公”。教育不公不仅表现在高校的入学门槛高,而且还表现在中、小学的学生择校难。所谓教育不公是指享有教育权的公民本应有权接受自己所喜爱的教育,但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导致这些公民丧失了接受这些教育的权利。有人认为教育不公是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所产生的必  相似文献   
10.
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存在着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你走出车站码头,或跨进娱乐场所时,当你在街头巷尾散步,或购物返回时,有时会有一双肮脏的或皱纹深深的手伸在你的面前,向你乞讨钱财,或看到一双肮脏的或皱纹深深的手伸在他人的面前,向他人乞讨钱财;有时在茶余饭后休闲时会看到个别高中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