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32):130-130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于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适用应贯穿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应当是片面的。宽严相济,应当坚持区别对待,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而这一宽一严也必然包括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遵守之"严",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宽"。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可以说,该政策的提出,丰富了“严打”方针的具体内容,是我国具体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它是否与我国固有的刑法基本原则相适应,如果存在冲突,其又应如何协调的呢?笔者欲在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它的基本涵义是: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有宽有严,宽严适度;"宽"不是法外施恩,严也不是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根据具体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刑事司法的基本政策,它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促使监狱对罪犯的矫正工作逐渐走出了传统的模式,更加与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更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因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罪犯的矫正有着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首要标准"的一项人文化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璐  王莹 《法制与社会》2011,(16):14-16
2010年的河北大学撞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在感叹现代社会道德缺失的同时,对我国刑事审判中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有了新的反思.对于案件何种条件和情形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有了新的争论.然而,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性明显脱节的是,其在贯切实施过程中多有不尽完善之处,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立于此,对...  相似文献   

5.
试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是惩办与宽大的结合,“宽”、“严”之间是辩证的统一,不可偏废,必须兼顾,“宽”主要是教育、感化的功能,“严”体现的是惩罚、震慑的效用,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体现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促进发展上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司法工作者以该刑事政策为指导,恰当地行使刑事裁量权,体现我国防控犯罪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指出在该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检察人员对自侦案件和公诉案件要严格把握好宽和严的尺度,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适度。今后应当从侦查阶段的裁量、审查起诉阶段的裁量、便诉交易制度以及污点证人豁免等几个方面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中国刑法学界,认为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层面都应该坚持"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已成一种共识。陈兴良教授更专门撰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和阐述。〔1〕在他看来,宽严相济首先就是该宽则宽,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由严厉刑事政策与宽松刑事政策构成,对刑事立法及司法具有长期、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更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纠正以往刑事政策中单纯追求"严"的倾向。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分别体现出"宽"与"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思想在我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其作为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也有较长的形成过程,是我国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对刑事犯罪当严则严,该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据此,我国首先应完善刑种立法,其次应完善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钱叶六  郭健 《法治研究》2009,(11):33-38
重刑刑事政策弊多利少,应予摒弃;而单极轻刑化的刑事政策仅仅关注刑罚的教育、改善功能,忽视刑罚所应有的报应、社会保护之机能,亦不可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是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理性抉择。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要求,我国关于非监禁刑种的立法有必要作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重刑刑事政策弊多利少,应予摒弃;而单极轻刑化的刑事政策仅仅关注刑罚的教育、改善功能,忽视刑罚所应有的报应、社会保护之机能,亦不可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是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理性抉择。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要求,我国关于非监禁刑种的立法有必要作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只是一项刑事司法政策,而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宽严相济的时代意义在于以宽济严,以宽济严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宽严相济政策的要义。要实现以宽济严,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即观念先行、执法跟上、立法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施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隐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明 《法学研究》2007,(5):129-13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缓解社会冲突、防止社会对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对宽严相济的理解和适用、宽严对象的确认、该政策对行刑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社会控制机制等问题上均存在隐忧。现阶段应着力解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有的刑法原则、制度和实务的协调或配套问题。刑事政策效用的发挥和实现,有赖于完善的立法、司法、行刑和社会控制机制,没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刑事政策将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敏 《行政与法》2008,(3):114-117
刑事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而现行的刑事政策功利主义过度膨胀,刑事政策的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把应然意义上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转化为实然意义上的真正的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严厉惩治的对策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并理性地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在具体贯彻中,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注意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同时也要济之以宽,做到“严中有宽”,常态化地惩治和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孙万怀 《法学研究》2014,36(4):175-18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最初提出时具有明显的司法性特征,但随着实践中从司法理解向立法思路的拓展,该政策完成了向"基本刑事政策"的转变。然而,这种扩张解释没有经过系统论证,也不具有全面充分的理由。宽严相济可以在古代的"宽猛相济"中追溯渊源,其中的"宽"就是以对猛政纠偏的面目出现的。当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既是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弘扬,更是对以前过度强调"严打"的纠正。立法的特点及基本品质表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可能直接表现为立法政策;认为该政策涵括了立法政策,会导致以下逻辑困境:无法正确处理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之间的关系;可能导致重复评价或政策的虚无化;立法有自身的品质要求,其缘由是复杂的,并非宽严相济所能涵盖;如果旧的法律规范已经被新法修改,势必不存在所谓"相济"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7.
孙佰明 《法制与社会》2010,(24):263-26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当前及今后刑事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贪污犯罪的规定,既有宽的一面,又有严的一面,无不体现了该刑事政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曙敏 《法学论坛》2007,22(3):71-7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都"以人为本",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因为它能满足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节约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因为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协调社会利益.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对新形势下我国刑事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正确认识、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执法实践中有力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宽""严""济"为关键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政策可以通过对"宽"、"严"、"济"三个关键词的理解来把握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宝山区院结合区位特点和工作实际,选准切入点,通过三运用、三推进等途径,以侦查监督、集中公诉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和践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公诉环节的正确适用,充分体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