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考虑:给子孙留点什么?古往今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是注重清廉和才智,从小教育子孙树立崇高理想,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一种是留大量财产,买地建房、存金银、存款,让子孙坐享其成。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方面都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让他们具备清廉之德,这就是重要的“家财”了。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身为知县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贪官被送进高墙后,有一句共同的“绝唱”:“贪财只为子孙谋”。原湖南省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张德元因受贿 220万元被判死刑后,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大吼:“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无非是想留给子孙今后日子好过些。”   做长辈的给子孙留些什么,怎样做才使他们生活好 ?是遗财,还是遗德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至今未彻底解决的新话题。   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懂得留给子孙最重要的是才智和清廉。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在对待子女问题上讲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在子女面前,要做他们的向导,不要做他们的拐棍。”这是汪洋湖为人父的准则,也是他当领导干部的原则。作为三个女儿的父亲,汪洋湖做子女的“向导”,就是要当好她们的引路人,要求女儿和他一样,终生勤奋、一心为民、清廉为官,靠本事吃饭、凭诚实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他不做“拐棍”,就是不让她们仗着自己的官位捞好处、搞升迁;借着自己的权势使她们成为“新贵一族”。  相似文献   

4.
日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自己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全部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比尔·盖茨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看到他的这一惊世之举。在此之前,拥有财产400多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宣布,从今年7月起,他将分别向5家慈善基金会捐出市值约370亿美元的股份。多年以前,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当着1.5万名股东的面告诫他的子女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并当场表示要将他的财产全部捐赠给社会。辛辛苦苦…  相似文献   

5.
“该 给子女留什么?”对这一问题 ,我们党的大多数领导同志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但也有少数人的答卷得了零分。他们铤而走险、违法违纪 ,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给子女营造“安乐窝”。对子女的种种安排方式上学深造。目前 ,从上高中开始 ,家长就得掏钱。有权者便变着法儿用公款给子女上学 ,或由本部门下属单位出赞助 ,名义上是赞助办学 ,实际是假公济私 ;或让有求于己的关系单位或个人资助 ,或两个单位领导配合默契 ,互为子女上学资助。子女考上大学 ,有权者也会借机敛财。出国留学更为时髦 ,有权者便要求有求于己的单位或个人花钱…  相似文献   

6.
宫维民同志: 每当与人交往时,经常会遇到那些为人父母者为能给子女留下些什么而忧愁,为人子女者也为长辈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而津津乐道的情况。您说做长辈的究竟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四平 老于 老于同志: 给自己的子孙留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长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生活中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离休老干部、某军区司令员陈洛平同志临终时对三个子女说:“你们不要指望我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做纪念,看到它就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陈洛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价之宝,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文]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今,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在昌邑当县令.王密前往拜见,至夜,从怀中取出十斤金子赠予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出去.[小议]行贿受贿,是一种肮脏交易,因而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暗中进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没有第三者知道,行贿者不觉汗颜,受贿者心安理得,因而都有恃无恐.作为封建官吏的杨震却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东汉杨震在由荆州剌史调任东莱郡太守时,因他极力推荐而当上昌邑县令的王密,为感谢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并说“夜深人静,没有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地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力拒不收。杨震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这说明,唯有“怕”,畏天、畏地、畏道德、畏法律,才能构筑内心的“精神防线”。  相似文献   

9.
李德 《支部生活》2006,(6):45-45
失踪人的财产是不能继承的。我国继承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开始”。而失踪人只是下落不明,不能确认其死亡,所以。他的财产不能继承,但应设立代管。我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所以,公民失踪后,上述亲属依顺序享有代管其财产的权利或者负有代管的义务,以保护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心灵的煎熬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叫杨震的人在赴东莱太守之任时途经昌邑县,而这个县的县令王密正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所举荐的。或许是知恩图报,也或许是铺垫后路,王密“夜怀金十斤遗震”,并说明“暮夜无知者”。杨震拒绝贿赂并正言相告:“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者!”杨震的话其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果真当事人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11.
王蒨 《共产党人》2007,(13):25-26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东汉中期著名学者。因他从小好学,博览群经,被士人誉为"关西孔子"。他50岁开始做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杨震居官20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接受私人请托馈赠,也不为子孙后代置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蔬食布衣,简朴好学,从杨震至重孙杨彪,一门竟有四人官至太尉,成为京都名族。杨震的事迹,感人至深,历代传诵。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把钱称为万能的金钥匙,把权看成是捞取好处的魔杖,把地位比作通行无阻的“护身符”。正是这三者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曾使多少人望眼欲穿,使多少人栽倒在人生的旅途上,又使多少人被摘掉了“乌纱帽”,所以被群众称作干部难过的三大关口。然而,这一切对于王文忠来,都没有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激流险阻。年过五旬的王文忠身为湖北大悟县农税分局局长,每年有上千万元经过他的“一支笔”流进流出,没有一分流进他自己的口袋。他是县里的正局级干部,没有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子女办一件事。当记者坐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长谈时,他不时地发出感慨:“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吃苦长大,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的终生愿望是为农民办些事,对我来说,人生太短暂了!”  相似文献   

13.
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是东汉中期的著名学者,居官清正廉明,敢于和腐败势力作斗争,为名噪一时的清官。杨震从小就很是好学,刻苦钻研,博览群书,对于儒家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被当时的读书人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盛名之下,州、郡长官多次延请,但都被他...  相似文献   

14.
许世友是我军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军事将领“。两袖清风,一身廉正之气”,这句话用在许世友身上一点都不过。作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军队高级将领,许世友从没有想到为自己置办什么家业,也没有想到为子女留下什么财产。亲友沾不到“光”许世友对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他们打着他的旗号沾光谋利。他的夫人田普,是抗战早期参军的老同志,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时,田普担任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后,她相随到广州。为了安排好田普的工作,当时军区政治部的领导曾提出,要让田普在广州军区干部部继续担…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4,(1):12-13
<正>粟裕是会同县人,共和国第一大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驰骋战场,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这是粟裕用他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为子女立下的“十字诀”。他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是严厉“无情”的,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充满了军人特殊的教育方式。他的3个子女,  相似文献   

16.
汉朝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人,及至半百之年,出任东莱(今山东掖县)太守。有一天,杨震因公出差,住在昌邑县城的公馆里。夜晚,杨震正打算宽衣上床,忽听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见是昌邑县令王密,连忙高兴地让进房里。王密是杨震当年的学生,曾得到杨震的推荐,后来升为县令。两人亲切地交谈,回忆起师生之间的许多往事。临分手时,王密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包相赠。打开一看,红包里竟是十锭黄澄澄的金子。杨震严肃地对王密说:“咱俩虽然阔别十多年,你认真求学的态度,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却没有想到你竟这么不理解我啊”王密说:“学生我虽然不过是七品小官,家里总还有些积蓄。再说,夜已三更,又有谁能知晓呢?还望恩师收下,日后还要恩师多多提拔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张“明白卡”、10项具体事,使葫芦岛市连山区的乡、村干部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轻装上阵安心工作。“‘明白卡’明确了哪些事项乡、村干部必须做,哪些事项可以拒绝。比如,有的会议我就可以不参加。”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子乡党委书记杨震说,葫芦岛市为基层干部减负,仅削减文山会海这一项,一周就为他节省出20个小时,这些时间用在了抓项目、抓生产、为群众办实事上,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效益。  相似文献   

18.
快乐小巴     
北京长安街上有一辆快乐小巴。 “巴”是英语“Bus”(公共汽车)的简称,“小巴”就是小公共汽车。 这辆小巴准号为19041,车牌号为京B4143,由司机马全义、售票员李国庆承包。 长安街上的公共车辆相当不少,但是人们特别爱坐这辆快乐小巴。 这辆车上,司机马全义戴顶礼帽,留着大胡子,他不但开车,还经常不断地唱歌;售票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38亿。互联网上,从不会缺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吸引人们眼球、“板砖横飞”的未必都是真相。最新的例子——热传的“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的91%”。这条从2006年就开始在博客中流传的“消息”,已被多方证实为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其文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慎独”的优良传统,曾经出现许多能够“慎独”自律的清官。东汉时期杨震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得知,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欲以厚礼报答杨震当年举荐之恩。他说,这事别人不知道,请收下。杨震拒收,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以“四知”自警自律,同时训诫下级,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