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福建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郑成功的陵墓位于南安市郊的水头镇复船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墓台,复船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大地与铺展向台湾海峡无边的大海。1646年,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义旗,10多年的战火硝烟,将他锻炼成“胸藏甲兵,气吞湖海”的军事统帅。1661年4月,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统帅2.5万大军、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渡海东征,破鹿耳,登赤嵌,摧敌舰,歼敌援。经过9个多月浴血奋战,于1662年2月1日完成了驱逐荷夷、统一祖国的伟业。今年5月26日,南安市举行隆重集会,…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5):9-9
据台媒报道,4月23日,300多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驾驶的“戎克”仿造船在台南市酋度开放亮相。334年前的4月30日午时,郑成功舰队进入台南鹿耳门水道登陆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为纪念这段历史。台南市推出“戎克”仿造船的建造。昨天台南市长许添财高兴地登船参观,认为仿造船彰显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精神。能够作为台南市的文化观光大使。  相似文献   

3.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4.
吴明 《统一论坛》2002,(3):46-47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有关郑成功的研究逐渐成为台湾史研究中涉及最多的课题,笔者认为通过郑成功驱荷复台、抗清的一系列的战役以及从战争进程本身去挖掘他的军事思想,对郑成功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力图郑成功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5.
和耀红  叶玮 《台声》2002,(6):30-31
素有“鹭岛”美誉的海滨城市厦门,当年曾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地。4月17日至19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厦门市委员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联办,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50篇,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荷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有30余名学者专家作了大会发言。海峡两岸及海外的有关学者专家齐聚鹭岛,共同纪念、研讨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堪称盛事,…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先后历时 9个月。由于在新区作战 ,和后方基地厦门、金门之间又隔着一个台湾海峡 ,复台大军的粮食供应显得特别艰巨和繁重。在此期间 ,复台大军曾遭遇三次粮食供应危机。郑成功采取了各种办法 ,其中包括 :复台大军携带行粮、缴获荷兰人的粮食、征购民间的粮食、金厦后方基地的接济、垦荒生产、实行严厉的粮食政策等措施 ,基本维持了复台大军的粮食供给 ,从而使收复台湾的伟大历史使命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台湾发生了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件是1662年郑成功驱荷复台;另一件是1683年施琅率军平台,使台湾第一次统一于中央政权。在中国历史上,郑成功和施琅均为有大功于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8.
提起台湾历史,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正是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为开发台湾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陈永华。从1661年郑成功复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政权治理  相似文献   

9.
赵楠 《两岸关系》2010,(7):25-27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300多年以来,两岸同胞对这位民族英雄充满了崇敬和怀念。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增进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郑成功生前活动的大本营——厦门市思明区,以郑成功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历尽沧桑,几度沉浮。有四首诗,即郑成功的《复台》诗、康熙帝的《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刘永福的《别台》诗和余光  相似文献   

12.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13.
尚道 《台声》2009,(10):86-96
自郑成功复台以来,台湾术雕工艺与渡海来台的先民性格、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习俗息息相关。渡海的先民不仅带米漳、泉、潮、汕一带的生活文化内涌,也带来了生活文化中的艺术风格,结合俞湾本地自然与人文环境,逐渐发展成台湾木雕工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圆圆任团长的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参访团一行17人,4月28日起程前往台南,参加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台南市自2002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七届。  相似文献   

15.
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人。其父郑芝龙早年入海经商,至Et本,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千里滨。7岁那年,时任福建副总兵的郑芝龙自日本接回郑成功,并安置在晋江安平(今晋江市安海镇)读书。郑成功聪颖好学,15岁进南安秀才,21岁入南京国子监深造。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台办批准新设6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包括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郑成功故里。至此,泉州市已有3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分别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以及本次新增的南安郑成功故里,数量上居大陆地级市首位。郑成功文化根植两岸泉州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辖区内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  相似文献   

17.
郑坚 《统一论坛》2008,(2):43-45
2008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6周年。凡我台湾子民,都应牢牢记住历史上这个非常的日子,都应永远缅怀“开台第一伟人”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营开发台湾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人,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的历史功绩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生平,尤被晚清革命者所看重。在后者的阐释下,作为“反清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形象发生“近代转型”,既迎合了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又是重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成立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融入了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因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抗战胜利后,郑成功又被作为光复台湾的精神象征而受到国人的进一步推崇。  相似文献   

19.
4月28日,由两岸文化出版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史迹图片特展”在台南市揭幕,在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中,笔者感受到,郑成功已经深深植根于台湾民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方琼英 《传承》2010,(21):76-78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驰名中外的民族英雄,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1657年鸥汀寨屠杀事件中,郑成功的军队屠杀了鸥汀寨无数的百姓。鸥汀寨屠杀事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也不是郑成功的误杀和错杀,而是郑成功阶级本性所为,当然也与他性格中自私凶残的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