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出笼及其破产周善红“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①利益的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两面性政策探源李瑗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内外政策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它在“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然而,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从宣布抗日起,其政策就具有两面性,即联共抗日和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抗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作为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直到1937年8月,才在我党的多方营救下获释,于1942年病逝于四川江津。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作为曾经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在抗日烽火燎原的时代、他没有沉默,时刻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并阐述了自己的抗战主张。“暂时对国民党政府休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主义”,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给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带来严重的危害,陈独秀对此极力反对。他…  相似文献   

5.
东北“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不抵抗主义,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不仅不作丝毫抵御和反抗,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我中央苏区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围剿”和封锁,热衷于打  相似文献   

6.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处理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多年来,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对其多有著述,分别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给予较为详尽的论述与评价。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和确立的时间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文告,文中告诫国民党政府“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党国百年之奇耻。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远宁认为,这是蒋介石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7.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关内,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坚持卖国投降、反共反人民的“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公然发出“侈言抗日者杀无赦”的命令,要各军队“专心一致剿匪”。  相似文献   

8.
今年12月12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70周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主张,从而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更加激起我们对张学良将军的思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在59年前,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这一爱国主义壮举,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历史的转折意义,他堪称为千古功臣。事实表明:张将军已经彻底摆脱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的束缚和影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这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是顺应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从1928年12月东北易帜以来,张学良在政治上一直追随蒋介石。从中原大战,率东北…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有关西安事变的史料,发现张学良、杨虎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分歧主张颇多,但最主要的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第一,“兵谏”的主张始由杨虎城提出,张学良对此曾犹豫不决,后经反复思考,并在形势逼迫下,不但同意了杨虎城的主张,而且果断地付诸行动。 张学良在多次与中国共产党作战失败后,常常扪心自问:为什么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还要自相残杀?他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发生了怀疑。1936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别妇抛雏毅然从日本回国,来到战云密布的大上海。卢沟桥的枪声,使这位海外游子看到了祖国抗战的希望,他多么企盼抗日的烽火尽快燃遍大江南北呀!然而,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江南一带依然是金台寂寞,故国苍茫,正是“北地已闻新鬼哭,南街犹听旧京声”。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反击。郭沫若从窗口清晰地看到中日双方的铁鸟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 ,民主党派为挽救民族危亡 ,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批判、抵制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积极为国共合作牵线搭桥 ,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 ,又积极调解国共两党时张时弛的紧张关系 ,维护、巩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3.
霞飞 《世纪桥》2005,(8):7-10
毛泽东在中国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每一次都起到了无以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他不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统帅。毛泽东的“放蒋”决策重新整合了中国的抗日力量到1936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大暴露,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而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想要先”剿灭”共产党,然后再对付日本人。正是在这种情势下.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把前来西安督促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红军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国民党高级将领扣了起来.并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危机日趋加深,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地方实力派也先后投身于抗日御侮的斗争中来。这对于南京政府走向抗日,延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起了积极的作用。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全国各阶层人民坚决要求抗B的推动下,各地方实力派也开始转变态度,坚决反对南京政府推行的“捷外必先安门”’的误国政策,强烈要求南京政府抗日御侮和联共抗日。1931年底,冯玉祥针对南京政府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了“东三省丢了,我们要抗日,我们要在县先地,谁要…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及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蒋介石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国统区内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实行残酷镇压,广大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人身等项自由权利被剥夺殆净。正是在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6.
上篇 1 粟裕,是我党我军中卓有军事 才干的著名将领。方志敏同志的牺牲,与当时红十军团没有完全采纳粟裕同志的战斗计划,有直接的关系。1931年11月7日至20日,我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27日选举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为主席,张国焘、项英为副主席。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对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略者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误国政策,不断号召全国军民一致抗日。1934年4月,中共发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  相似文献   

17.
1936年,上海在沸腾。抗日救亡组织——救国会纷纷成立。街头巷尾,工厂学校,救亡歌声到处昂扬;茶馆店铺,机关学校,人人议论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声势之浩大,情绪之激昂,影响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都积的抗日救亡怒火进发而出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进逼。国土沦丧,同胞遭受联确、杀戮,大批资源、财富被掠夺。南京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实行不抗抵主义,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退让,妥协。上海人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但是,由于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18.
朋友一直对教育现状不满,他抱怨“择校不公”,但想方设法将女儿“择”进了重点小学;他抱怨“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但动用关系将女儿“送”进了重点中学;他抱怨“应试教育害人”,但女儿读高中时,他又反对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件.侵占我东北三省后,继续大举入侵。国难当头,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国民党蒋介石不顾人民的正义要求,坚持反共立场,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又调集大量兵力向中央苏区发起第四、第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34年从学于吕振羽先生的,他是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师长之一。他治学勤奋刻苦,学识渊博精深,尤其品行德操善良,对党纯正忠贞,是我永远怀念和敬仰的一位长者。中学时代,我的思想是很不定型的,但对列强侵略所造成的国耻,特别对日本帝国主义亡华的野心,痛恨切齿。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东北三省和热河后,又不断增兵华北,亡我之心昭然若揭。而蒋介石则高唱“亲邦睦邻”,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逆施,以上百万大军对朱毛红军穷追不舍。当时我对日寇当然痛恨,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亦深恶痛绝。但如何抗日?谁来抗日?我那时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