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善听”,就是要善于听取 各个方面的意见。应当说,它是一 个领导者的基本功。但是,有些领 导者却不能做到“善听”,而是偏听 偏信,致使部分下级远离领导,工 作上不支持配合领导。一个领导者 要做到“善听”,主要方法是“三辨”: 一辨动机。就是要辨别说话人 或汇报人的动机。一个有头脑的领 导者,必须要审慎地去辨别那些爱  相似文献   

2.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并把它看作是应该狠下功夫的着力点。陈云同志说:“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一件事,我有了一个意见之后,可以先放一放,再考虑考虑,听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驳倒错误意见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不讲出来。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这和同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陈云文选》第3卷第361页)  相似文献   

3.
耳是人体接收声音的器官。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管听的,而且作用极大。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声音,听什么,不听什么,全由耳选择。古今贤哲,喜欢听“逆耳忠言”,以兴利除弊,治国安邦。历史上的唐太宗就是这样,他特别善于听取敢于直谏的魏征的意见或建议。毛泽东同志曾教导全党,要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善听",就是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它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之一。做到"善听",主要方法是"三辨":一辨动机。就是要辨别说话人或汇报人的动机。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者,要审慎地辨别,远小人,近贤人,努力认清搬弄是非的人的动机。有些人常到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宋平在《求是》2005年第11期撰文纪念陈云同志,指出,我们应该学习陈云同志的民主作风。在我们党内,很多同志都认为陈云同志是民主作风的模范,陈云同志向来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著称。他倾听别人意见是真心诚意,不是作样子给人看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干部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干部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但要听,而且要随时听、随地听。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是贯彻好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在这里,注重党政一把手的选拔、教育,以人的素质保证民主集中制的顺利实施,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在于党政一把手,因为他们是一个单位、部门、班子的核心,在执行民主集中制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要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党政一把手必须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善于深入群众,喜听各方面的意见,有组织协调能力,尊重和团结班子内的其他同志。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廖建江 《实践》2005,(5):48
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坦言,公司成功的决策理念是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对此,我国总理温家宝深表赞许。他说,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意见对作出正确决策的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一个人能占善辩是一种本事,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知识、智慧的反映,也就是说肚里要有货。肚里没货,却又喜欢叽叽喳喳,碟碟不休,充其量只是一种噪音,让人心烦。进而我想到,一个人乐意和善于辨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又何偿不是一种本事。不具备这种本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个人上当倒霉或误事。但对一个担负着相当领导之责的人来说,缺乏这种本事,造成的后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决策某一重大事项,不注意多方听取意见,只注意听取与自己想法一致的意见,而听不进与自己意见截然相反的意见,轻率‘邮板”,…  相似文献   

10.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班子讨论或决定问题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意见.对这些“不一致的声音”,有的领导者处理起来往往比较简单,或“一棍子打死”,强求一致;或付诸表决,草草了事.这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我们所以实行集体领导,就在于这种领导方式有利于集思广益,有利于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正确的决策.因此,出现反对意见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还是一个领导班子有无活力的体现.而在反对意见中,有破坏性的意见,也有建设性的意见,它们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珍贵的信息.作为“一把手”,对反对意见要正确认识,冷静分析,善于处理,不断提高运用反对意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情     
温家宝: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证书并座谈,席间说:“讲真话、听真话是民主科学决策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因为批评性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l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作关系,组织部长接触的人多,熟识的人也比较多。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以便正确把握干部各方面的情况,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更好地识人用人,是一个很有必要探索的问题。对群众的话要虚心地听。对干部的评价,群众的话最有说服力。因此,组织部长要甘做群众的“学生”,善于让人说话,鼓励引导有识之士发表“高见”,并虚心地听,才能广开纳言的渠道。选拔任用干部时,不仅要认真听考察组的意见,还要广泛地听群众的反映,注重社会公论,这样才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干部的全貌。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  相似文献   

14.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贡献:他把为什么不容易做到和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作为一个专题加以深究缕析,使人们认识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做到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能否做到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范畴的问题与领导干部是否有民主作风这一政治范畴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们认识到决策者鼓励讲、虚心听不同意见,是弄清实事、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到党的具有根本意义的自身建设的高度,使人们认识到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是党内克服分歧、统一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陈云在各个重大历史关头对党中央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建议,是极富远见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陈云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当上了领导干部,特别是当上了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之后,权力在握众星捧月,整日颂扬的话、报喜的话不绝于耳,而批评的话、报忧的话则很难听到特别是一些“坏消息”不是被封锁,就是不愿听。其结果,不仅影响了领导人的正确决策,而且也影响到领导人的自身形象古人曾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为了避免片面性,强调领导人要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领导者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呢?一、英明的领导人才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辞海》中对“英明”的解释是卓越而明智。卓越的人是超凡脱俗的人;明智的人…  相似文献   

16.
闻者足戒     
怎样对待群众的批评,是衡量一个革命者的革命修养和民主作风的重要标志。我们革命者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革命工作中,只要努力工作,总会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这句话虽是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的角度讲的,但也说明了领导贵在会“听”的道理。一个不善于听群众讲话的领导者是很难做到察民情、顺民意,赢得群众尊重的。领导者只有做到会“听”,才能与人沟通,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凝聚群众智慧,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倾听”时贵在“谦听”。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毋庸置疑,没有时…  相似文献   

18.
说到张飞,人们爱用"猛张飞"这个词,大家对他津津乐道的也多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长坂桥上一声断喝吓死夏侯杰,单枪匹马喝退百万雄兵等经典故事。近日再读《三国演义》,对张飞又有了新的认识。张飞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代英雄,最后竟然不得善终,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之余,也对如何当好领导干部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认识。要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要胸襟宽广、作风民主,善于听  相似文献   

19.
研究工作方法,有一条叫做“多谋善断”。多谋,就是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善断,就是集中大家意见,及时正确抉断。遇事不与人谋,单凭主观意志,或只靠开会与少数人谋,只爱听千声诺,听不进一声谔,就叫做“不谋瞎断”或“少谋武断”,势必贻误四化大业。  相似文献   

20.
家秋 《前线》1963,(19)
有了不同意见怎么办?这是团的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有些团的干部和团员往往害怕听到不同的意见,认为意见多了不好办,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谁的好呢?”还有的同志不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甚至不让大家把话讲出来,而用简单的办法以求得形式上的一致,这种看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