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改革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看点。我国"一行三会"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全力支持金融创新,已出台51条金融创新举措,紧密围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交易和外汇管理制度创新等。自贸区运行以来一线放开和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框架制度和监管模式基本形成,自贸区金融创新中离不开律师的专业服务和专业支持。一、作为自贸区金融创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融资租  相似文献   

2.
金融现代化主要应该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代化,包括"外源性现代化"和"混合性现代化".金融现代化研究应该超越传统金融发展理论视野.金融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应该是金融体系运作的市场化.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代化还有赖于金融运作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3.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贸区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政府开放国内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将前所未有,自贸区所探索而形成的法律规则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助力。但是,金融开放和金融风险是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的积累将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因而有必要在这一开放的背景下,在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同时,建立与自贸区的功能、目标以及具体实践相符合的安全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开放和民生两个面向明确了金融改革的整体规划,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法学研究须及时回应改革诉求,在金融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完成政策法律化、原则规则化并进一步拓展和更新金融法理论,通过制度约束和制度激励,实现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从金融排斥走向金融包容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法制肩负着平衡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任务,金融法制的变革与进化亦应围绕这些任务来进行,以实现金融市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统一。单纯强调金融消费者保护尚不足以突破转型时期金融法制变革的困局,只有重新认识金融法的双重功能,转换金融法学研究范式,将金融公平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同时作为金融法制的三个价值目标,实现相互配合和制衡的良性互动,才能完善金融法制,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宿营 《政法论丛》2014,(4):73-81
自贸区金融政策成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破冰的关键.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等金融改革措施实施后,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前瞻性地构建自贸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对维护中国金融市场长久稳定意义深远.在监管模式选择上,“相对独立”应理解为更严格的特别监管;在监管制度设计上,应借助“并表监管”实现与微观审慎的协调,并通过科学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监管机构设置上,应在中央银行牵头模式下,增强金融稳定局监督权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韩龙  戚红梅 《时代法学》2004,2(4):23-28
WTO下的金融自由化与资本账户的放开并非等同。GATS允许成员方有选择地进行金融承诺的特点为成员方通过对金融自由化政策的科学管理来实现金融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不同服务提供方式和不同部门的自由化对金融稳定具有不同影响 ,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国内建立商业存在 (但不过分限制其业务经营 )、覆盖范围广泛的金融自由化通常对金融稳定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研究视角及结论为我国管理金融服务政策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逐渐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浪潮,其背后有一整套看似逻辑周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作支持,主张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实现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以各种国际援助附加条件形式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这些改革主张,这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试图在对新自由主义理论本身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抵制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贸区试验成败的关键是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为应对自贸区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与自贸区相关的研究机构已经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智库建设契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等而言,自贸区研究是智库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事半功倍。但自贸区的智库建设必须精心策划。为此,通过对自贸区的目标、理念以及相关研究资源重组的可能性进行考察。自贸区智库研究的基本定位是根据上海自贸区以及中国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实证分析,在整合相关研究机构原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科学的“巴尔德象限”,即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2,(14):75-76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美国、英国、欧盟等相继进行金融改革,制定金融法案,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作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研究的逻辑起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也因此倍受关注。本文将从法律概念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视角,结合世界各国法律对"金融消费者"的界定,指出目前我国金融法学者对这一概念阐释的不足,进而提出对"金融消费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金融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小勇 《法学论坛》2000,15(4):42-50
进入21世纪后,金融业的发展趋于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交易规则统一化、金融政策协调国际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资本虚拟化、金融信息全球化等等.金融全球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与日俱增,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金融全球化与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未成熟的金融自由化相结合所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强,当代金融危机呈现出隐敝性、突发性、攻击立体化、国际传导性等新特点.因此,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必须构筑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当前,尤其要加强金融市场准入、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债转股与外债管理、信息披露及金融决策透明度、打击金融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是金融领域"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本文应用法经济学研究的SSP范式阐明了金融领域的基本权利结构,其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与国有部门和大型企业的金融产品资源争夺中无可避免地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我国金融体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目标具有非一致性,对现行体制的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推动金融自由改革,是扩大内需、抵销"四万亿"等刺激方案消极后果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它不是单纯的私有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能以经济法思维为主导,也不易夸大地下金融合法化的弊端.应在遵循路径依赖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地下金融合法化,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证券化产品,推动公司法变革并明确融资债权人的"准所有人"地位,利用市场化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戚莹 《海峡法学》2012,14(1):71-79
外部金融市扬实践的需求变迁、金融经济理论的不断突破及金融法律制度内在特定的发展逻辑要求金融公平成为金融法的新理念.机会公平是金融公平的逻辑起点,相对公平是金融公平的实现结果,有效公平是金融公平的效果评价.金融包容是金融公平理念的实践途径.在我国,金融包容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和提供者都能“共享”金融资源,通过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机构,提供多风险偏好金融服务产品,建立代理银行服务,发展电子银行,实现公平健康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挑战的重要举措,是以区域法制现代化推动法制变革的又一创举,将为中国建立区域经济法制监管新模式提供思路。上海自贸区在区域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中,应理顺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厘清投资自由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风险防范间的关系。展望上海自贸区区域法制现代化,其管理体制、海关监管和优惠政策应为未来立法的重点内容,而风险防范和争端解决则是司法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拉开金融监督改革序幕,把金融消费者保护做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国举措改革金融,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性发展.本文立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思考,首先分析中国金融改革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总结中国金融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分析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思:制定独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构建“2+4”模式;依金融产品等级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自贸区内进行制度创新,并允许一些政策先行先试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同时也将给律师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带来律师执业环境的重要改善,同时律师服务业的开放将给中国律师带来新的挑战,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要求律师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并不断探索以提供优质服务.与传统法律业务相比,自贸区背景下的律师不仅要能够处理传统的纠纷,更要参与到新的商业模式的构建中去,实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的不断加速,金融犯罪案件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其不正当的利益,不断利用金融体制调整和金融政策变革的漏洞,导致金融犯罪案件频发,不断扰乱着金融行业的秩序并且危及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犯罪案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法律定义,应充分挖掘概念与制度之间的理论逻辑,根据制度内容来推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金融消费者"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倾斜性保护制度的构建,是基于其与金融经营者之间"实力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预设。根据这一制度逻辑,顺应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立法和监管趋势,并考虑我国国情,我国金融消费者应该是指"已经、正在或正打算购买、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专业投资者除外"。  相似文献   

19.
论文基于三元政策目标的演变轨迹,修正了"三元悖论",在修正的"三元悖论"框架下,构建了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效应分解模型,并选取我国1998Q1-2016Q4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修正的"三元悖论"在我国具有可行性,我国金融开放与汇率制度安排的不协调,引致了所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与追求汇率高度稳定政策交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进而强化了金融开放所产生的的宏观经济波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张虹 《政法论丛》2004,(5):65-68
本文对《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金融服务附录中有关自由化、审慎措施、以及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等规定进行了研究 ,指出这些协议在贯彻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的同时 ,兼顾到金融服务业的特殊性质而赋予成员方较多的监管权力 ;同时考虑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现实情况 ,为发展中国家作了灵活的规定。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开放与监管所应该做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