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新秩序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的成立是国际秩序的重大进步。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社会存在着两个既并行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国际秩序,即联合国秩序和冷战秩序,但联合国秩序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更有生命力。冷战后,出现了两种国际新秩序之争,双方都需要联合国,但将联合国置于不同的地位一个是要将联合国变成“制度霸权”的工具,一个是要提升联合国的地位,使之成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机制。双方都提出要改革联合国。目前,联合国改革虽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触及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但核心问题是联合国发展方向,它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胡键 《国际观察》2016,(4):113-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作为最权威的国际冲突管理机制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联合国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与成效都有较大的区别。冷战期间,联合国被用以作为超级大国之间国际博弈的工具,同时也发挥着国际冲突管理的功能。除此之外,意识形态、战争技术等因素也是该时期国际冲突管理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管理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为维护其世界唯一霸权国的地位而采取的冲突管理模式,即霸权护持模式;另一种是要求国际权力公平分配的冲突管理模式,即民主模式。对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特点不同,成效也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明显地优于冷战后时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改革与21世纪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包括作为客观秩序的国际格局与作为主观秩序的国际规则两方面,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秩序最重要的载体。联合国改革包括以安理会为焦点的机构改革及发展、安全、人权三大领域的改革。安理会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格局面临调整,联合国三大领域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规则面临变革。联合国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与诉求。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创建60年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由于各成员国在国际秩序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将是一个复杂和颇费周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 存在着两种方向之争, 涉及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005年是推进联合国改革的重要年头, 国际社会围绕联合国改革的纷争异常激烈。中国在联合国 改革问题上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为把握联合国改革大方向,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维护 联合国的权威和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持续融入国际体系,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和贡献日益提高。冷战结束后,由于一些国家国内冲突加剧及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社会对安全威胁来源及联合国作用的认识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联合国国际和平安全议程的重大调整及规范竞争。中国将联合国安理会作为推行国际和平安全理念及方案的重要平台。安理会中的议程设置、方案选择、投票权、联盟结构等四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参与和塑造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的基本制度框架。中国日益重视利用担任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塑造安理会议程,但未能充分参与决议草案起草且被排斥在美英法组成的核心磋商圈之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安理会关键性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显示了使用否决权的意志。中国在安理会注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协调,并与俄罗斯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然而美国及西方国家在安理会仍居于主导地位。展望未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中的角色应随着客观环境和需求的改变而作出调整;提升中国理念和方案的吸引力,通过交流、交锋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将是中国联合国外交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在后冷战时期不断调整,但其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始终不变.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包含四个主要方面的关切,即影响其霸权地位的权势演变、重大安全威胁和挑战、国际机制和规范以及重要区域的战略态势.进入新世纪,美国加紧完善有助于实现美国安全战略利益的国际安全机制,倡导"主权条件论"和"民主国家同盟",推行联合国"体制内变革加体制外创新"的改革立场,这对联合国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改革进程以及中美在联合国安全机制领域的互动关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界定国际危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的成因与后冷战时期危机管理中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财政危机与成员国拖欠会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52届联大于1997年10月16日开幕。在3周的一般性辩论中,各成员国就安南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安理会改革和联合国会费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会费问题因直接影响到联合国改革成败、正常运转及未来的发展,倍受关注,争论激烈。现将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各成员国交纳的会费是联合国经费的主要来源。《联合国宪章》第17条明确规定,联合国所需的经费“应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分配限额担负之”。预算内及必须由成员国分摊的联合国经常性经费主要有两项:一是正常预算,用以支付主要机构和辅助机构的行政开支和活动费用等;二是维和费用。正常预算分配比例主要按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及支付能力制定。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公益论     
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扩大、民族矛盾加剧、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生态环境恶化、金融危机泛滥等问题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全球化浪潮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激发了极端民族、宗教组织的崛起。在各国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共同探索解决上述全球问题的同时,人们看到的却是更多全球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说,地球在空前变“小”的同时,我们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却在空前地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