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短文说: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最早倡用的.在这之前,中国只有“造反”、“起义”、“暴动”等词,向来不用“革命”两字.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运送军械,准备起义,却不慎走漏风声,陈皓东等70余人被清军逮捕.不久,孙中山、陈少白、郑弼臣(士良)3人被迫自香港东渡日本.11月初经过神户时,3人登岸后买了一份日本报纸看,见上面登有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时年29岁)阅完对陈少白  相似文献   

2.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即“取缔  相似文献   

3.
林木 《党史博览》2005,(10):28-29
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1月6日,中国政府成立了以秦德纯为主任委员的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12月后,在南京、上海、北平、广州等10个地方分别成立了审判战争罪犯军事法庭,负责审理各地区的战犯。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影响较大。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于1946年2月15日,石美瑜任庭长。按照自中、美、英、苏等11国组成的远东委员会关于处理日本战犯的决议,甲级战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羊,乙、丙级战犯由受害国家组成的军事法庭审判。在中国,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杀人狂各寿夫、田中军吉;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野田毅等先后被判处死刑。从1…  相似文献   

4.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曾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百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钢 《求是》2012,(3):29-31
今年是中国银行成立一百周年。1912年1月24日,孙中山先生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并于同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由此开启了风雨沧桑、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三次伟大革命,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的缩影中国银行的百年史,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6.
中篇3 1894年 8月,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前方连遭败绩,清朝反动头子慈禧太后却在北京斥巨资为自己庆寿,国人侧目。此战,最终导致清军水师一败涂地,清政府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事实表明,腐朽的清王朝已行将就木。国人愤怒亦如干柴烈火,稍得火星,即可引燃。孙中山审时度势,认为此乃革命良机,遂去国赴桩香山,组织革命党,筹划武装起义。1894年 11月 24日,在檀香山正埠的卑涉银行经理何宽住宅里,召开了庄重的兴中会成立大会。孙中山着西装,面向公众在前台就座,其左为何…  相似文献   

7.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2):55-55
据11月25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章开沅在近日召开的“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上提出,做好辛亥革命“三个一百年”研究。  相似文献   

9.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10.
张明 《当代贵州》2011,(29):62-62
1911年11月4日贵州军政府成立,贵州辛亥革命宣告成功,铁肩和尚被聘请到军营,担任起义士兵的武术教练,为革命培养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它的发展很快。古代上海是个海滩渔村①,宋朝时已是通商重镇②,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设上海县③。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即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抗日战争前夕,上海不仅仅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远东第一的国际大都会。上海更重要的特点;它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鸦片战争中,吴松夺将陈化成率兵御敌为国捐躯。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刘丽川等起义,同清兵洋枪作殊死战斗.维新变法,康梁首先在上海发动.武昌首义,上海响应,光复成功。新文化运动从上海发…  相似文献   

12.
正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权。1930年2月1日,邓小平等领导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赤卫队在左江地区龙州举行起义,成立了中共左江特别委员会和左江革命委员会。至此,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各  相似文献   

13.
王学亮 《党史天地》2009,(10):43-48
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在中外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恽代英被迫转移至香港,从事艰苦的白区斗争。他组织有关人员寻找接待广州起义后疏散在港的同志,将他们安全转移到上海或其他地方,保存下这批革命骨干。同时,他继续负责编辑广东省委的《红旗》杂志。  相似文献   

14.
康鹏 《党史文汇》2014,(8):53-56
正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蔡公时,1881年5月生于江西九江。青年时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尤其推崇。22岁时在冯镜如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常伴孙中山左右,成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以《民报》为阵地,从事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1908年,蔡公时同黄兴、潭石屏等在广西钦州发动起义。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长。  相似文献   

15.
1926年,李大钊根据北京大学订购的美国英文期刊《工人月刊》翻译了马克思专论中国的首篇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先后发表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等译述文章。其中,刊有全译文的《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从1939年至2013年,经历了由简单收录到配有注释的不断完善过程。比较这三篇文章和《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七个汉译本,可以发现,译述《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李大钊思想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新时代推进对李大钊等中共先驱人物及其思想的纵深研究,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基于国际跨学科微观考证分析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深耕文献的挖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党史天地》2007,(11):1-1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及中共黄麻特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共产党员潘忠汝、吴光浩、王志仁、吴焕先等组织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2万多人举行起义,一举攻克黄安县城,摧毁了旧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区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次起义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鄂豫皖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董建国 《党史天地》2007,(12):20-26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黄安麻城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国的伟大革命——黄麻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生的农民武装起义。也是党领导的一次建立了政权和军队的伟大起义。董必武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具有积极的领导作用,正如他后来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时说的:“我有点火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9.

1894年11月,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了.从这一天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便走上了武装推翻清廷、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1年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十数次武装起义,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也为武昌起义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孙中山先生曾对滦州起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直接参与策动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对于推翻清王明的封建统治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