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成人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写作课教学中应遵循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及方法,让教育智慧充满课堂,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努力塑造智慧型教师教育智慧渗透在写作教学的方方面面,主要通过智慧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作为成人院校写作课教师,要热爱成人教育事…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什么形式和途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不能不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一些教师的经验,这些形式和途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讲清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课的五科教材,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有的具有直接性,有的具有间接性。比如《青少年修养》的第一课就是“热爱祖国”,它以大量的生动的事实,说明祖国可爱,并亲切地激励学生“努力发扬爱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念日益深刻变化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师们积极实践课改中倡导的爱的教育、人性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努力营造以人文精神为向度,人际和谐为向度和合作创新为向度的课堂教育新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技工教育的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学。它能强化教与学主体的双向信息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喜爱教师、敬仰教师的情境里,才能做到有疑必问、有惑必言、有难必询。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努力把握情感教学的关键环节,把它作为这支旋律的重音有力奏响,渲染演绎了语文情感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具体的,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诸方面的最基本情况,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家乡之恋,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对他们树立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信念和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对中学生的乡情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热爱家乡教育为起点,立足于乡情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热爱国家总是具体地表现为从热爱家乡开始,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总是“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只有知家乡的…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爱国情感、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发展阶段。其中爱国意识是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内化于心的结果,也是将爱国主义信念自觉化为爱国行为的精神动力。显然,爱国意识在人的爱国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和强化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应着重确立四种意识。一、树立国家意识知我民族,才能爱我民族;知我国家,才能爱我国家。增强国家意识有赖于我们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民族的了解。对祖国的方方面面认识、了解得…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但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因为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接班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教育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在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可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教育学生,达到培养“四有”人才的目的。特级教师斯霞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把炽热的爱通过言行传给学生,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感情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在深厚的师生情谊中,教师的威信得以树立,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对学生冷漠、讨厌、歧视、粗暴,那就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那就做不好教育教学工作。这里介绍我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件小事,请看教师的爱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第一件许老师怎样对待逃学学生那是去年中秋节之后的事了。有一天下午  相似文献   

9.
“德、智、体、美、劳”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党的教育方针内容之一,而“德育”则排在了“五育”之首,可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核心的核心。因此,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中,都要力求实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首先,以班级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因此,以班级为单位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譬如,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演讲(“爱我中华”、“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组织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  相似文献   

10.
一、注意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内容的易接受性和可及性。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应分层次要求。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首先是进行以“做人教育”为基础的养成教育;其次是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线的立志成才教育;再次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把高层次要求作为目标,把低层次要求的普遍实现作为侧重点,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层次。道德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现代社会离不开经济,讲的是市场游戏规则,而我们的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这就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是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和适应性行为、能力,成为有远大理想、勤奋学习、艰苦创业、道德高尚的一代。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要弄清三个关系。首先,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三者间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不否认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用博爱之心、欣赏的眼光对每一位学生,把培养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放在战略性位。一位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师。”相信方法得当,转化后进生定会成功。一、转化后进生要从“心”开始1.赢得学生的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育人要心,老师只有走进后进生的心里,后进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要赢得学生的心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在日的学习生活中,多渠道、多方面去关心帮助后进生,把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后进生深深体会到师对他的爱,从而使后进生向教师敞开心扉,消除其情障碍及抵触对立…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引导教育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学生勤学好学,避免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拥有永不枯竭的学习源泉和动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一是知学。即为什么要学习,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目的的问题,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材观,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的情感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师爱作为人民教师的道德规范以对广大学生的爱为基本条件,一切工作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对事业和学生负责,展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在社会主义中国,由于广大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和教育的主体,伴随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终生教育的实施,师爱具有新的道德意义。1.明确的目的性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的激烈挑战,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做人两大方面。诚然,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关系着明天的社会发展与民族前途。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大中小学校都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活跃课堂气氛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如何才能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呢?一、教师要情感充沛素质教育要求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在一定意义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的强弱多少,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好像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具备随时进入“角色“的高超“演技“,一进课堂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表现出相应的情感,喜、怒、哀、乐,抑扬顿挫,使师生情感共鸣。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中,教师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才能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才会提高。二、语言既要生动活泼,还要富有幽默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情真意切,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而且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启迪学生,还要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堂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必须重视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从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的统一中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价值,并以此为根据深刻理解一体化背景下思政课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意义,将其按照不同的学段要求落实于思政课教学中,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以提高中小学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辛勤培育人才的园丁。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应对挑战,立足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教师作为公民的一员,理所当然地要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准则。教师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遵守…  相似文献   

19.
肖行 《前沿》2014,(21):60-6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多元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面对国内外各种矛盾和挑战,大学生爱国要爱得深沉、爱得守法、爱得理性、爱在行动、爱得自信,这才是爱国情感表达的最佳方式,才是真正的爱国。  相似文献   

20.
师爱浅说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学生要爱,要爱护,要热爱,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师德”。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没有同情心,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