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赵丽 《学理论》2012,(31):81-83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行政实践中汲取公众信任与支持的能力。人民的信任是政府顺利执政的强大支持,拥有人民信任的政府可以无往不胜,失掉人民信任的政府必然举步维艰。政府的民主化程度、依法行政程度、负责程度、服务程度、透明程度、廉洁程度等都关系到政府公信力。总结失信原因,提出全面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正确处理危机事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证政策质量;严格问责,建设责任政府;推进信息公开,提高沟通质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发言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当前政府公信力建设紧迫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中公众消极参与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莉 《行政论坛》2006,(2):44-46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政策的质量。但目前公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消极参与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资源的有效分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不利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状况,其主要措施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参与成本;形成公民导向的绩效评估,增强参与有效性;加强民主意识,减少参与顾虑;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增强参与热情;拓展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制度化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行政执行"中梗阻"是指行政执行的过程当中,处于中间层级的行政执行主体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被动、消极、低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甚至故意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执行不畅,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其存在破坏了社会软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其本质就是社会组织的评估,由于其评估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效率性,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分析第三方评估实施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政府维度、第三方维度和社会公众维度加以治理,分别是:完善第三方评估法律法规,实现政务公开,转变行政执行者的观念;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科学化水平和评估能力;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同度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在我国现代政府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政治民主价值准则是人民群众有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的权利,而政府的义务就是积极引导公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当前随着我国公民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民主化进程和法治社会也在迅速发展,规范和发展政策的制定,形成公平、公正的决策体系如下: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提高政府官员民主意识,消除官本位思想;防止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大力推行信息公开;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就是推动行政决策向公众参与开放,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表现为公众与政府互动,由"政府决策"走向"公众与政府共决"即公共决策,实质是以公众参与权制约政府决策权.基于中国经验,通过构建"开放?嵌入?互动"的过程模型,认为开放的实质是"赋权",嵌入的实质是"充权"",赋权"越充分且"充权"越充分,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与政府互动程度即公众参与度越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由广度、深度和力度构成,影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的因素,一是参与权利不对称,二是参与权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4)
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伦理范畴,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进行解析,有助于政府通过完善自身施政行为获得公众信任。对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评价,需要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以公众好恶为衡量标尺,从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政府法治民主施行情况、政府廉洁高效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政府公信力建设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稳固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策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协调与平衡公众利益而由社会公共权威机构凭借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活动策略.公共政策公信力是一国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一国的公共政策面临着公信力危机往往就会影响到人们对政府权威的认同与支持,影响到政治合法性,甚至威胁到政权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孙玉仁  周然 《理论探索》2012,(5):113-115
我国在推进行政问责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问责效果。推进行政问责,必须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提高问责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做好政府回应工作,提高政府应对公众众诉求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在行政改革方面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WTO规则的要求,也是反腐败的 重要措施,它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政务公开应加大行政法规制订的透明度,落实好相关的行政 法规,增强政府管制的透明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大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力度和政府部门的财务公开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地方政府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纷纷探索"互联网+"公众治水参与的新模式,但各地却出现了政府网络治水参与平台建设之"热"与公众网络治水参与之"冷"的鲜明对比情况.基于"期望—手段—效价"的理论视角,利用广东省S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样本河涌的客观数据,构建"个人—河涌—区政府"的多层次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公众治水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河长制背景下,"互联网+"公众治水参与度受到期望、手段及效价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公众期望中的参与效果评价正面影响公众网络治水参与度;政府环保信息公开透明度感知、政府回应性和政府营造良好社会治水氛围的力度等政府工具性手段显著驱动公众网络治水参与;公众对治水重要性的评价能够促进公众网络治水参与.  相似文献   

12.
执行力之于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较强执行力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执行已制定的公共政策和决策,国家的意志能较有效地实现,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公众的要求能较好地得到满足.一个无能的政府往往是执行力短缺、执行不力的政府,也无法有效执行国家的公共政策和决策.政府执行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了政府进行积极、主动、有效地管理,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巨大动力.公众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环保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文从提高哈尔滨公众环保参与度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公众参与环保的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的水平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政府改革的时代主题与目标模式决定了政府公信力的理念和实现方式。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构建和实现我国政府公信力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基础。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应该通过政治的民主化获得公信力,通过行政的法制化维护公信力,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强公信力,以公务员的廉洁度巩固公信力,以公众的满意程度评价公信力等一系列崭新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在应对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则可能出现:公众对政府的危机治理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而极度恐慌,政府的危机管理缺失社会力量的参与,甚至使政府与民众关系紧张乃至冲突等后果。因此,政府在控制危机的过程中,需要在公共政策运作机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法制建设与管理创新、政府组织与运作、国际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 提高其公信力,并且要确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政府、依法行政和法制政府、市场观念和有限政府、责任意识和高效政府等现代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提升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是提高政策效率、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巩固政治稳定和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当前,提升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需要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明确公共政策公共价值取向、强化政府公信力、建立公共政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制度、提高公民参与政策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时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张元 《学理论》2013,(10):64-65
新媒体时代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快速便捷、信息公开透明度高等特点,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信息管理困境包括危机事件发生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导致政府公信力不高;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舆论引导不当导致危机事件的处置不力;危机事件后政府信息缺失错位导致危机事件的警示作用发挥不完全等。主要对策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危机事件处置的舆论引导预案,注重危机事件恢复期信息管理加强其警示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建构政府问责制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问责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然而现实存在的一些困境阻碍了政府问责制的有效推行:传统的行政文化难以冲破、政府内部职能边界模糊、行政透明度不高、公民问责意识淡薄、对行政权力监督不力等。针对上述困境,本文试提出构建政府问责制的有效路径: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明确职责权限,提高行政透明度,增强公民的问责意识,加强权力监督,完善问责机制的立法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不作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政府公信力,更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政不作为产生的原因不仅与传统文化因素息息相关,也与法律制度、社会环境、公务员素质、体制机制和行政技术方法有很强的关联。因此,有效防范和遏制行政不作为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加强相关立法,完善行政法制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问责制度,健全行政救济机制;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