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取2002-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区域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的进一步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实证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税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宏观税负与环境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当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降低税率的策略时,环境质量会有所提升;资源税负与环境质量正相关,说明可以根据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度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别征收资源税,合理提高资源税率,可以优化环境质量;排污费与环境质量负相关,说明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在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下,都有不严格执行此项制度的激励;而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环境投资以及技术水平部从不同方面影响各地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1994~2007年——基于OECD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界定的宏观税负概念,在强调宏观税负的税收属性基础上,将调整后的我国宏观税负的数据与24个OECD国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但增长趋势明显,税负差距逐步缩小。政府收入制度缺乏规范性和我国社会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可能是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宏观税负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税收增速快于GDP增速,因此分析税收超速增长可以为宏观税负提升提供有力解释。如果我国经济持毛、高速憎长,而税收政策没有重大调整。短期内我国宏观税负仍会提高。  相似文献   

3.
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的合理与否,对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历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及与中国其他省份数据的横向比较进行税负痛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税负痛感指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中部地区处于偏高水平。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征管能力三个方面对测算结论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规范地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营改增"政策、提高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民生支出,降低湖北省居民税负痛感,以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德文 《小康》2014,(2):20-20
要在减轻税负上做好文章,这是重振实体经济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5.
周强 《人民论坛》2015,(5):82-85
宏观税负一直是热点问题,我国的"税收痛感"近两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文章就我国的宏观税负进行了各种不同口径的详细统计,同时统计了与税负痛感相关的各经济指标,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加权处理,得出一种新的税负痛苦指数,并与各国进行比较,以此为我国进一步实行结构性税制调整提供了依据。新税负痛苦指数综合考虑了实际税率和税收/福利比值,并加入收入分配因素,考虑了分配率和劳动者税率,分别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进行了税负痛苦指数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实质性的结构性减税.在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中指出,2012年我国为了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就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我国经济发展、单个税种和宏观数据三方面来看我国未来结构性减税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营改增、资源税、房产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上要符合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取向,并从限制政府的总体收入和政府支出、加强征管等方面落实结构性减税.  相似文献   

7.
正就北京市而言,鉴于民企已经发展成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故而期待各级政府全方位振兴民企,应对疫情挑战,增强投资消费信心,迅速恢复生产扩大就业,实现经济恢复、就业稳定、社会和谐的目标。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球经济和就业备受冲击,经济运行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发动机均严重失速。就北京市而言,鉴于民企已经发展成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故而期待各级政府全方位振兴民企,应对疫情挑战,增强投资消  相似文献   

8.
晋茂 《创造》2001,(12):26-27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税负是国家加在纳税人身上的一种纳税责任。税负的高低对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税负不公的问题。为此,笔者旨在通过全面剖析云南省税负不公的原因,并寻找使税负更趋合理的途径,以资实际工作参考。一、税负不公的表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税负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其主要表现有六种:一是同经济状况、同税种、不同地区间的税负不…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0,(2):88-89
公平税负 收税就是拔鹅毛,税制合理鹅不叫。 如果只拣瘦鹅拔,肥鹅逃税不损毛, 众多秃鹅受伤害,结果肯定很糟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春  刘焕新 《求索》2010,(9):176-177,238
中国现实的经济社会环境对现行税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公平税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目的,就要合理调整税负水平,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主要税种。本文从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现行税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同时对中国现行税制的改革趋势与方向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胡波莲 《理论月刊》2001,(11):80-81
我国当前经济尚未彻底扭转通货紧缩趋势,今后仍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制度结构的调整,也应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制结构调整是为适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而进行的税种结构、税负结构的调整,表现在不同领域的税负水平应是有增有减,调整目标是激励企业和民间投资,使税制结构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管市场经济,同时也不能用管国企的方式管非公有制经济,更不能用管大企业的方式管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比如,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建立和完善财政分级补助机制”。财政补助机制,我始终觉得这个事值得研究。中小企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如果从利益的补偿上说,应该着眼于减轻税负,而不是着眼于财政补贴,减轻税负更具有公平性和普惠型。  相似文献   

13.
<正>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当前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之所以未能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主要因为国企与民企整合产权不清晰、政府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不力、混合所有制企业人员任免机制缺失、财务审计不到  相似文献   

14.
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允许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通过"双扩"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项税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权威发布     
《干部人事月报》2011,(6):70-70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税收风险研究报告》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财政支出角度看,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存在着一些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后,对于传统农业地区来说,有利于改善招商引资条件,促进工业化进程;尽管财政收入短期内减少,但从长期来看会逐渐增加;内外资企业税负公平,可使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与此同时,农业地区还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改善投资发展软环境,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加大服务、强化质量意识和增加财政收入的政府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在民企。民企立足私人产权,依托开放市场,践行契约自由,奉行责任原则,是产权主体,市场主体,契约主体,责任主体。能否保持民营企业的活力,其实决定了中国经济是否能够长远稳定发展。但是,民企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今年以来民营投资持续回落,甚至有人惊呼"断崖式"下跌,反映出民企面临巨大挑战。民营企业到底怎么了?本刊选登天则经济  相似文献   

18.
虽然始自2004年的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减税,但"结构性减税"一词却是在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被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在继续落实好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的减税,其所牵涉的税种是有选择的,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消减,意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因此是"有限度"的减税。尽管在税收政策上同样会有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因此,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负担,让国民合理分享GDP增长的成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扩大内需与当前税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广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及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总体目标,分析广西当前经济运行数据,剖析所得税、增值税等调整思路,以期对加大税收调整力度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之举.刺激经济的政策使中国经济出现了有别于多数发达国家U型复苏的V型反弹,其背后有四个特定因素的支撑.但这种扩张性经济政策也使得中国经济不得不付出结构调整进度放缓、资产泡沫形成、通胀压力上升、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代价.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总体是乐观的.同时依然面临着来自投资、消费、出口领域的深层次挑战.中国经济需要逐步退出刺激政策,以结构提升为第一发展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