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性别公正是指对男士都公平的过程,而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实现他们的人权以及发展潜力方面应该享有同样的地位和条件."地球是两性共有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维护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平等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能.  相似文献   

2.
性别平等的现实困境及其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的生活是文化的生活,两性之间最深层次的关系是文化交往关系.不同的历史时代构建了不同的性别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男权文化传统的延续及其心理影响,女性文化自我认同的误区,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欠缺,性别社会化及大众传媒的误导,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局限,政策机制与市场选择的冲突等现状,潜在或显在地影响着两性关系的现状.因此,建构两性平等的和谐性别文化,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和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两性间的文化沟通与理解,是女性解放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文化建设使命.  相似文献   

3.
男女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是两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女童教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反映了男女教育的平等问题和男女性别的公正问题。在女童教育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女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女性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建设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党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女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内容,性别公平则是性别和谐的基本要求.基于两性特点的性别公正比简单的性别平等要求更高,性别公正政策比性别平等政策对性别关系的调整也更积极.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性别公正机制:在认识层面上树立性别意识;在决策层面上确立性别主流化;在评价层面上构建性别指标;在操作层面上制订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定位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讲是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传统的定位和反传统的定位以及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定位等的观点和看法.社会性别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二类是反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三类是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性别观念.从制度层面看,劳动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与社会性别制度的作用分不开;从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看,当前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我国就业总形势存在冲突和矛盾;从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看,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影响,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客体的影响.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创造更好的文化与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双亲化;提倡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内涵发展中内在地包含了两性平等、协调的发展,然而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社会发展中易被忽视,本文以必要性为切入点,认为选择性别平等指标嵌入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并对体系框架构建作初步探索.通过性别平等纳入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量化男女平等关系,具体明确发展进程,以期提高全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推进国家发展决策中的性别平等主流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公平观提供了反思"性别公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视野下,妇女在家庭与公共双重领域所遭遇的一切不公平对待才能全面得到以"公平"为尺度的深刻反思。作为一种具体的、历史的公平,"性别公平"是一套从形式到内容、从载体到表现均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客观发展而不断产生新标准与新内涵的观念和准则。它不仅当然表现为公共领域的两性政治平等,同时也必然表现为包括私人领域的更为广泛的两性社会平等。以在公共领域赋予并保障妇女各项平等权利的获得与行使为基础,解决"性别公平"问题的核心之点还应当涉及现代父权在家庭私人领域的基本建制,应当涉及这一基本建制如何被现代社会保留、巩固,抑或如何被瓦解、摧毁。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男女从权利到机会的平等,就要努力减少并最终消除现实中性别不平等现象,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健康和婚姻家庭等方面赋予并保障女性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并关注两性生理差异和在发展程度上的现实差异,在政策上给予女性适当的倾斜,逐步缩小两性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相对于生理性别而产生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影响两生平等的因素,主要有理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两性平等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权益是农民的主要权利之一,也是衡量农村男女两性权利平等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女性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不尽如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男权社会的遗毒和民间法对国家法保护女性土地权益的扭曲。纠正这种现象,需要强化女性土地权益平等的观念,健全女性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引导民间法走向性别公平与公正,优化土地资源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