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武汉作为战时中国文学主力的栖息过渡之所,其承前启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从抗战武汉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抗战文学与新文学的建构、抗战武汉在新文学中心西移中的历史角色等方面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2.
《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是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张育仁先生的论著之一。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新闻思想史和抗战文化史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文化批评活动,著有《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抗战电影文化论》、《炼狱中的生命哲学》,被《20世纪重庆文学史》评价为"以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公共意识从事文化和历史反思与批评的学者型作家"。本书将重庆抗战这段宏大而悲壮的历史,置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思想发展史和国际信息战、心理战的多重视角来进行学术考察,同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及多侧面、深层次的追询和阐释,其思考领域广泛涉及到与新闻和文化传播活动有关的战时政略与战略、战时新闻理论与新闻政策、战时新闻统制思想与新闻自由等重大学术问题,并一一作了细致的审理和独到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抗战西迁,国民政府政治中心移驻西南,人口与资金亦内移西南。为了经济抗战和建设西南,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游资。但囿于战时的特殊环境及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不当,加之资本的趋利性等原因,内移西南的资金并没有真正导入生产领域。它们浮游于社会,没有正当用途,随时做投机和囤积的营生,搅乱经济秩序,给西南大后方经济建设带来诸多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由于日敌的严密封锁与狂轰滥炸,战争的巨大消耗,陪都的经济环境变得恶劣,生活条件日益艰苦。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货膨胀严重,百姓生活状况趋于恶化,情况越来越糟。本文拟从生活在战时陪都一些人士的日记与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5.
三、妇女界统一战线抗战救国的一块重要阵地扩大改组成为妇女界统一战线组织的妇指会,很快在抗战工作中显示了自己的效能,成为妇女界抗战救国的一块重要阵地。儿童保育组与战时儿童保育会协作,从战地抢救回2万多名难童,将他们转移到后方各地,收养在48 所保育院中。慰劳组与慰劳总会协作,大力开展了慰劳将士、护理伤兵、扶助抗属、征募献金等项活动。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0,(11):93-93
在8年抗日战争中.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与陪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战遗迹.而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人民解放纪念碑。  相似文献   

7.
八年抗战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抗战宣传画,其中的女性形象尚未被学界系统关注。文章将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放至抗战的时代背景中,还原了一批基于真实境遇的"受难"的女性形象与动员宣传下"投身抗战"的女性形象,并结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表现受难、动员男性时,强调女性生理性别特质;在鼓励女性投身抗战时,淡化女性生理性别色彩;以女性为受众时,用中景构图和生活场景切入。总体而言,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抗战宣传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战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扶小兰 《求索》2013,(1):89-92
大后方抗战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映的歌谣,进一步促进了大后方乃至全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与抗战意志,从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方娟 《公民导刊》2005,(9):18-19
作为战时的首都,八年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中心,一位学者这样评价重庆的历史地位:“重庆和二战时期的伦敦、斯大林格勒一样.都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英雄城市。”  相似文献   

10.
李俊 《求索》2014,(11):156-16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开发西部林业,支持抗战,对大后方林业事业予以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大力推进造林活动,使大后方各省森林面积大规模增加,并注重合理开采,另一方面,特设中央林业实验所,专门负责在后方开展林业调查,举办林业试验研究,以应战时工业所需。这些举措为战时和战后林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为适应战时需要,整个中国进入了非常时期。国民政府迅速建立了战时政治体制,调整了军事指挥机构。同年8月1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召开第51次会议,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依此规定,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构。蒋介石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获得了指挥全国党、政、军,并便宜行事之最大权力。3天以后,蒋介石在南京  相似文献   

12.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5,(1)
<正>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民革湖北省委员会:湖北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战主力之一的新四军的诞生地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是战略相持阶段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阵地。武汉在抗战初期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是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武汉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议:占传忠委员代表省民革发言  相似文献   

14.
"一个报馆的言论可以赶掉一个外交部长"中国自1937年"七七"事变,迄1945年8月中日本宣告投降,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获得胜利。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即于10月1日宣布废除战时新闻检查。近代以来,凡国与国交战期间,对新闻必有所控制,这是无疑的。但国民政府的战时新闻法令法规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抗战文物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是重庆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抗战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统筹推进,形成研究挖掘、修缮保护、利用开放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战时乡村服务团是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在大后方的"半官方"的民间动员团体。其对当时四川省第16行政区包括藏族、羌族、回族在内的各族人民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的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运动式、急功近利的动员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王前军 《传承》2007,(6):6-7
邓颖超历来十分关怀少年儿童。抗战期间,她积极推动组织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为抢救难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更加关心孩子,对儿童工作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表达了对未来一代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8.
抗战中,我国高校重新布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民国教育部将20多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为东南联合大学,辗转择址于金华、建阳。东南联大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大量东南地区各高校学生分赴内地就学;同时艰苦办学,为战时高等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孤岛"上海与"文化城"桂林,先后出现了讲述"木兰从军"故事的热潮。本文选取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探讨战争年代女性英雄的制造、抗战时期家国观念的新内涵以及桂剧改革视野中的木兰故事等主题。通过考察战时两个不同地域"木兰从军"故事的讲述过程,结合抗战时期上海与桂林不同的战时文化氛围、"木兰从军"故事与"前文本"的差异,分析战时语境下"木兰从军"故事中的现实隐喻。这一论题的展开借助跨地域、跨媒介的视野,以文本解读为中心,重建历史现场,管窥抗战期间"木兰从军"故事在不同地域叙事差异形成的原因,发现战时文化语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接受记者采访时,定居温哥华23年之久的陈先生平静地回忆起一段往事:宋庆龄抗战时在他家地下室躲藏了几天。1938年6月14日,为支援抗战,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宋庆龄在香港主持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保盟”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