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名誉权的纠纷日益增多。为了正确、及时处理这类纠纷,最高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原则性规定,就名誉侵权的认定和受理等问题作了具体解释。这也为公民、法人打名誉权官司提供了标准。一、侵害名誉权的概念及认定标准。侵害名誉权,是指以口头、书面形式侮辱、诽谤他人,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宣扬他人隐私,擅自公开他人隐私材料,或者诋毁、诽谤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名誉或给法人造成损害的行为。行为人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相似文献   

2.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三节规定了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概念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或其他责任。 这里所说的侵权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人叫侵害人;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害的人叫受害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名誉权案件不断出现,且多为新闻侵权。诉讼实践中颇多歧义,值得认真研究。一、关于新闻侵权行为的排除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几个要素来认定。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如果符合前述侵权构成要件,即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有损他人名誉的新闻报道均构成名誉侵权,有些新闻报道虽然也涉及了他人的名誉,表面上似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但由于其行为并不违法,因而不符…  相似文献   

4.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根据我国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在“民事责任”一章中明确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06条)这一规定,不仅阐明了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且着重表明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民法所确认的基本归责原则。行为人有过  相似文献   

5.
微博言论自由成为言论自由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微博言论自由与公众人物个人名誉权保护存在着内在冲突。是否构成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侵害,构成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是否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已经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仅限于民事责任还是情节严重到必须要承担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要回答这样问题,必须要结合微博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行为内在特殊性,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综合考量,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6.
损害赔偿范围认识简析民事责任,依其基础和发生的根据可分为两类:合同责任(包括缔约上的过失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无论是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均以行为人不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为前提,故此两类民事责任的共同本质均为行为违法。就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而言,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十种,但适用最为广泛的是损害赔偿,即民法通则所称的赔偿损失①。它不仅适用于违约对他人利益的侵害,也适用于侵权行为对他人利益之侵害。这是其它民事责任方式所无可比拟的。正因损害赔偿在民事责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赔偿损失民事责任的…  相似文献   

7.
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人民法院陆续审理了一批文字作品及摄影、影视作品侵害公民、法人名誉权纠纷案。在这类侵权案中,作品的作者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没有争议的;而编辑出版侵权作品的新闻出版单位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和如何承担民事责任?这一问题在一些...  相似文献   

8.
因过错侵犯他人的民事权益,导致他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民法典》第1165条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据《民法典》第1167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和行为人一起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9.
侵害名誉权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第101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害名誉权方面的案件日渐增多,司法实践提出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根据什么认定侵害名誉权。本文拟就此作简要论述。侵害名誉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有四条: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必须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必须有过错。认定侵害名誉权的根据也就是这四条,其中一、二两个要件是最主要的根据,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至于其它两条要件或两个根据的讨论,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定侵害名誉权,是审判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侵害名誉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必须具有损害事实的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必须有过错。但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构成在这四方面上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其认定标准与一般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必要予以专门研究。一、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判断侵权行为违法性的标准只能是违反法律规范。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只有违反了民法通则第101条的规定,即对公民或法人进行了侮辱…  相似文献   

11.
作者曾分别在《关于小说侵害名誉权的几个问题》和《谈撰写发表历史小说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承担》这两篇文章中,概要地涉及到了侵权小说编辑出版者的民事责任问题,简要地说明了我们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经过仔细地讨论,感到对此还有深入探讨、研究的必要,遂撰此文,试图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出发,用比较法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余向阳  陈晶 《人民司法》2020,(11):57-59
【裁判要旨】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举报他人违法犯罪,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不损害他人的权利为限度。将举报信及起诉状在网络上发布是否构成对法人名誉权的侵害,应当根据该法人有无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来认定,对法人名誉权的保护尺度应遵循善意与正义的宗旨,采取适当弱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     
认定某人行为是否构成对他 人名誉权的侵害,应当根据受害 人确有名誉损害的事实、行为人 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 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本案系由艾滋病误诊引出的名誉权官司。能否认定某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即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来作出判断。 名誉权的损害事实是指某特定人的名誉受到了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侵权行为法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现状及问题 侵权行为的界定是整个侵权行为法研究的出发点。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侧重于构成要件的规定。从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方式出发,我国学者往往将侵权行为定义为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法律特别规定应对受害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1)民请字第10号《关于刊登侵害他人名誉权小说的出版单位在作者已被判刑后还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出版单位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小说,原告多次向出版单位反映,要求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出版单位未予置理。在作者为此被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后,出版单位仍不采取措施,为原告消除影响,致使该小说继续流传于社会,扩大了  相似文献   

16.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民法通则对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根据民法理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行为具有不法性;有损害事实;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过错。其中不法行为是构成侵权责任的首要条件。我国现有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在向新闻媒体提供侦破案件的相关资料,供新闻媒体用于新闻报道时,应尽谨慎注意义务以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未尽此义务导致他人名誉权受到侵犯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安机关侦查行为的合法性、配合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的正当性以及新闻媒体自身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失,均不构成免除公安机关上述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18.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一节对民事责任作了一般规定。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权利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法院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就是民事制裁。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9.
河北山海关邹泉毅问:因口角被对方殴打成轻伤,如诉于法院,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补偿,法院对此民事赔偿,是否考虑过错责任?本刊法律部答:因被打致伤,这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公民由于过错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民事责任是由民法通则第119条所规定的,即“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和精神直接有关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保障人民权利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负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不得侵害他人名誉的义务。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个成功的新闻舆论监督案例的分析,得出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对行为人主体不进行人身攻击是新闻舆论监督与公民、法人名誉权保护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