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欢 《求实》2007,1(8):4-6
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研究、梳理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公正的思想,从树立基本理念、建立基本原则、健全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尤其是对社会最底层无产阶级生存的严重危害,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两个和解"的最终归宿。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董欢 《理论建设》2007,(1):40-42
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结、梳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公正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树立基本理念、建立基本原则、健全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当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基础上,使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当前,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一致性的观点,拓宽妇女解放的路径,揭示男权制文化历史和心理对妇女解放的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5.
社会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观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范畴 ,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限于本文篇幅 ,只能就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比较 :一、所处时代不同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 19世纪的西欧 ,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据统治地位 ,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工场手工业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1836年至 184 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 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既是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理论,也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这一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肯定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施九青 《理论学刊》2003,1(3):17-20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理论,其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及其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我们要科学地对待科学的马克思社会主义观.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于指导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冀维纳 《世纪桥》2011,(9):37-39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具有历史局限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提供了实践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内涵、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的视点转向东方时,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凯歌行进中能把落后国家带到新世界中来”,以及俄国农村公社“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新社会的思想。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和崭新的21世纪,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得到了实践,但其路径和成效迥异,一方面是西欧社会民主党蜕变为资本主义的政权党、改良党,另一方面是苏东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100多年来东西方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强烈对比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模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给予我们新世纪的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形成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奠基性著作中,系统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之为理论依据,深刻地揭示了法的历史运动规律,科学地分析了法的本质属性与核心价值,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了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章其彦 《唯实》2009,(1):75-78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的总的根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进入中国后,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法律观、邓小平理论法律观、依法治国法律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观。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代中国的条件下形成的。这一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包含着诸多方面和广泛的内容。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以下四点。1.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这就完全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想。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社会主义同现实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两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马克思、恩格斯预想的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和发展道路的普遍规律。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来的设想,社会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然而东方国家率先出现了革命形势。面对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固守自己原有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认识到东方社会有可能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揭示了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探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次新的巨大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实践来修正和发展理论的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源头活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常宗耀  关玲永 《探索》2012,(6):177-182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在他们看来,公平与合理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的应该是"价值第一"的合目的性思想;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总是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作品,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如他写《资本论》,曾多次修改手稿。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恩格斯也留下了很多手稿、书信、笔记摘录。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合称为"马恩手稿",马恩手稿是研究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最直接的史料,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这个词.早在16世纪初就出现了。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以后.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那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不曾用过“本质”这个词来揭示和概括社会主义.都没有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这个划时代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邓小平的肩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浮,在21世纪初仍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科学原理,分清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区别,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指导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