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适应性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1.生活环境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大学新生进入校园首先面临的就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问  相似文献   

2.
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新生辅导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报道和学者研究都表明当前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比较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按照同伴教育学校小组工作模式,指导大二社工学生作为工作员对大一社工新生进行小组辅导、历奇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带动新生对大学生活进行认知思考和经验内化,化解其面临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压力,澄清其自我期望,增加他们的专业认知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本文介绍了这一同伴教育学校小组工作模式的设计、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估,希望对于解决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警校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以便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警校生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在性别(t=2.572,p<.05)、民族(t=3.097,p<.01)、是否为独生子女(人际关系t=2.046,p<.05;校园适应t=2.214.p<.05;自我适应t=2.743,p<.01)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男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好于女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自我适应中好于非独生子女的新生,但是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徐丽丽  屈春芳 《前沿》2007,(2):62-64
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初入大学的新生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诸多不适应,“郁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郁闷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消除郁闷现象加以研究,并对如何彻底解决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青青 《传承》2013,(3):108-109
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师生群体、学习氛围,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对大学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新生解决遇到实际问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然而,从内在心理上看,大学新生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调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往往会遇到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及人际交往与课余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人生阶段的转变,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使教育不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成长小组活动,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8)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中的"忙""盲""茫",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规律性,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掌握其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引导,使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际适应是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好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问题对学生自身和高校都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新生中存在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多和普遍缺乏交往主动性的现象,高校应建立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措施,使新生加强人际适应的修养和锻炼,尽快适应大学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新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也从高校学生工作以及辅导员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对策.这对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 ,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 ,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 ,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 ,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 ,过渡期内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是相当普遍的 ,但其表现则因人而异。想家是几乎每一位新生都会遇到的 ,尤其对那些从未出过远门、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同学———这成为“不适应”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昊 《求索》2004,(10)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迅速适应新环境 ,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刚从中学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 ,大多初离开父母 ,开始独立面对大学生活 ,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的很好 ,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 ,顺利完成学业。如果适应不良 ,人的主观世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负性情绪体验。对于农村大学新生来说 ,他们学习刻苦 ,意志坚强 ,与人为善 ,大部分有很强的上进心 ,但走进大学后 ,面临着高昂的学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以后的…  相似文献   

13.
金秋之初,伴随着高考的喜悦,新入学的大学生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走进神圣的大学殿堂,准备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跨入大学后,大学新生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面对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相对独立、学习自主自立、管理模式新颖、人际交往频繁。这一转折点“过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整个大学阶段以至一生的成长。因此,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将是新生入学后所面临的一次重要挑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大学新生容易产生一些不适应:其一、学习上不适应。过去已经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而不适应…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 ,对新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和整合阶段 ,学校和教师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对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生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训练团结协作精神 ,提倡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把强制性的“硬管理”和情感性的“软管理”相结合 ,帮助学生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与入学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紧张的高考中走来 ,在经历了初期的喜悦之后 ,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生活模式突然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原有的心理结构一下子被打破 ,很多人会感到不适应 ,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准备、生活能力、学习方法、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新生以帮助 ,使他们能尽快建立起新的心理结构 ,这对于新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进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环境的诸多改变,心理上难免会发生某些变化,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针对新生各自特点特长,开展各种丰富活泼的入学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发挥新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顺利完成新生角色转变,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7.
每年金秋季节,总有大批学子通过辛勤的努力,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大学是青年人成才的新起点,又是人生发展历程的一大转折点。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于新学子尤为重要。若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到“五自”。生活上自立。在中学时代,学生多在家乡附近就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都依靠父母亲友料理照顾,个人不必操心。而到了大学则完全不同了,由于远离家乡亲人,诸如看病、购买衣物、洗涤衣服、生活消费开支等许多生活琐事无不由自己安排。生活是成才的基础,大学新生要克服过去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学会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虹 《青年论坛》2003,(6):61-62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入学之后的大学新生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我校 2 0 0 2级 5 0 0名新生的调查发现 ,由于在学习任务与内容、生活环境诸方面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直接导致了新生某些不良的情绪体验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因此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缓解或解决其心理矛盾与冲突 ,缩短其心理适应期 ,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的首要课题。本文试从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会学习以及消除孤独苦闷感等方面加以探讨 ,为大学新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入校迫切需要适应校园生活。调查显示,广州地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校园环境不适状况,在心理抑郁程度、强迫症状程度、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程度等指标上偏高,并导致出现胃口不好、失眠、肌肉酸痛、乏力等躯体化反应。一般来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心理认同需2-3个月时间。为引导帮助新生学会适应大学环境,大学需要创设教育情境、建立生活服务中心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骥 《中国青年研究》2004,(10):145-149
大学第一年是青年人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转折。1998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发布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里指出,在这一时期,大学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要使第一年成为学生由高中、家庭进入大学这一更为开放和独立的世界的桥梁;其二,要通过前景展示激励学生。如果大学没能在这两方面发挥好作用,那么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体验就可能会面临危机。但是在我国的大学,指导新生学习却“常常是被忽略的问题”,并无“特别的手段”来指导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学习课程,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与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