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对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欧盟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标准、倾销幅度的认定等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了歧视并严重阻碍了中国对欧贸易。本文对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产生、变化规律及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首先介绍欧盟反倾销法的法律渊源以及“非市场经济”问题在欧盟反倾销法中的产生及演变过程;进而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适用后果,包括替代国制度、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计算、“一国一税”及其例外等;文章最后就欧盟对华“非市场经济”待遇进行了基本评估,并提出了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应对策略。只要我国政府与企业充分利用欧盟反倾销条例中的新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指控,就可以争取有利的应诉结果。  相似文献   

2.
韩秀丽 《欧洲研究》2005,23(6):41-53
比例原则的思想在早期建立三个共同体的基础条约中只有有限的表述,是欧洲法院的司法实践使比例原则被广泛承认为欧共体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这也在后来修订的欧洲共同体条约第5条中得到了反映。比例原则在反倾销领域主要被用来挑战共同体机构的反倾销措施,但欧洲法院在反倾销案件中对适用比例原则表现出极大的自我克制。考查欧洲法院在反倾销案件中对比例原则的适用情况,就自然会得出需要加强比例原则在此问题上之适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倾销法之"非市场经济"规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力 《美国研究》2006,20(3):77-92
美国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是中国出口商在应对美国反倾销诉讼时最为关切和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本文认为,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概念是冷战的产物,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最为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无论是采用生产要素方法还是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产品的正常价值,美国的“非市场经济”规则都使中国输美产品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中美迄今在这一问题上似乎仍没有松动的迹象。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多年来对美贸易顺差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美国总统对反倾销这种贸易救济措施难以施加影响,以及美国商务部裁量权过大等。  相似文献   

4.
欧共体反倾销法损害幅度确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大多数WTO成员方仅按照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不同,欧共体在损害幅度低于倾销幅度的情况下,按照损害幅度——而非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反倾销法的目的,体现了WTO《反倾销协定》的精神,而且能够把反倾销税的水平控制在合理保护国内产业的必要限度之内。从欧共体的实践来看,削价方法和低价方法尽管存在某些不足,但这是目前最合理和最基本的损害幅度的确定方法。中国在尝试确定损害幅度时,应首先把精力放在这两种基本方法之上。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实施竞争法 ,竞争主管机构具有高度独立性与权威性无疑是重要的 ,但竞争主管机构确立由纠纷解决、决策及支持功能构成的合理的功能结构同样不可或缺。欧共体理事会第 17/ 62号条例建立的集权化的、以委员会为核心的共同体竞争法实施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欧共体一体化对有效实施竞争法的要求。因此 ,欧共体着手改革其竞争法实施机制。实践表明 ,改革着重于调整委员会的功能结构。这一改革思路与实践对于我国竞争立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命运共同体--解释: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用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  相似文献   

7.
法国政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就对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其目的一是为了稳定市场,二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三是使生产者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刺激其发展生产。自1962年以来,随着欧盟(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逐步实施,许多农产品价格的管理权限陆续由国内移交给了欧盟(欧共体)。目前,法国许多农产品价格由欧盟(欧共体)的成员国共同制定。法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建立农产品市场管理组织。根据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分别设立一个由政府官员、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的代表组成的农产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欧盟所得税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所得税法指协调成员国所得税法的欧共体基础条约、二级立法以及欧洲法院判例的总称。欧盟所得税法对于欧洲共同市场实现人员、资本和服务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欧盟部长理事会颁布了数个旨在协调成员国所得税税制的指令。欧洲法院借助于共同体法有关服务、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的规则来消除成员国国内所得税法和成员国间的税收协定中阻碍共同市场发展的因素。欧盟所得税法进行了多边税务合作的尝试,发展了传统的税法概念和税收争端解决机制。但是,共同体缺乏协调直接税的专有权限,理事会颁布相关指令需要满足“一致同意”的立法程序,因而欧盟层面上的所得税法发展缓慢。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为资本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也对欧盟成员国所得税法的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WTO多哈回合新一轮反倾销谈判中印度的相关提案所表现出的利益趋向,并探讨了其利益趋向的深层经济政策背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洲共同体市场的建立与进一步发展,欧共体内部私法的协调与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阿姆斯特丹条约》为此提供了立法基础。但是到底采取何种方式统一私法,在共同体内部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从必要性、条约基础、立法现状与前景等方面探讨了以冲突法协调欧共体私法的有关问题,认为在欧共体私法协调方面冲突法发展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了欧共体发展冲突法的若干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俄三国的“C5+1”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在于这些机制都是以自身与中亚五国的利益契合为构建的基础,以元首峰会和外长会晤为主要对话形式,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卫生为主要合作领域;差异在于机制的其他对话形式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内关注的议题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外关注的其他领域不同,以及对外联系的对象不同。而通过纵向剖析可以发现,三国构建的“C5+1”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机制间形成了复杂的竞合关系。这意味着各机制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又无法排斥其他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挥和扩大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保证中国-中亚机制的稳健运行,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北亚国家之间在传统安全语境下零和博弈的关系态势。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地区性身份认同的构建和我们感的形成,并激发出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进而形成稳定的合作应对机制。中日韩三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历程表明,一定范围内、一定意义上的东北亚环境安全共同体已经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安全观和共同体观会发生变化,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模式也将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东北亚地区共同体的构建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3.
对欧洲认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生祥 《欧洲研究》2005,23(3):111-118
发端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共同体,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惟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的建构进行考察,认为欧洲认同是一个多样性的民族认同逐步融合和统一,以“他者”身份为参照,并在此前提下不断寻求共同的“欧洲特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欧洲联盟的军事化:从民事力量向军事力量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 ,欧共体共同对外经济政策和欧洲政治合作机制的强化 ,欧洲联盟 (欧共体 )日益以“民事力量”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 ,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条约修订案和决议 ,决心发展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逐步建设欧盟的自主防务能力。但是 ,欧盟这个“民事力量”的军事化尚不意味着欧盟国际身份的根本转型。在一定程度上 ,军事化是对冷战时期欧盟能力缺陷的一个填补 ,从而帮助其更加有效地实现作为“民事力量”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波兰制度转轨后,对外政策追求“回归欧洲”,最主要的目标是参加北约和欧盟。波兰1999年3月12日同捷克、匈牙利一起加入北约后,加入欧盟便成了开足马力进行的工作。 一、“回归欧洲”口号下要求入盟 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波兰在“回归欧洲”的口号下要求参加欧盟。事实上,波兰虽在制度剧变前已同欧共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欧盟是对华反倾销的最大发起集团,中国产品是欧盟反倾销的最主要对象。本文以均衡分析为工具,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反倾销对欧盟的消费者福利和产业利益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对欧盟对华产品实施反倾销活动的具体利益分析,揭示欧盟对华反倾销在对中国有关产品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自身并未能从中获得利益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理性偏好与共同体意象是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生成的重要变量,其相关研究为理解不同国际制度性话语权背后的文化差异及建构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建构,也是其理性偏好与共同体意象不断碰撞、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西方不同的理性偏好对应不同的共同体意象,进而导向不同的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建构实践。西方个体理性思维建构了国际合作的"功能型共同体"。功能型共同体系个体利益诉求的拼凑与叠加,难以生成持久的互补利益与共同身份,最终形成了当代西方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格劳秀斯困境"。中国关系理性思维则建构了国际合作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已形成一定共同体感的新型国际制度安排,重视自我利益与他者利益的互依性与同构性,其进行的"孔子改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西方制度性话语权面临的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关系理性调和个体理性,以命运共同体补充功能型共同体,以"孔子改善"开解"格劳秀斯困境",是当代国际制度性话语权走出西方困境、获得真正的全球价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皎  李传龙  郑淑琴 《欧洲研究》2020,38(2):104-123,M0004,M0005
当前,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面临巨大挑战,欧盟提出建立国际投资法院机制,中国正在考虑构建“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机制。在此情况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的ISDS条款应该采用何种ISDS机制?通过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及其实践的回顾,本文发现,ISDS条款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作为附属性质的争端解决条款,作为对投资者程序性权利加以保护的实体性条款,以及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附加价值。从当前欧盟的条约实践来看,欧盟似乎迫切希望通过双边谈判推动多边投资法院的构建,而忽略争端解决条款对于解决未来缔约双方相关争议的基本功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的ISDS条款原则上可以引入投资法庭机制,但是,一方面不应完全排斥其他ISDS机制;另一方面,应当简化制度设计,使其成为一个确实能够在双边层面有助于争议解决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奚俊坚 《欧洲研究》2005,23(4):79-100
欧共体法的至高性原则是欧共体法律体系的支柱之一。该原则所隐含的原始权威和凌驾性,提出了其与成员国主权的关系问题。由于欧共体法的涵盖面很广泛,至高性原则的确立无疑给成员国主权带来了很大的约束。这种约束既体现在决策领域上,也体现在决策方式和决策执行上;既涉及立法权,也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但是,成员国并不因此而丧失其主权。从至高性原则的形成及发展进程看,它是由于成员国的接受而得以作为习惯法确立的,因而是成员国行使主权的结果,其对主权的限制是成员国自愿的,并且符合其国家利益。对欧共体法的演进、发展,成员国还有不同层面的主权控制。至高性原则和主权原则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欧共体/欧盟的发展是这两项原则不断通过互动达致某种适当平衡的过程。这种持续的互动和平衡推动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朝向一个反映各成员国及其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最大利益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的意见中(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瓦解”,“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自此以后,这个理论在苏联和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流行,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一理论本身的谬误及其在实践中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我国解放后三十年中经济发展不快,也与长期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对斯大林这一理论本身的是非与它在实践中的得失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