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借名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名行为是指借名人使用出名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在法律结构上包括内部借名的约定与外部借名行为,可以区分为直接借名行为与间接借名行为。对于直接借名行为的法律效果,应依据第三人是否知情及其意愿类推适用表见代理,或者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解释;而间接借名行为实质上属于间接代理。  相似文献   

4.
借用申购资格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的汪美兰育有3个女儿.丈夫离世后,她与小女儿陈玉蜗居在简陋的公房内.2003年,该公房拆迁.根据政策规定,汪美兰享有一套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指标.此时,陈玉刚买了新房,汪美兰和她一起搬了过去.因此,汪美兰打算将经济适用房指标让给大女儿陈欣.二女儿陈萍和女婿赵钢闻讯赶来,以现有住房朝向不好为由,协商由陈萍家借名购买此处经济适用房.全家人同意这一提议.  相似文献   

5.
从概念与分布,特征和使用注意问题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法》第四版法律类的上借法,同借法,下借法和八分法四种广义借号法类型以及交叉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诸如限购令、限贷令等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以平稳房价.但是,受利益驱使,许多人采取各种手段予以规避,借名购房行为正是其中之一.借名购房行为虽在概念表述上具有单一性,易让人误会为一个单一的法律行为,但其本质上却是由一个借名协议与一个买卖合同构成的合同联立.借名协议与买卖合同间有相互依存关系,对其效力不可以简单判断,而应当综合考虑,但因实践中的借名购房纠纷多源于对借名协议效力的争议,因此问题可以简化为对借名协议效力的判断.而通过梳理《合同法》第52条,借名协议只可能是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至于借名协议是否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一概而论,应作类型化分析,根据借名原因的不同而分别认定.并且,即使借名协议被认定为无效,买卖合同也未必无效,依信赖保护理论,当出卖人对借名协议善意且无过失时,应适用合同强制有效制度,肯认买卖合同之效力;反之,则否认其效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融机构"借名贷款"纠纷频发,此类纠纷能否妥善处理,关系到金融秩序及社会稳定。"借名贷款"纠纷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法律关系及还款责任的认定。原则上应认定名义借款人为借款合同相对人,并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其与实际用款人之间另形成单独的借款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名义借款人在特定情形下得以依法免除还款责任,但名义借款人必须充分举证。  相似文献   

8.
借名买房之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名买房是指当事人一方(借名人)经他方(出名人)同意,以他方名义买房并登记,且房屋归属于借名人一方的行为。当事人常订有借名买房协议,综合合同法上的有名合同类型以及学理上关于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的理论,该协议应属混合合同。对该合同的法律适用,应采"结合说",依个别给付所属合同类型的法律规定加以判断。借名登记中,出名人为房屋的登记名义人,而借名人为房屋的实际权利人,从而导致该房屋上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发生分离,在确定房屋归属时,应区分是否涉及第三人利益,以划定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的保护范围,并以此规范房屋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9.
全国各地实施的解决低收人群体住房保障政策实行10多年以来,已经惠及了一大批人民群众。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不断调控,各地房价基本上仍然呈现逐年渐涨的趋势,而商品房价格和经济适用房价格的很大差价,也催生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借名买卖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霍燃 《法制与社会》2013,(5):233-234
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大热,房产价值的不断攀升,关于房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虽然《物权法》明确规定不动产产权的归属和内容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确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房产登记名义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的情形。而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借名买房的现象开始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房产纠纷也逐渐开始被各界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房产借名登记中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对借名登记购房协议的效力、风险防范及特殊情况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房产中介员工以能弄到“经济适用房”为名诈骗被判刑 郑州市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利用购房者对他的信任,干起了以帮助购买经济适用房为名诈骗钱财的不法勾当。2008年7月2日,郑州市中原区法院依法审结了这起诈骗案件,被告人赵志刚被法院依法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对于规避限购令之借名购房行为,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应认定无效,而所购之房屋应归名义购房人所有。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借名购房可分为三种类型:名义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事实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冒名实施购房行为型。名义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行为的性质属于间接代理,其内部关系中委托合同虽然只是违反有关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意见的有关规定,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其中关于名义购房人将购得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事实购房人(限购对象)的内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而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系另一份独立的合同,属有效合同,应受法律保护。事实购房人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的名义购房人与事实购房人之间构成直接代理关系,名义购房人是本人(被代理人),事实购房人是代理人。冒名实施购房行为型借名购房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该合同在被代理人(名义购房人)追认之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相似文献   

13.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住房保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存在。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已在各地进行试点,起初这一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随之反映出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对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与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姜承君 《法制与社会》2013,(20):175-176
借冒名贷款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过程中,实践中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防范和解决处理借冒名贷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借冒名贷款仍然发生而不得根治。本文试运用法律分析技术对借冒名贷款发放相关人员主观和客观行为进行分析,明晰借冒名贷款的几种情形,探寻借冒名贷款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解决借冒名贷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熊金超  沈翀 《政府法制》2009,(15):37-38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一处申购比达40:1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在摇号时,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这一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结果,随后爆出一起经济适用房申购中严重弄虚作假的黑幕:这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相似文献   

17.
蒋光辉 《法律适用》2012,(8):113-114
在我国,因种种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房屋价格大幅上涨的近几年,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非常多。普通的借名购房案件,如无其他原因,一般不会仅仅因是借名购房就认定合同无效。但对于借名购买经适房,则在合同效力及房屋所有权归属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判决。一、对借名购房纠纷的司法判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借名购房合同纠纷产生后,首先涉及的是合同效力。关于借名购买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8.
崔亮 《法庭内外》2008,(10):64-64
台球冠军李峥以帮助购买天通苑经济适用房为由,先后收取三十五人好处费共计250余万元。庭审中,李峥的辩护律师认为,李峥的行为不构成诈骗,而应该是合同诈骗或者非法集资。日前,昌平区法院经审理认定李峥诈骗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价格居高不上的今天。能买到价格便宜的经济适用房成为很多人的梦想,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资格购买经适房的人来说,通过“关系”能买到价格便宜的经济适用房更是求之不得,而由此也给犯罪分子创造了“发财”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把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分为建设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本文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解读以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为重点,同时兼顾了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