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以学生主体为基本理念,以学会学习为重点内容,以师生互动为主流形式,以实践活动为高效中介四个方面谈了理工科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在教育中不断增强理工科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东京 《法制与社会》2012,(6):238-239
主体性原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展开的的基本条件.本文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和理性批判出发,论述了主体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贯彻的必要性并为促进主体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得以有效培养.本文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的网络、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有效教学拓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举措,旨在为实现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其目标建构有着哲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有着人类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地说,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建构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类有关个人自由与尊严的思想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个性教育、自由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二是现代教育,特别是我国目前道德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三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上知识经济的兴起 ,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 ,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为此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目标、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班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班级建设,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生成和提升,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冬洁 《法制与社会》2010,(23):219-220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大学生对自我主体的感知与认知程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本文从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教师沟通程度和参与社团活动的心态分析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审视学校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应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发展与中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主体性,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充分发展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的为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学生主体性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常常被主休恶性循环研究所忽视的中学教育,必须弃教育中那种难知难智型的认识传递与智能训练的框架,遵循主体性原则,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自由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因其独特的专业背景而有着特殊的发展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性培养既有其一般必要性,也有其特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觉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促进人的主体性觉醒,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主要是通过对康德以来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范畴的批判过程中创立的,它立足于"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去理解和改造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把主客体看作是实践活动的历史生成;主客体的统一不单纯是真理的问题,而是人的自由和解放。同时,马克思的主体哲学坚持实践理性之路,因而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不仅是对世界作出正确的理解,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变革现存的世界。由此,他探索人的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他的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钟新宏  张成 《政法学刊》2002,19(2):87-89
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在公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对警务化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多种探讨,但从阐释学和制度发生学上看,警务化管理模式无一定之规,它只是一种教育管理理念而并非是唯一的制度,它具有地方性、历时性。因此,在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内涵,究其原因是社会的需求和公共选择的结果。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大学生以及市场经济社会对公安教育的要求,从内外两个方面促使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兼具管理、教育、服务的职能,其契合点就是在警务化管理中凸现学生主体性。通过将学生主体性与警务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并适当把握原则,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联系生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教育教学活动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相贴近,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以及主体性的全面生成有着重要的价值,生活认识论、德国化教育学以及教育史上的相关理论都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采取与师生的日常现实生活相联邦缃贴近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史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对此问题的阐述以及国内对此问题的认识,都没有把主体性问题的认识内化到主体的实践中去的方法研究。"马体我用"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从"凭我以用"、"为我而用"和"因我超用"三个层面实现主体在实践中的作用,试以解决实践理论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崔宁 《法制与社会》2010,(36):239-240
本文对"主体"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给予涵义解释,以及人的主体性的特点阐述,以认识论意义扩展上的主体涵义为理论指导,来探讨"农民的主体性"问题,并对其作出初步的概念规定,以及我国农民主体性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由主体性不充分发展到充分;从理念论证到实然享有。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由主体性不充分发展到充分;从理念论证到实然享有.  相似文献   

19.
陈瑞 《法制与社会》2015,(6):233+23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本文指出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平衡,引导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就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属性紧密相关,主体性是个体自由力量展开的形式和结果。主体自由的合理性规范的缺失引致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既和我们的“理由”相联系又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认识的主体性必须以理性为根据,以实践为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