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毛泽东治丧活动刚结束,原准备在国庆节后10天再对“四人帮”动手 华国锋、叶剑英下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决心后,开始准备具体方案。1976年9月21日,叶剑英来到华国锋住处,商量如何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案。两人初步确定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并决定把这个方案在可靠者中征询意见。  相似文献   

2.
十年动乱,四害横行。 十月炸惊雷。王、张、江、姚难逃法网。 华国锋,毛泽东晚年选定的接班人。“四人帮”视他为篡党夺权的绊脚石。 “四人帮”要搞掉华国锋。他们篡改毛泽东的遗嘱,利用毛泽东的威信,加快篡党夺权的步伐,国人共愤! 面对“四人帮”的挑战,华国锋依靠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李先念等,沉着应对,巧妙布阵…… 10月6日,华国锋亲自坐阵怀仁堂,与叶剑英一道从容指挥。 四害成擒,华国锋再展智谋稳住上海,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武装叛乱…… 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华国锋功不可没。可惜,历史在前进,他却坚持“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3.
陈昊 《党史文苑》2008,(11):21-26
毛泽东晚年选定华国锋当自己的接班人,并将他调到北京,进入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1976年4月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老干部是真心诚意地支持华国锋工作的。“四人帮”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在表面上也服从华国锋,甚至还有要拉华国锋入伙的打算,至少在公开场合,他们是表现出服从华国锋领导的样子的。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证明毛泽东在世时“四人帮”在表面上是服从华国锋的领导的:  相似文献   

4.
涤生 《党史纵横》2004,(7):8-13
1976年的中国,巨星陨落,阴霾密布,华国锋执政危机四伏。面对“四人帮”的咄咄逼势,华国锋默默忍耐,心中却有一定之规:依靠争取党中央内部的老同志。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只有华国锋提出,才名正言顺,才合乎党法。华国锋终下决心,亲自拍板定下时间和方式,亲自坐镇怀仁堂,与叶剑英一起从容指挥,抓了“四人帮”并成功运用智谋,稳住上海的局势,为粉碎“四人帮”画上圆满的句号。本文以崭新的理论视角,再现1976年的中国政坛,对华国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特殊作用予以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领导人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叶剑英真心诚意地把华国锋誉为“英明领袖”介绍给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认识到“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挽救危局。1976年9月11日,华国锋告诉李先念,“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如果不抓紧解决,就要亡党、亡国、亡头”。  相似文献   

7.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时,李先念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17位政治局委员中唯一在工作岗位的。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的过程中,和华国锋、叶剑英一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于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本文根据江青被捕之后接触过她的人的回忆等真实史料,描述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江青被捕时,一言不发。她把文件柜的钥匙封在牛皮信封里,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1976年10月6日晚,住在中南海万字廊201号的江青心情烦闷。此前,她与华国锋发生了几次争吵,争吵中,尽管江青气势压人,而华国锋的口气和缓,但华国锋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向她让步。江青要掌管毛泽东的文件,华国锋不同意。华国锋决定…  相似文献   

9.
从粉碎“四人帮”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两年中,党和国家组织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部分地进行。这时,党内外同志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遇到了严重的阻碍。这固然是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同时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了“左” 的错误。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揭批“四人帮” 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的错误影响.这次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的历史档案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画面:  相似文献   

10.
涤生 《党史纵横》2005,(2):28-33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 。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 ,生活是怎样的 ?这里记录着江青生 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江青被捕之时,一言不发。她把文件柜的钥匙封在牛皮信封里,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 1976 年10月6日晚,住在中南海万字廊201号的江青心情烦闷。此前,她与 华国锋发生了几次争吵,争吵中,尽管江青气势压人,而华国锋的口气和缓 ,但华国锋在实质问题 上没有向她让步。江青要掌管毛泽东的文件,华国锋不同意,华国锋决定,把毛泽东的文件交给中 央办公厅保…  相似文献   

11.
197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毛泽东等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企图篡党夺权。在这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机立断,于1976年10月6日采取果断措施,对“四人帮”一伙进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他们的政治阴谋。“四人帮”被拘捕后,上海的“四人帮”余党企图挑起武装暴乱。于是,清除“四人帮”余孽,解除上海的“第二武装”,并进而稳定全国,成为党中央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此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苏振华临危受命,作为党中央派出的首席代表进驻上海,…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2009,(6):102-104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时,李先念是中共第八届委员会17位政治局委员中唯一在工作岗位的。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中共中央的结论、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玫 《党建文汇》2008,(2):41-41
“四人帮”垮台后的第三天,1976年10月8日,华国锋批示:“登奎、孙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出来的原因,是应该查明的。”  相似文献   

14.
198 9年 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先念文选》 ,对第 31 1页关于粉碎“四人帮”问题进行了注释 ,即全书注释第 1 5 7条。这条是这样写的 :“‘四人帮’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反革命集团。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 ,毅然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在这一斗争中 ,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是年九月 ,毛泽东逝世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许多老同志对此深感忧虑并酝酿解决办法。九月二十一日 ,华国锋到李先念住处 ,商讨解决‘四人帮’问题 ,认为同他们的斗争不…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在代表中央发表国庆30周年讲话时,第一次权威地陈述了解决“四人帮”领导者的概念:“1976年10月,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执行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继而,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0月初,“四人帮”被逮捕之后,华国锋很快就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主席,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局做出的决定。无论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决定是从全局出发并与高级领导层甚迫切的政治需要相一致的。一般来说,一个已故的领袖通常会对他的继承人们产生一种推动力,促使他们在国内外的瞩目之下以通力合作、团结一致的面貌出现。这种推动力在毛泽东逝世的一个月之后(与“四人帮”的最后斗争结束时),显得更加突出。华国锋在当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既可以为70年代中期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  相似文献   

18.
《党史天地》2009,(6):81-81
1976年10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7日.叶剑英向邓小平传递了“把四人帮抓起来了”的消息,邓小平为之惊喜万状。  相似文献   

19.
1976年10月24日,首都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庆祝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晚8时至8时30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及毛远新,被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隔离审查”。中央为稳定局势,在此后的半个月内,逐步实施向党的高层内部传达“四人帮”垮台的消息,同时禁止传媒公开报道有关消息。但是,“小道消息”仍然迅速传遍全国。消息传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开始都是震惊、怀疑,随后便是惊喜。传达:由高层至基层,由党内至党外10月6日晚10时许至次日上午,在京及外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分别通过华国锋等人召集的紧急会议,及…  相似文献   

20.
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等人所起的关键作用已为人熟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斗争的酝酿阶段,我党久经风浪,长于谋略的陈云同志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政治家的坚决果敢提出中央应下定决心,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然后又坚决反对对“四人帮”量用死刑,在“国人皆曰杀”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