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借助美国人类学家弗罗伦斯·克拉克洪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引用汉语和英语中的相关谚语加以佐证,剖析中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能够我们加深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来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英语教学,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尤其重要,第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欣赏英语谚语;第二要对比中西方的传统,了解文化的内涵;最后,积累西方日常习惯用语.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6)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汉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新兴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的潜在作用不容小觑,从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语言的共性特征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非常紧密,如能适当利用母语资源,对目的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是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琰彬 《学理论》2013,(14):197-198
英语的强势传播使英语成为全球共通的语言,运用语言接触相关理论,对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耗损情况进行调查,详细分析了汉语耗损的原因,并就英语的强势传播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论述,旨在引起重视,以期汉语耗损现状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5.
崔敏 《学理论》2012,(29):154-155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中国英语是一种受母语(汉语)影响的中介语变异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依据中介语理论探究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存在依据及其发展前景,以求使其在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规范和发展中国英语方面产生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西方法文化在中国曾有过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对西方法文化精华的批判吸收和借鉴。在推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近现代西方法文化,认真探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颖 《学理论》2009,(11):179-181
英语谚语是英语这门语言的精华。要把英语谚语翻译成确切的汉语.我们首先要明白英语谚语的准确意思。由于说英语国家和中国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谚语便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就必须非常熟悉英语谚语所反映出的该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本文指出翻译的“度”是英语谚语汉译中最重要的,并对谚语的定义,英语谚语的理解、翻译的方法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交际主体方的母语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在对外交流中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种现象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使学生重视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使跨文化交际真正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王海娟 《学理论》2013,(12):298-299
中专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应当确立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中专学校仍普遍存在"哑巴式"、"灌输式""、汉语式"的英语教学现状,在枯燥、僵化的英语课堂上严重抑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所以,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此点,从分析中专学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借此引出改革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生动、有趣、多变的英语教学策略,力求逐步改善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耶稣来华会士中,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古代汉语修辞学知识的是清初来华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他1728年完成的代表作《汉语札记》是世界上首部同时论述汉语文言和白话的语法书,在西方汉语研究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仅如此,该书还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古汉语的文体和修辞知识,在中国古代修辞学理论的西方传播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性意义.《汉语札记》不受缚于西方古典修辞法,借鉴中国古代语文学研究成果,受南宋学者陈骙的影响,写作中也参考了陈骙的修辞学专著《文则》,对古汉语文体风格及修辞特点进行了论述、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在英语教学中介绍、引入和增加英语国家的民俗礼仪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问题在外语教学中却长期被忽视.为此,本文从民俗礼仪的基本内涵出发,以英、美、加、澳四国为例对民俗礼仪做了提要性介绍,旨在唤起人们对西方英语国家习俗礼仪知识的重视,帮助英语学习者深刻理解英语文化,提升语言学习效果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晓慧 《学理论》2014,(3):206-207
根据中国大学生在英语翻译中出现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本文在对中式英语频繁出现在学生练习中的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并制定出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及提高英语思维方式等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赵丹丹 《学理论》2013,(8):199-200
交际教学法自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普遍运用,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发挥它应有的效果。通过在英国培训的经历,对英国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并阐述如何为中国英语教师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学理论》2009,(8):148-149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解析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阐释这种语言的文化。而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历史背景、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差异迥然。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汉式思维和英语学习之间既有相融性又有不融性。其相融性能促进英语的学习,而其不融性却对英语学习者在词汇运用、句法、待人接物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干扰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只有采取相应对策,学习西方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习得,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最终达到自如运用英语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张都爱 《理论探索》2006,2(5):18-20
西方现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自然的文化化,西方后现代生态学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文化的自然化。我们目前所建立的环境文化,是自然文化化与文化自然化相统一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自然观是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注意,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毕业,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有限。英语同汉语一样首先是一门语言,如何能如用母语一样用英语也能明晰表达自我,这就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如何使学生学到的英语成为文化的积累,让他们习得的符号变成鲜活的语言。这些正是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妮 《学理论》2009,(23):204-205
现代社会各国语言相互渗透,英语中外来语也很多。本文介绍了汉语对英语词汇的重大贡献,从而揭示了语言在词汇上的壮大与各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交互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种现状下,对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文化因素是当前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因素研究比较滞后,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重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中,没有重视文化因素导入。简单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大学生英语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现状,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措施,希望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