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司法腐败的存在,引发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司法独立"合理与否的争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司法独立的简单存废,而在于我们的司法制度一方面妨碍了司法权的独立,另一方面却放纵了司法权的专横。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人大与法院的和谐关系,保证独立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邓乐 《党史文苑》2009,(9):59-60,80
司法腐败的存在,引发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司法独立"合理与否的争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司法独立的简单存废,而在于我们的司法制度一方面妨碍了司法权的独立,另一方面却放纵了司法权的专横.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人大与法院的和谐关系,保证独立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是社会矛盾的集结,由总统提名任命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时不时会遇到诸如民权、种族、宗教、死刑、堕胎、烟草与枪支管制,以及联邦与州权划分等政治问题,法院不可能完全超然于政党政治之外。但政党政治给司法带来的困境并没有吞噬司法的独立性,司法独立依然是美国公民追求社会正义的光辉旗帜。美国司法何以能坚守于政党政治之外呢?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对理顺中国共产党和司法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司法是社会矛盾的集结,由总统提名任命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时不时会遇到诸如民权、种族、宗教、死刑、堕胎、烟草与枪支管制,以及联邦与州权划分等政治问题,法院不可能完全超然于政党政治之外。但政党政治给司法带来的困境并没有吞噬司法的独立性,司法独立依然是美国公民追求社会正义的光辉旗帜。美国司法何以能坚守于政党政治之外呢?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对理顺中国共产党和司法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大监督机制的无效性,为了满足制约行政立法权、消除法治建设的“瓶颈”和履行WTO义务的需要,我国必须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克服司法审查与人大制度相抵触的思想障碍,赋予法院宪法解释权和真正实现司法独立,是健全司法审查机制的必要条件。我国司法审查模式应当主要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违宪审查机构与普通法院的审查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司法作为一种法律运行机制,离不开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我国司法独立的理念形成和制度建构不能脱离时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司法独立并没有获得完全独立的基础和环境,司法必须理性面对既有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司法独立从来不是绝对的独立,也不可能绝对独立。  相似文献   

7.
司法独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司法独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为维护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应改革我国司法体制,使司法真正独立。  相似文献   

8.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审判,是司法独立的核心,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首要一环。在我国,把独立审判作为一条宪法原则预以确立和实施,已经40余载了。那么,其实现程度如何,怎样加强改善?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一些法院,通过调查了解,进一步看到,由于我国法治基本薄弱,人治色彩浓厚,独立审判进展缓慢,实现程度不高,非法干预审判活动的行为屡有发生。干预破坏独立审判,势必导致审判不公,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安定,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一、社会关系对独立审判的制约和干预 1.党委、人大对审判机关的制约。 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是人民政权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保卫者。我国法院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审判活动,这就与一些西方国家追求司法的超然性,将司法与政治分离的  相似文献   

10.
马俊 《理论建设》2006,(1):65-68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监督制约的独立,司法权的行使也应当受到监督,否则就会产生司法权滥用和司法腐败现象。在对司法活动的多种监督中,传媒监督是一支正日益受到重视的、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二者之间有着矛盾冲突,司法独立对传媒监督具有排斥性,而传媒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当前,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应当侧重于对传媒监督的保护。同时,传媒对司法进行监督也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尊重司法特性、报道与评论分开、自律等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是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运行实施监控与制衡的社会行为。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技术独立而非政治独立,是法院整体独立而非法官独立。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既有矛盾性又有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高度重叠的制度设计,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举措。因此,探索设立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打破传统的法院设置模式,跨行政区划设立人民法院,应当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对解决司法痼疾、净化司法环境、保障司法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长期以来集体审议和决定案件审议结果的做法等影响了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的真正实现。落实主审法官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实质就是确保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当前我国司法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审法官责任制形成阻滞。要完善主审法官责任制首先要完善实现法院审判业务去行政化的程序保障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官任用制度和淘汰制度、法官职业化管理制度、常态化教育培训制度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桂顺吉 《奋斗》2002,(10):36-36
党的领导与独立司法权都是宪法赋予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偏颇与非议,特别是把司法独立变成司法对立,因此,必须解决思想定位、认识到位问题,并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韩冰 《实事求是》2005,(5):69-70
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审视司法是否独立及独立程度的标准之一。法官独立原则已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得到确认。在我国法院行政管理色彩较重的环境中,法官审判权存在种种分解与分散现象。为促进我国法官独立,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5,(2)
<正>第一,如果实现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就要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与西方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政体和国体,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搞西方的"司法独立",必然使司法体制独立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性质之外,独立于人民管理司法的宪法要求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司法独立",只有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从而改变整个上层建筑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7.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法院中的核心组织,但是该制度损害了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影响了案件的公证审理。建议在审委会制度运行中,强化法官协会的作用,强化专业委员会的地位,虚化法官内部的行政权。建立审委会成员包括地域回避在内的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制度,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路径选择要坚持党对司法改革领导,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建立司法系统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的是排除行政干预司法的关键所在,提高司法机关待遇、增加透明度、提高司法机关人员自身素质等,是实现司法依法独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有义务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 ,而我国的司法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尤其在司法独立方面与WTO很不适应。为此 ,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确保法院法律地位的独立 ,并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的法官队伍 ,从而把司法独立落到实处 ,实现真正的法治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资产阶级的专属特征,只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在我国鼓吹西方的司法独立,就是否定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就要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独立公正司法和西方的司法独立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