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重视家庭价值的传统既是官方也是民间能够迅速接受国外反家庭暴力法律思想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中国建构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因素.正是这种传统使得中国反家庭暴力的制度建设与国外建立在社会性别和人权之上的反家庭暴力理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现行法律中表现为容易在家庭与个人之间抹煞个体利益.因此,在尊重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同时,如何消除社会中"支配妇女和儿童"的权力机制,实现个体在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平等,将是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雯 《学习与实践》2008,(8):136-143
家庭暴力几乎伴随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建立而与家庭一样古老,并逐步演化为一个超越家庭内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从而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在参阅国内社会科学领域近30年家庭暴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家庭暴力的内涵界定与主要类型、特点与危害、原因分析、反家庭暴力四大层面的研究作以回顾和综述,最后对家庭暴力的发展趋势和反家庭暴力的工作实践作以展望和前瞻。  相似文献   

3.
<正>家庭暴力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多国的实践证明,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防治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已经启动国家级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进程和收获,以及全国妇联作为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在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反家庭暴力立法概况中国政府重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4.
主持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已经列入了2012年全国人大立法规划,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立法措施,也是全国妇联以及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等社会组织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反家庭暴力立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制定一部国家基本法层面综合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应当涵盖对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矫治、制裁等各种法律手段,是一个由行政干预、社会干预和司法干预共同组成的立体框架。为了进一步阐述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重要意义及其应当涵盖的主要内容,我们邀请了国内多年从事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不同专业的法学专家,用笔谈的方式,一方面对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指导思想、重大意义等宏观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对于关乎家庭暴力性质及适用范围的家庭暴力概念、应如何设置在家庭暴力防治中具有特殊作用的多机构合作的干预模式以及如何在中国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保护令,以增加克减和根治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的法律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讨,并期望以此笔谈抛砖引玉,与各位学者、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过程中,警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目前警察在干预家庭暴力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需要法律的完善来保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在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对警察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家庭与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征求意见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从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强化宣传教育和进行警务改革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完善《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妇女——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96%.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关系的区域性卷宗>一书中所列的90个未使用文字的社会和农业社会,第一次对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进行了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结论之一便是:最经常的受害者是成年妇女,而成年男性是最主要的施暴者,是最少受到伤害的人.此外,妇女比其他类型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因家庭暴力而受到严重和过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吴敬南 《前沿》2007,(12):174-176
家庭暴力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对其并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法律救济和各种社会工作还不完善,要有效的治理家庭暴力,立法工作必须做出反应,并积极强化立法和司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笔者就家庭暴力的含义、类型、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理对策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丹麦社会对妇女权益的关注 ,丹麦警察开始改变把家庭暴力作为家庭私事的做法 ,把防治家庭暴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他们除了遵循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外 ,还制定了国内法及相关操作规章 ,表明不容忍家庭暴力和帮助受害人的明确立场。同时丹麦警察转变了执法指导思想 ,在多机构合作治理家庭暴力的工作中 ,注意关心、尊重并切实帮助受害妇女 ,开展了有效的法律实践。丹麦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给我们的启示是 ,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工程 ;警察部门必须转变观念 ,研究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警察针对家庭暴力的逮捕政策及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美国,反家庭暴力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努力,美国警察进行了法律改革和文化变革,实施了针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逮捕政策,并在社区警务活动中确立了"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干预模式,使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与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而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家庭暴力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立法的不完善导致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而警察对于家庭暴力的认识不足也使其无法有效干预家庭暴力,社会公众的不认可更使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举步维艰。因此,为有效干预家庭暴力应当明确立法中关于家庭暴力的具体标准及警察的执法权限和程序,并加强针对警察的反家庭暴力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在天津、辽宁、河南及陕西地区对1215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城市妇女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国北方部分城市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274名调查对象在本次妊娠前或后曾遭受过亲密伴侣的家庭暴力(包括性暴力、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2.6%。家庭暴力的发生与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均无关联。家庭暴力并非只发生于特定的人群,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人流妇女有与暴力有关的生活经历以及与男方关系不良,易增加暴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focused efforts toward the prevention of youth violence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it continues to adversely affect the lives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within our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at large.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address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violence among urban youth to infor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athways to youth violence are complex and may begin early. Prevention efforts in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settings that address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within a socially, culturally, and ecologically valid context early in human development are crucial. While challenges rema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youth violence, research suggests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our efforts. Federal agency initiatives in partnership with communitie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base and advance prevention of youth violence among divers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侵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睦、危害社会稳定,为社会所不容。本文将从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入手,分析我国家暴立法和执法中的不足,简要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处理家暴问题上存在的差距,就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简单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协助,共同来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5.
Violence is a critical cause of death and nonfatal injuries among youth, and even those who witness violence can suffer serious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Thi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prevention programs and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prosocial behavior, strengthening families, and creating communities in which youth are safe from violence.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Injury Center is developing a National Public Health Strategy to Prevent Youth Violence. The strategy will establish a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approach, rang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It also spotlights what is working, as a way to mobilize community leaders in supporting evidence-based initiatives. With the empirical guidance of articles such as those in this special issue, a shared strategy to prevent youth violence will help focus efforts and resources on solutions that show the most promise, and ensure that American communities undertak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prevention efforts to protect our nation's youth.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暴力犯罪明显增加,手段不断变化,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针对这些犯罪,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法制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案件侦破,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反对家庭暴力行动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对中国家暴进行合理有效的新闻报道是动员全社会投入反家暴的瓶颈之一,也是新兴的研究课题。在家暴问题的报道方式上,本文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旗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跨文化地区香港《南华早报》的相关实践作出分析,同时对中国内地媒体提出了本土化报道家庭暴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文章探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