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的冲击以及科层制的建立,行政摆脱道德的纠缠,建立以价值中立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发展逻辑。然而,行政并非与道德无涉,不能简约为行政技术主义。行政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证成,不仅需要以单纯技术为基础的效率支撑,而且有赖于目的性价值的支撑,而道德始终是证成行政目的的必要条件。因此,行政必须超脱传统的发展逻辑,以正义为导向寻求向道德的回归。而要寻求道德的价值性辩护,还是要建立起正义的行政制度以及呼唤公民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行政决策除了要满足依法行政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拓展合法性空间,满足正当性要求。正当性是指对政治权力所做的道德证成,在现代行政法视野下,可以尝试从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个层面剖析行政决策的正当性逻辑。依法决策是行政决策的前提,以其形式"合法律性"支撑决策正当性;民主决策以公众参与为主要载体,以价值认同支撑决策正当性;科学决策内含机制、程序、方法的科学,以科学理性支撑决策正当性。行政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三者内生的合力,厘清三者的价值层次,从而为决策正当性构筑一条务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行政行为道德化建设需要制度的支撑,行政制度的道德选择是行政行为道德化的保障。行政行为道德化要坚持公正和正义,诚实和信誉,惩恶扬善等价值取向。在行政行为道德化制度建设中,必须深化行政体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被视为是人类的正义观念.正义以法律的形式表现.法律正义以司法正义为终点,所以,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司法正义的保障,司法正义为社会提供向善的价值导向,守住社会道德的底线,司法正义能够坚定公众的法律信仰,有助于社会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从行政复议的价值定位看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在行政复议中正义价值与效率价值应是绝对的且是并重的,其一,行政复议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应具有行政法的效率价值;其二,行政复议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救济制度,其正义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任何情况下行政复议都不能放弃正义、效率价值定位。而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设计恰恰忽略了效率和正义价值的重要性.过分的强调了程序的作用。行政复议本就是行政行为,是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这是行政复议机关的权力而不是权利,不作为行政或错误行政都应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维持错误行政行为的外部法律责任。另外行政复议从其是行政的性质来分析,行政复议不应是终局的,行政相对人对其不服还应有司法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行政道德责任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且也在积极的寻求道德责任的重构途径,具体是以加强行政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为主,同时他们也注重为道德立法,加强有利于行政道德责任的环境的构建,企图内外控制相结合,实现行政道德责任建立。而这些方法在国内同样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充分发挥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调解功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的市场信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谭伟 《理论前沿》2003,(22):9-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发展信用经济。本文就是从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三个方面入手,解读了新的市场信用制度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构建新的市场信用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推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需要打造价值导向的升级版,从效率导向转变为公民导向。与效率导向相比,公民导向更加侧重开放的、参与合作的服务方式和有效回应公民需求。从历史和比较的逻辑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由效率导向到公民导向的价值蜕变具有必然性。这种蜕变需要创新改革动力,推进配套改革,主要包括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开放的参与机制、优化服务规范以及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无产阶级寻求自身和人类解放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从道德理想出发来解释世界与历史的生成和发展,但这并非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讲道德或没有道德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内核,把人民大众视为价值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正义”和“至善”的道德追求与精到理解。具体地讲,它强调在个体与社会、平等与公正、自由与责任的价值统一中推进实然向应然的切近,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主张蕴涵的价值精神,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维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滥用技术将招致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后果。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存在自然资源约束和自主创新困境,需以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和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相容的内在逻辑是: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内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之中。建立时空正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都内在地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市场、政府、技术共同构筑起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融合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政立法是一项经济活动。行政立法的成本投入是法治成本原初性、基础性投入。行政立法的收益则具有物质性、阶段性、无形性、双效性特征。基于成本、收益与效率、效益的联动关系,对任何一部行政立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讲求效率的同时必须关注效益,坚持效率与效益并重,实现它涵容的良善、伦理与秩序的道德价值及盈蓄的公平、正义、自由与人权的法律价值,终极目的是体现行政立法的经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理论丛林的形成既是公共行政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学对现实社会急剧变化所作出的理论回应.根据目标取向的不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工具理性取向的行政科学,坚持效率至上,单纯追求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却很少提及甚至忽略公平、正义、民主等公共价值,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二是价值理性取向的行政哲学,强调公共价值,积极倡导公共行政精神,但缺少制度化的途径和可操作的机制,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而事实上,公共行政必须以价值理性为指导,以工具理性为支撑,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明确它的价值导向。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大基本价值目标,而效率与公平兼顾则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导向。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面临一系列难题,需要坚持科学的价值导向把改革推向深入,以实现行政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动态的视角来看,行政文化是行政人员之间(包括领导者与一般工作人员),以及行政人员与广大民众之间在日常行政事务,以及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公共事务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协调各主体关系的各项制度安排既是行政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行政文化演进的内在逻辑线索。以行政文化演进的内在逻辑线索为基点,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传统型行政文化、管理型行政文化和治理型行政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逻辑,是推动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决策本质上是一种以公民为导向,以增进政府决策科学性与合法性为目标的现代民主决策模式。它不仅是实现公共决策价值目标的内生动力,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还体现了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对开放式决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要遵循法治、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结合,民主与效率相统一以及权责一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公共行政理念以公共责任承担和公共利益维护为价值追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政伦理导向。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公共行政塑造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是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约与制度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失范。因此,应当通过德性培育与制度约束来保证乡镇公务员的公共行政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的空间生产正义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实现空间生产正义是其价值导向。差异性和异质性空间生产消解地理空间不平衡发展,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纠正空间生产非正义难题和坚持空间生产正义的实践性要求。为此,要以创新驱动优化供给端,丰富空间产品种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以拒证权是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法律文化的优良传统与现代世界各国诉讼立法的普遍做法,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亲属拒证权一直未见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可以通过对东西方容隐法制的比较与分析,抽象出两者共通的和谐与秩序的价值追求,以期为当今中国建立起符合实际的亲属拒证权规则提供可资参评的理论支撑与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以拒证权是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法律文化的优良传统与现代世界各国诉讼立法的普遍做法,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亲属拒证权一直未见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可以通过对东西方容隐法制的比较与分析,抽象出两者共通的和谐与秩序的价值追求,以期为当今中国建立起符合实际的亲属拒证权规则提供可资参评的理论支撑与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