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探讨并分析了智利和美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背景、原因及其对智利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这是一个利弊兼具、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协定.该协定对智利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也不应忽视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拉美是中国对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目前,中国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国签署的自贸协定已取得良好绩效,同哥伦比亚及巴拿马正在进行或已完成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拉美国家在自贸协定中对贸易限制条件的调整,为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自贸谈判提供参考,本文以哥伦比亚为例,选取其与欧盟、加拿大、美国、智利和墨西哥已签署生效的五项主要自贸协定,从事后分析的实证角度,采用修正的贸易限制指数,客观描述这些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双边贸易限制的变化,并从产品部类角度揭示各协定及其效果的异同。研究发现,不同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限制变化差别较大。哥方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力图通过自贸协定降低能源出口成本,改变过度单一的出口结构,抵御外部需求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冲击。中国与哥伦比亚之间贸易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但若进一步减少贸易限制,双边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应该广泛拓展货物贸易以外的合作方式,在规模与层次上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智利外长瓦尔克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将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智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将有92%的产品被免除关税,而中国销往智利的近一半的产品也将实行零关税,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进…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最终基本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来自拉丁美洲的3个成员国墨西哥、智利、秘鲁均属于"太平洋联盟"成员,拥有较为开放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参加TPP谈判对拉美三国来说政治考量重于经济利益。一方面,这3个国家与美国传统友好,双边往来密切;另一方面,它们均已与TPP协定大部分成员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而新增的亚洲市场对其经济贡献有限。TPP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既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原产地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上有着较大分歧。此外,TPP协定将加剧"太平洋联盟"和南共市的对立,影响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是国家间相互保护投资的主要法律途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一体化协定尤其是自由贸易协定在对贸易自由化问题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对投资等问题加以规定,形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与双边投资协定并存的局面。为了加速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国决定先行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作为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对《中日韩投资协定》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条款的设计、与双边投资协定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对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边投资协定谈判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11月18日,中国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将对中智经贸合作和中国未来的经贸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中智两国过去10多年中贸易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两国的贸易竞争力情况,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评价。该协定较为务实,但由于中智双方市场准入承诺的安排以及签署协定前贸易互补性强的实际情况,该协定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将逐渐发挥出来,而且动态的效应会大于静态的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起,智利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多年来,经过危机—调整—再危机—再调整的过程,智利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不断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智利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使智利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的桥梁。2005年11月智利与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是智利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4日,开始谈判后约经过3年时间,终于签署了“东盟一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AJCIP”)。AJCIP对日本来说,是第一个以地区集团为对象的多国间经济合作协定(EPA),可以补充迄今为止进行的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EPT.同时也是两者的经济关系趋于密切的重要的、划时代的协定。  相似文献   

9.
90年代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墨西哥把握机遇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于 1992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1994年协定正式生效。以此为契机 ,墨西哥与欧共体、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国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构造了一张多边贸易网。 90年代墨西哥的对外经济关系表现为以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外经济关系是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 80年代中后期 ,墨西哥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 ,经济改革围绕着“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全面推进。 90年代 ,经济…  相似文献   

10.
智利是我国在拉美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我国发生贸易争端最少的拉美国家之一。双边贸易关系的快速、顺利发展基于双边经贸的互补性,得益于以互利共赢为指导思想的双边经贸关系的管理制度。中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既是对两国建交35年来良好关系的确认,也为未来双边经贸关系的美好前景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同拉美其他国家间的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的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在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中美正式宣布开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谈判中,双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民待遇问题。尽管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这样的谈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中美两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不仅对中美两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关系,而且将对世界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较早签订并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三虚拟变量引力模型,并分别采取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协定的事后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具有净贸易创造效应,推动了自由贸易区内外贸易的发展,改善了中智两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福利。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与智利的经贸合作,选择与类似的国家进一步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且以该协定为模板,加强与其他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日韩三国经济内部发展与相互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相当成熟,本国经济若要进一步发展,只有建立三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才能挖掘潜力,获得新动力。特朗普政府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在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推动地区一体化的进展。美墨加新的自由贸易区已经诞生,日本、欧盟可能和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给中日韩三国造成巨大的外部压力,中日韩三国没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其整体处于不利态势。美国通过"美墨加协定"设定"毒丸条款",确立了在世界经贸关系上围堵中国的世界经济新体制。美国以后可能将此推广到同日本、韩国、欧盟等的经贸协定中,对中国不利,对日韩等国也不利,将使其失去深耕中国市场的机会,损失惨重。中日韩三国之间应该采取现实主义,或者实用主义政策,以灵活务实手段,最大限度推进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与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谈判进程,推进中日韩地区合作大步前进。中国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继续推进自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一方面启动同日本的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并争取早日达成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两年来,中俄贸易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33.9亿美元,但却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9%和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7%左右,与中俄日益密切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不相称,与中俄的贸易潜力相距甚远.本文提出中俄应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从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保持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消除中俄贸易壁垒和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缓解东北亚安全危机的角度论证了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必要性.同时,深入分析了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有利条件与环境以及阻碍中俄贸易实现战略升级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最后,本文提出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需要双方达成战略共识并消除俄方的3种顾虑,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构造中俄自由贸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勤 《东南亚》2002,(3):24-27
近年来 ,新加坡与多个国家与地区展开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并已与新西兰和日本等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中 ,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引起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关注。一、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目前 ,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国家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并正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此外 ,还拟与欧盟、中国的香港、台湾讨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 0 0 0年 11月 ,新…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智利积极推行“有选择的一体化政策”。它先后与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多边贸易集团进行谈判。1994年11月,智利继墨西哥之后,成为被亚太经合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的第二个拉美国家;1996年10月智利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成员。此外,1994年在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美国第一个邀请智利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1995年7月,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准备同智利直接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智利是惟一与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余莹 《东南亚纵横》2008,(12):39-43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整体态势呈现出WTO多边贸易体制裹足不前、区域贸易合作盛行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已与东盟10国达成于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还与巴基斯坦、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计划与新西兰、南非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等。如所周知,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农产品贸易一直未能受到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2015年6月1日签署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中韩FTA)不仅包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也包含诸多21世纪新议题,作为中国签署的、也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中韩FTA不仅对中韩双边经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亚太经贸格局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需要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积极融入全球经贸体系、有序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以充分发挥中韩FTA的激励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东盟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盟国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以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新加坡、泰国等国已率先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他国家也有意展开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中,东盟国家加速双边自由贸易已初见成效,并引起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对中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约旦是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阿拉伯国家.美国选择与以、约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实现美国对中东战略的工具.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战略的需要,提出了建立"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计划".美国企图借助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中东国家的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增长,从而为今后推销西方式的民主化奠定基础,借力实施美国对中东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