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除了发达的经济、和谐的社会、优美的环境和繁华的商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外,这个国家在发展、改革、稳定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低调务实、自力更生、进取创新精神,也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小与大新加坡是个地地道道的弹丸之地:国土面积只有697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24万。几乎没有什么资源,连吃的淡水、填海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地的历史中走出来,从马来西亚的一个自治邦走上独立建国之路.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曾经有人预言.新加坡在几年之后还要重回马来西亚怀抱。这种预言并非没有理由。一般来说.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有起码的必要条件,如国土幅员、人口、资源,要达到一定的量,才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陈晖 《今日浙江》2014,(6):55-55
正优质的环境提供的不仅仅是清洁的外部环境,更是心灵深处的安宁和幸福。当PM2.5等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人们才渐渐意识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很多方面与浙江有相似性的新加坡,是如何克服自身国土狭小、资源稀缺的缺点,获得经济和环境双重的优质发展呢?《清水绿地蓝天———新加坡走向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新加坡环境和水资源部、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合作撰写的一本书,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新加坡寻求环境蜕变的过程,不仅能提供水资源保护的经验和启迪,更是参与改善生存环境的一本指南。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城市与北京市有共同的属性,比如:其一,新加坡为城市国家,北京市城市化率也非常高,城市管理有其共性的一面;其二,新加坡人口为460余万、外来流动人口80余万,北京全市常住人口160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20万人,外来人口组成相差不大,其管理方式也有共同的要求;其三,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且保持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北京市在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较好成效,城市发展思路有其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达、国富民丰的新加坡,应该是同“穷”字扯不上关系的,可是,新加坡却有“穷籍”这一群体,目前在往者共有1万多名。新加坡的“穷警”者并非是低收入者,也不是因突然的天灾人祸导致经济困难的人,而是那些生意上失败,负了质无力偿还的破产者。一个破了产、入了“穷警一的人,就不能像平常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他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会受到种种限制。入了“穷籍”的人,每个月都必须从收入中抽出部分款项来还债,不能大吃大喝和购置高档用品。每半年他必须向官方委托入呈报收入状况,并由后者协助他制定每个月用来还债的款项。…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加坡在社会德育教育方面应该说走在了亚洲各国的前列,两个国家在民族道德、儒家道德、东西方道德观念的冲突中形成了本国独特的民族道德,对两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许我们能从日本、新加坡的德育教育中获得些启示。日本、新加坡重视德育教育的背景。由于二战以后商品经济的调整、发展带来民族精神的双面性:社会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激发了人们的开拓进取和创造精神,但是,受美国“个人本位”哲学、“功利主…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见闻     
根据中、新两国外交部签订的“中国中高级官员培训协议”,受中央组织部委派,我于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留学,攻读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Managerial economics)。一年来,除在校系统学习西方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外,还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与议员、公务员、企业家、市民等各阶层人士接触交往,对新加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一、小与大——有限新加坡和无限新加坡的辩证关系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也是一座城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缺、少”。小,即幅员小,国土面积仅647平方公里,东西长42公里,南北长23公里,“飞机一起飞就出国了”,可谓“弹丸之地”。少,即人口少,仅326万人。其中,华人占78%,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7%,其他人种1%。缺,即资源稀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5月到2003年5月,河北省衡水市将一步步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衡水人将用现代的城市理念、智慧与辛劳把自己的家装扮成美丽的花园。 当今城市建设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威胁。所以现在国际上流行一种观点:无论城市经济如何发展,人的生存质量永远是第一产品其他诸如工业发展、经济效益等都应服务于人的健康需要。正是在这种思潮之下,国内很多大都市都抓紧在环境保护方面“补课”,如上海不惜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拆楼植绿,北京也在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相似文献   

10.
广西人来暹罗(今称泰国),是为了逃避灾难的厄运而来,在清朝统治和中国战乱下,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中国的南海来碰生死,简单可分为两个部份来说:一部分是稍有金钱的人,一部分是没有金钱也没有经济地位和受饥饿的人。 有些稍有金钱的人,他们南渡是为了找地方做生意,找发达的地区,如前英属之香港、新加坡、马来联邦等地区作为他们赚钱、做生意的地盘。至于那些经济地位不好、而且是穷  相似文献   

11.
博览文汇     
<正> 引水与引智马来半岛南面有一个小岛,它就是著名的岛国新加坡。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后,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可以说,新加坡的探索是从引进国外智力开始的。第一位被请进新加坡的是荷兰著名经济学家温斯敏。温斯敏不负厚望,提出了振兴新加坡经济的七大措施,贯彻始终的精神是加大科技投入。新加坡淡水不能自给,不得不从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  相似文献   

12.
王品文 《世纪行》2008,(9):48-48
外交生存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出乎意料地、没有选择地”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然而,独立对于执政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来说是痛苦的、不愿接受而又必须接受的事实.因为当时新加坡缺乏独立生存和立国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是:(一)自然资源极其贫乏,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农产品全靠进口;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的崛起与腾飞,已为世界所瞩目。1996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95O亿美元,人均GDPZ.6万美元,分别比1960年增长136倍和60倍,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投资环境位居世界第二,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其政府成功的治国之道密不可分。一、立足国情的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内在动力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地,天然资源贫乏,这种国情使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限制。对此,新加坡政府领导人和国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首先,立足国请求生存,寻找改变本国工业落后的机遇。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15)
正书名:《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作者:【日】长谷川和广定价:49.90元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的这场新冠病毒疫情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给各个企业带来了危机。裁员减薪在很多行业和单位已经和正在发生,职场人一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招不慎,就会在这次疫情引发的危机中损失经济来源。俗话说绝处逢生,任何一次萧条,都是自我发展,或追赶对手、超越对手的好机会。正如《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一书中所说到,不管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有  相似文献   

15.
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正确认识并掌握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近30年,香港、南朝鲜、台湾和新加坡的经济迅猛发展,逐渐从鲜为人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跃而为引人注目的贸易强国和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年,四小龙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朝鲜6000美元,台湾8000美元,新加坡12000美元,香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型国家,然而近年来新加坡高度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建设,从而为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加坡的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全民节能、废水利用、垃圾处理、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岛国风情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有641平方公里,人口299万,“除了阳光和空气”,从粮食、蔬菜、淡水,包括填海造地的沙石,以及一切工业原料,都依靠进口,依赖国外资源和市场的岛国。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新加坡已实现了经济的跳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据1995年统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848美元,进出口贸易额2438亿美元,国民储蓄达到429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和治国之道,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也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计划。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观。如何实施生态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呢 ?  一、 发展经济不能以掠夺资源为代价,要在集约利用上下功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长期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就将失去…  相似文献   

19.
在1819-1965这一段时期,新加坡历史上经历了殖民、联邦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统治阶级对待族群关系的态度也不同,经历了种族隔离、种族冲突两种形态。大的演变之中,也存在着小的波折和复杂性,比如殖民时期的日本殖民时期就和英殖民时期不一样,而且建国伊始新加坡领导人还有一段很强烈的危机意识萌发状态。新加坡从开埠时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不同种族以及种族内部的隔离,到马来联邦时期由于民族主义的煽动,引起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马华冲突直接导致新加坡独立。独立之后的新加坡,感觉到了周边国际关系和在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由此萌生了使新加坡受益匪浅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0.
阎逸 《今日浙江》2015,(2):56-57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杭州主城区(含余杭和萧山)面积的1/5,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约为浙江的1/10,但它的国际空港、集装箱码头和金融中心都位列世界前三。新加坡淡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11立方米,约为浙江省的1/10,排名全球倒数第二。由于不能实现淡水自给,从1927年开始,新加坡就不得不从邻近的马来西亚进口水资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甚至说:"在活命水面前,其它政策都得下跪。"为解决这一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新加坡政府把水资源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