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孤儿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省、市有关孤儿保障政策的落实,孤儿救助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孤儿在吃、穿、住、教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但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戴永福 《中国民政》2013,(12):41-41
一、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怀化市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移民库区于一体,是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辖13个县市区、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8.9%。近年来,怀化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农村特困家庭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8.3%:农村医疗救助每年惠及30余万农村群众: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全面建制。二是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建立了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连续5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何忠 《广东民政》2011,(10):32-33
社会救助工作承担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是衡量社会建设好坏的最基础工作。为夯实加强社会的建设基础,笔者认为,根据梅州实际,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努力建成“一纵三横”社会救助框架,形成完善的社会救助配套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我区 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 发[2005]8号),《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的通知》(京救联办发[2005]1号)、《北京市 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京民救发[2005]164号)等相关文件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自201 0年起,湘潭市探索建立将社会救助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在推进社会救助事业科学发展上见实招、出成效.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3,(12):25-25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问题,近期,宁波市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一是扩大了医疗救助对象。新增加了二类救助对象,即发生《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种名录》所列十二种病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持有《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领取证》的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将救助对象扩大到十二类人员。二是调整了医疗救助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救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规范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的社会功能,对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去年召开的"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对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一年多来,我们的工作情况如何,有哪些进展,有什么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的着力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此,笔者结合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实际,就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谈点看法。一、达州社会救助工作基本情况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灾害频繁,地方财政困难,贫困面较大。全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相协调,可持续、高效率”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全市新型救助体系框架: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救助资源进一步优化,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救助亮点进一步呈现,救助成效让更多困难群众分享,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民生保障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极易引发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社工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社会救助案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救助的多元协同路径,以期为完善及搭建更好的社会救助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1,(4):29-31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救助方式为重点、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逐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全彩 《前沿》2011,(10):8-11
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或行为的社会救助,还是作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在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无疑是必须而且是重要的。但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低效率却是制约该项政策发挥应有功能的瓶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新型价值理念和个案、小组的人本特点的工作方法,对于破解当今社会救助工作中瓶颈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效率思考和实践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文章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的种种低效率现象入手,在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际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救助效率促进的社会工作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社会救助效率保障的社会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最初单一的城市低保发展到目前包括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覆盖人口逐年增长,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重点救助制度,启动住房、教育、法律、就业等专项救助和慈善等社会帮扶救助,仅2005年就有10万多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20,(1):33-34
特困人员生活困难、无依无靠、无人照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特困人员救助保障工作,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相似文献   

18.
郭勇  王欢  余丹 《公民导刊》2012,(9):22-23
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不断加大社会救助投入力度,推行并完善"1+X"社会救助体系,在探索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工作中作出了有益尝试,让这一民生"保障网"惠及了众多城乡居民。"1+X"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表明鸡冠石镇社会保障工作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更凝结着该镇人大及代表连续多年跟踪监督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目前国内现状,我国亟需建立弱势群体心理救助保障制度以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心理救助保障的定义、保障的对象都需要进行界定;通过制度设计,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救助保障,既能保障突发灾难时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落实,又能更好的缓解社会转型时期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马钰 《中国民政》2013,(5):54-54
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按照“打牢基础、突出亮点、争创一流、注重长远”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迈进,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民生,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