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用权力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章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这些规定充分说明,来自人民的权力,使用必须慎重;而慎用权力的关键,在于掌权者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和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当解决 (一)“一把手”腐败的表现形式在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题的当今时代,党和国家正在为建设一个法治社会积极努力,在探索党的依法执政、国家依法治理中,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有两个不经意的“强调”,却往往使一些地方步入了实实在在的误区:我们强调加强党的领导,一些地方的党委书记便以个人替代党委而逐渐走向了个人权力不断强化的误区:我们强调行政首长负责制,一些地方的行政首长则以“组阁老板”身份逐渐走向了个人权力日益增加的误区;“一把手”大权在握,而个人素质不高、制度不全,就使一些“一把手”逐渐走向错误之路甚至犯罪之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3.
另类权力观     
《上海人大月刊》2007,(4):29-29
权为民所用,称之为“民本位”的权力观。以权谋私,称之为“私本位”的权力观。之间还有一种权力观,把个人权力看得过重,一切围绕个人权力转,称之为“权本位”的权力观。另类权力观有种种表现:在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上,轻视必要的分权,过于专注于集权。 与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谈到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他说,“如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约束?首先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在班子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坚决防止先集中后民主、真集中假民主,坚决防止任何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坚决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这番话是很值得我们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5.
<正>“绝对权力”绝不仅仅是指拥有权力的“个人”,拥有权力的“集体”同样也会让权力绝对化;在“绝对权力”当中,权力的本质就变成了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享受”,他们就独享或者分享权力带来的一切好处。一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被6幢气势恢弘的崭新办公大楼簇拥着;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鸭子在悠闲地游弋……6月20日新华社著名栏目“新华视点”报道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的呼声,起于群众,号令于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总书记义正辞严地指出:“反对回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喷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在党中央的推动下,以从严治党、从F治政为出发点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各条战线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办几个案子、查几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反田败,否反掌摄权力的个人的后败,更要反权力集中的群体的腐败。我们知道,从学理上讲,腐败通常是指掌挂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即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以权谋…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不同行业的七百多家国有企业的权力运行状况作了一次广泛调查,重点剖析了其中部分企业经营者权力越轨行为。主要表现有:渔利行为,以公权渔私利;专机行为,将企业法人的权力当成个人的权力;享乐行为;读职行为;猎官行为。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权力越轨运行的原因,我们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主体虚置。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居全民所有,由国家代表,但由于“全民”只是一个集合概念,国家又只能将众多的企业委托给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代管,加之政府及其部门的代表是“行政人”而非“经济人”,他们对法律所有权主…  相似文献   

8.
观点集萃     
《公民导刊》2008,(8):19-19
事实上,人大代表“大小”之分是传统“官本位”和人们崇拜“权”和“钱”的思想在作怪,它实际上是将代表个人的行政权力或经济实力作为代表“大小”划分的依据,是对代表平等性的践踏。如果我们承认了人大代表有“大小”之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那些来自基层的“小”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履职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小”代表成了“大”代表的傀儡,  相似文献   

9.
交钱,就不执法;不交,就加强“监管”。江西省九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放弃监管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赤裸裸收取“技术保护费”。不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反而进行权力寻租,其性质不仅仅是行政不作为,而且还意味着公权力的“匪化”。这种公共权力的“流氓化”、“匪化”趋势其实并不鲜见。公权力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匪化”,其反衬出的是权利与权力的事实上的不均衡,是公民或企业社会权利的缺位。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环境在缺乏对企业活动“制度化保护”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由官员与企业主个人之间、公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保护与被保护、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并从而形成“非制度化生存”与权利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 权力变异背离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造成运用权力追逐个人私利;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权力变异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预防权力变异是当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权力就是一种对他人、组织或相关财富的支配、指挥、控制力量。从权力的主体看,任何权力都有一个获得、承认和行使的过程,所谓“天赋”权力是不存在的。权力主体获得权利之后,还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他人、组织及相关财富进行控制和支配。只有树立一定的权威,权力主体所获得的权力才能被承认,也才能够顺利地行使权力。反之即使采取一些手段获得了权力,如果不被权力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所承认,这种权力就如同虚设,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正常行使。权力行使的效果受权力的性质和行使方式的制约,个人专断式的独裁权力,往往会激起权力控制对象的反抗,而…  相似文献   

12.
首先,经受“权力关”考验。要牢固树立领导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我们手中的权力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为作以权谋私的具。其次,经受“名誉关”考验。一是要以人民利为重,抛弃头脑中的私心杂念,时刻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要胸襟宽广,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第三,经受“利益关”考验。要“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义思想的侵蚀。不追名逐利,不计较个人名利。第四,经受“地位关”考验。要从我做起,从滴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切实做到勤为民,廉洁奉公,淡…  相似文献   

13.
莫纪宏 《人权》2010,(4):2-6
“公民”概念是指称与具有完整主权特征的现代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作为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之一的“居民”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味着个人属于一个具有独立完整主权、有一整套合法有序运作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政治国家”,“公民”是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4.
邵大祥 《现代领导》2001,(12):34-34
权力的本质是一种政治上的支配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位上的权限。这里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的权力,或以国家、政府、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个人政治权力等。就国家行政机关来讲,权力是国家为工作人员或各级领导者顺利完成所在职位上的工作任务,而依法给予其做出行为的必要条件和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就是职务规定的权力。个人权力,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代各国宪政史上 ,国家机关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是普遍性的规律。分权学说的精髓是分权和制衡。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一条千古不移的规律。为防止某些国家机关和个人因权力过于集中而滥用权力 ,必须采用分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 ,在批判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学说的同时 ,往往忽略国家权力分工和制约的必要 ,讳言监督 ,没有很好地解决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问题。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理论与“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实质 ,是根据人民主权原则 ,对国家行政、审判、检…  相似文献   

16.
领导权力在领导科学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东西方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本理念”的发扬,预示着领导权力不再是领导者的“个人象征”,而是日益分散化并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卢克俭 《人大研究》2000,(11):17-1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们党在治国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也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此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 ,在行动中认真落实。一、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它反映了国家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人治”与主观随意性相联系 ,权力的行使由个人意志决定 ;依法行政与“法治”相联系 ,权力的行使以人民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张辉  秦俊勇  洪芬 《小康》2005,(6):50-53
对普遍被认为“命好”的中国民企“富二代”们来说,在权力的交接过程中,仓促上马也好,水到渠成也好,他们该如何走出父辈们依靠政策与个人魅力发家的经验时代,并在充满变数的竞争中完成向现代企业治理的转型?对普遍被认为“命好”的中国民企“富二代”们来说,在权力的交接过程中,仓促上马也好,水到渠成也好,他们该如何走出父辈们依靠政策与个人魅力发家的经验时代,并在充满变数的竞争中完成向现代企业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20.
戴小春 《求索》2008,(9):160-161
在高校不同组织层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其中,作为组织类“权利”主体之代言人的个人拥有双重“权利”身份。“双重”权利的混淆,以及某些主体“权利”被忽视或者否定等,带来了高校各类“权利”主体的“实然权力”与各自的“权利”和“应然权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的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理清高校主体类型层级的“权利”与“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