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6,(1)
正01美国前财政部长:如何跟中国打交道?台《天下》2015年12月23日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不会说中文,却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之一。从早年担任高盛集团主管至今,他到过中国100多次;美国财政部长任内,还主导了美中经济与战略对话。就如何跟中国打交道?鲍尔森在他最新的著作《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谈了自己的看法。鲍尔森认为:美中关系,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天的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在外交上也愈来愈强势,过去有一种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07,(19):9-9
格林斯潘重回聚光灯下【美】《新闻周刊》9月24日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离开美联储一年半后,带着其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书中一半是回忆录,一半是未来世界经济预测。在接受《新闻周刊》的访问时,格林斯潘认为美国除掉萨达姆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只要石油供应稍有中断,油价会高达每桶120美元,这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混乱。对于目前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认为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件",原因在于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自己当年已经发现该市场存在问题,但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至于这场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格林斯潘认为还需要观察。他还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者,而中国如何进一步拥抱市场将决定全球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中国股市几乎在全球独树一帜。这是为什么?中国和世界不一样。中国股市已经反映了"中国应能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预期。如果说,股市有提前反映宏观经济未来的功能,中国股市的未来就不是继续探底,而会先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出谷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处在什么位置?可能认为"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人会比持相反判断的人更多.然而日前世界著名的毕马威(KPMG)咨询公司给出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据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6月27日的报道,由毕马威组织的一项面向计算机和电子等行业650名高管的调查显示,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将在未来4年内成为最大的"全球创新热点",排在第一位,美国得票率为29%,排名第二,其后是印度、日本和韩国,得票率分别为13%、8%和5%.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14,(13):14-14
<正>01中国经济再出发英《经济学人》6月7日被2009年国有银行的大额放贷所慑,中国官员们都觉得中国既不需要也不想要再一次的经济刺激,在谈"刺激"色变的当下,官方认为应该将改革重点放在使经济缓中稳进。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当代亚洲》杂志第36卷第4期(2006年)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半殖民地到世界大国?》的文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政策未来十年中将迎来一次质变:为了防止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大危机、中国的社会动荡以及美国的严重衰退或中美的军事对抗,跨国公司将从局部控制中国转向通过发动一场全方位的经济进攻全面控制中国:控制银行和金融体系;控制关键的生产资料部门;控制中高端的国内消费市场;增加文化、娱乐、宣传和商业市场的份额。这样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努力将会遭遇失败…  相似文献   

7.
梅新育 《南风窗》2010,(12):64-67
今年是《广场协议》签署25周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20周年,很多人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当年的日本有比较多的相同之处。当年日元在美国的压力下大幅升值,而中国现在同样面临美国的汇率压力。是当年日元的大幅升值造成了日本失落的10年吗?如果人民币做同样的选择,会陷入长期经济衰退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如此关键而富于争议,在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和美方聪明地回避了汇率问题。但政治上的考量和较量并不影响外界对汇改的期望加温。从本期起,编辑部会陆续邀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我们会把不同观点和立场都呈现出来,希望能通过这一组稿子对《广场协议》的后果和中国宏观经济有一个深入而透彻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大飞机沧桑     
李北方 《南风窗》2007,(8):28-31
决策层接受了论证组的看法,中国必须上大飞机,不干,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就没有支撑点。自从去年大飞机项目被列入《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006~2020年)》中“未来15年力争取得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11,(13):12-12
1.《论中国》未够精妙【美】《时代》6月13日中国的当代历史是由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塑造出来的。只有某鲁莽大胆的赌徒才会在1929年的时候下注,说中国共产党会在1949年统治这个国家。而在1952年的时候,难以想象20年后毛泽东竟会和美国总统在北京相谈甚欢。类似的还有,谁能够在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谈及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时候,想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会超过日本呢?  相似文献   

10.
本杰明.肖伯特在《亚洲时报》2007年3月17日发表文章《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介绍孟捷慕的新书《中国幻想》,认为孟捷慕的如下观点值得重视:中国未来既不会大崩溃,也不会走向民主化和顺利发展,中国未来可能的局面是:经济富有但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基本因素仍会基本保持下来,美国事实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中日美都是国际性的大国。从经济实力的角度看,美国是超级大国,日本是经济第二大国,中国已超越德国,排行第三,而且马上就会超越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更有人预测,按照现在中美的经济成长速度,在20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会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美国不仅是经济第一大国,其政治,军事,外交力量,都属一流。而经济第二强国的日本,自从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时有好转,但过去20年来,总的来说,经济还是萎靡不振,还未能踏上全面复苏的轨道。无可否认,日本虽是个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很大程度上还是从属于美国;况且在日本国土上,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日本和俄罗斯之间,还存在着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日本怎能不耿耿于怀?中日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但却是既不均衡也不稳定的三边关系。在中国崛起、美国遭受金融危机重创、日本政局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在普天间基地迁移、天安舰事件的影响下,中日美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中日美关系的新棋局上,中国要如何谋篇布局?2010年6月,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教授林华生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和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魏志江教授,就以上话题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回首2012年,人们定会感慨万千。如果把眼光放到未来10年、20年甚至百年,当那时的人们想起这一年,会被哪些有"温度"的人或事所触动,顿生温暧之感呢?《南风窗》2012"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正是如此问题意识下的小小努力。我们认为,入选的人物和组织体现了一种理性的价值。当下的中国社会,问题与机遇共生,我们既会为种种问题感到懊恼不已,亦会被种种宏伟的远大抱负所打动。所谓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4月号发表了日本著名左翼经济学家伊藤诚的题为《陷入结构性困境的日本经济》的文章,认为近期的日本经济复苏是脆弱和不稳定的。四个因素使日本经济复苏受到结构性制约:一是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二是日本引进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一直在持续地加深国家财政危机,三是大多数日本工人正面对日益恶化的工作生活条件,四是日本总人口趋于减少。该文主要内容如下。虚弱和不稳定的复苏由2004年12月20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一份文件《2005财年经济展望》将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从3·5%调低到2·1%,并预计2005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旧的世界战略格局解体,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时候,以日本政治家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政界鹰派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和进行演讲,先后写出了《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是要说"不"》、《日本坚决说"不"》三本在美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日本研究李尧星(以下简称"李"):在中国现存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日本的记述始于什么时候?初晓波(以下简称"初"):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他者"存在。《山海经》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倭"的记录,而《汉书·地理志》中的"乐浪海中有倭人"记录则标志着中国官修史书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南风窗》2010,(20):12-12
<正>1美国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美】《国家》9月20日安迪·斯特恩是美国服务业雇员联合会的前主席,自2002年以来多次前往中国访问。在离白宫不远的一家咖啡馆里,他说:"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中国是美国真正的竞争者,甚至可能危及美国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没有人怀疑中国崛起会带来国际秩序的改变,但要如何应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美刊《外交事务》2008年12月号刊登了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约翰·伊肯贝瑞题为《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自由制度能否延续?》的文章。该文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导致美国单极时代的结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的暴力斗争,也不意味着西方体系的覆灭。作者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指出,只要华盛顿现在着手强化西方自由体系,那么,领导国际秩序的魁首——美国,在中国整合得更加强大时,也能保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支配地位。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姜跃春 《当代世界》2016,(11):50-53
正因经济增长缺乏动力,2015年日本经济表现依然不佳。为提振经济而出台的"安倍经济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国内产业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低迷等制约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难题。从未来走势看,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仍任重道远。2015年,日本经济有起有落,呈"波浪形"走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无很好的表现。从日本经济当前表现看,"安倍经济学"已光环不再;从未来走势看,结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外交世界》(Le Monde diplomatique)2010年11月号刊登了欧洲战略智囊公司研究员奥利维埃·扎然克(OlivierZajec)题为《中国如何赢得战略矿产资源大战?》的文章。文章分析了稀土行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稀土最大产量国,与美国﹑日本或欧洲等在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