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讨论中,无论是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双方都一致同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基本形式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其区别仅在于在这一结合中赋予了“实践”以什么样的地位。既然如此,双方也应该一致同意: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是以唯物主义地改造唯心辩证法和辩证地改造旧唯物主义的形式而实现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也就是这“两个改造”的过程。众所周知,在马克思问鼎哲学时,他面对的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因此,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中的“两个改造”,就是马克思以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一般立场来改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然后用改造而成的唯物辩证法再去  相似文献   

2.
“践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不断深入,实践范畴进一步成为哲学界探讨、争鸣的热点。本文拟从近期讨论中关于实践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一概述,以利讨论更加深入。一、关于实践结构众多论者指出,研究实践结构,着重考察和认识人类自身的实践,是当今人类面临  相似文献   

3.
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化,人们对实践范畴的讨论逐渐由认识论领域转入世界观和本体论领域,并由此引发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集体反思。在集体反思过程中,起初主要形成辩证唯物派和实践派两大派别,两大派别内部又形成"派中之派"。此外,在讨论初期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形成的"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以及"辩证、历史、实践的唯物主义"主张,共同代表了一种走向综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和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实践标准的讨论开始的。十多年来实践问题始终是我国理论界的主要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大部分哲学问题均与实践理论有关。可以说,对实践的研究和讨论欣欣向荣,方兴未艾。 在这场讨论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观点: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脱离实践的直观唯物主义,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取代它。我曾为文反对过这种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实践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在我看来,在传统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很热烈,观点见仁见智。其实,实践唯物主义只是从另一侧面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立场的坚持、对实践观点的强调。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重要的是做自觉的实践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向人们明确宣示:是否正确认识实践,是否从实践出发去说明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乃是他的哲学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以及一切唯心主义的根本区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和融入当代人类精神生活,就必须超出传统旧唯物主义,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提供的是对当代人类精神的切实的理解和关怀。首先,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入及其实践活动,并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自身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哲学方法。其次,通过高扬科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际上赋予了当代人类精神世界一种内在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具有独立而清醒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第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关于历史进步的根本信念,这一信念蕴涵了当代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辩证的、理性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李荣海 《求实》2006,1(4):32-36
在反叛传统哲学教学书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哲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对20多年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其本身含蕴的本体论缺失、基本问题把握混乱、实践概念理解“泛化”,因而还不能构成—个成熟的体系。当前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哲学理解相融合的思路而展开。同时,在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再探讨、再思索的基础上使之臻于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新教材。两种思路应该并行不悖,在竞争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即社会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范畴。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由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的世界观一方面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中拯救出了辩证法,另一方面在继承唯物主义传统的同时又超出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第一次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的看法,但是,在把实践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过去,我们把实践仅仅看作认识论范畴,后来把它提高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现在又把它提升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而且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称作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这种提升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走出哲学的圈子,把实践看作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范畴。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底,全国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实践唯物主义含义的规定,它的意义,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实践范畴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了让广大哲学工作者了解与会者各种不同见解的重要观点,促使这一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现将这次会议的丰硕成果予以综述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2.
考茨基在其哲学总结性著作《唯物主义历史观》中,采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分别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等一般的理论层面,分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方面,他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有些过于"机械"和"唯物",远没有达到普列汉诺夫"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认识论方面,考茨基试图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康德认识论之间的界限,实际上他从康德的思想中获得了许多借鉴。总体来看,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弱经济决定论倾向和实践视野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3.
李巍  张雪凤 《世纪桥》2007,(11):27-28
福斯特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释,是致力于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为此需要对唯物主义重新理解,不仅要在实践的层面上,而且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上划分不同的唯物主义来理解。这样一来,福斯特就试图将马克思的自然唯物主义思想追溯到伊壁鸠鲁。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乃是:在"把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的存在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之间还间隔着遥远的距离呢!因为,如果为了重建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最为直接的理论切入点不是重建马克思的自然唯物主义,而是全面呈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因为正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所谓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奠定了最为本质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评述自然伦理、自然价值等热点问题的根本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基础。邓小平同志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基础突出表现在:1.邓小平同志通过支持实践标准讨论,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出了科学实践观作为这一思想路线的唯物主义基础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  相似文献   

15.
吴仁平 《求实》2007,4(10):25-28
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因而把旧唯物主义界定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为了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点,马克思建立的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据此,把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结果。恩格斯的这种理解鲜明地体现在我国哲学界长期独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致使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作。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阐明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以诞生,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对旧哲学实践观的巨大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探寻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闪烁的理论光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从主体的维度来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维度来源于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心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吸收实践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改善民生是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得到群众认同的现实之基。首先,改善民生是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得到群众认同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不能凭空在群众头脑中生根,必须辅助一定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任务之重、困难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学习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同当代实际紧密结合,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的内涵和实践来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主义"求实"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遵循。遵循唯物主义"求实"思想体现在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之实、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之实和当代世界状况及发展态势之实上;遵循唯物辩证法思想表现为对唯物辩证法本质要求、矛盾观和系统观的遵循;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的研究的热点。尤其是1988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哲学界较大的反响。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却相去甚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