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犯罪外动力,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2.
钟华 《青年探索》2012,(5):20-26
现代人的犯罪可能性将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趋于上升甚至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学界就上述“年龄一犯罪曲线的形状是否随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犯罪类型而变动”始终存在激烈争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变动性’观点,即年龄与犯罪的关系将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等条件产生变化。本研究以1966~1991年间的台湾地区为例,试图探索社会发展是否有可能增加青少年犯罪,并进而改变年龄一犯罪的曲线分布。描述性统计及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财产犯罪,台湾的年龄一犯罪曲线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转移到更年轻的年龄分布,因为现代青少年有着更多的角色焦虑并且处于经济边缘化的状态,但这种社会变迁并没有影响暴力犯罪的年龄结构,这可能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犯罪是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而急剧增长的城市问题。我国城市犯罪的研究虽起点晚,但成果累累。表现在对城市犯罪状况研究方向,分析了90年代城市犯罪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城市犯罪随社会转型而增长,外来人口是城市犯罪的重要人口,青少年是城市犯罪的主要人员,财产是城市犯罪的主要目标,共同犯罪是城市犯罪的重要形式,暴力是城市犯罪的重要手段,认为城市犯罪的一般成因主要有: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导致心理的不平衡,金钱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淡漠的市民关系为越轨行为提供条件;在城市犯罪的控制策略方向提出,应加强外来人口、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强化城市居民的被害意识,通过环境设计建设以提高社区威慑防范能力。目前我国在城市犯罪研究不存在一些问题,对犯罪成因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粗浅苍白,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实地研究手段少,研究不深入等。  相似文献   

4.
犯罪及其遏制犯罪都是一种利益比较下的选择问题。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犯罪与遏制犯罪目标决策的共同思想。一方面,实施犯罪的理性犯罪人总是寻求各种方法来降低犯罪成本,提高犯罪效益;另一方面,遏制犯罪的社会“经济人”也应采取积极措施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以降低社会遏制犯罪成本,提高社会遏制犯罪收益。  相似文献   

5.
蔡军 《求索》2008,(2):142-14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策略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象是在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变化的,具体的变化特点则蕴涵于不同的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之中。作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样,围绕农民工阶层也出现了诸多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犯罪就是一个方面。在我国社会和农民工双重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犯罪也呈现了明显的规则性变化,而这些规则性变化则渗透着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的作甩。由此,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犯罪也应从这些结构出发,着眼于农民工整体发展战略来构建犯罪控制体系,避免就犯罪论犯罪的片面倾向。  相似文献   

7.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 ,犯罪外动力 ,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 ,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 ,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 ,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 ,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 ,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 ,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 ,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 ,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8.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法律特征有: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依法应受惩罚性,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确认单位犯罪的条件有:单位犯罪是单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单位犯罪的实施者是作为单位整体构成要素的单位负责人、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实行两罚制,也可实行单罚制。  相似文献   

9.
涉及计算机犯罪是当前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犯罪现象之一。涉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非法性和广泛性。目前,我国涉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层次较高,犯罪的隐蔽性强,犯罪本身具有诱惑力,侦查困难,对社会和舆论欺骗性强。涉机犯罪主要有财产型、非法侵入型、破坏型、滥用型、跨国涉机型等类型。犯罪的主要手段有资料篡改法、制造病毒法、西西里香肠法、逻辑炸弹法。防范涉机犯罪,应立足全社会防范,坚持行政防范,加强行业专门防范,完善立法防范,并促进国际合作防范。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新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写入党章;党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以及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遏制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中国梦”。作为一类新型的犯罪,污染环境犯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时刑法所进行干预的一种犯罪。其恶劣侵犯了公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影响到公众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危,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和稳定和谐。从实践的价值来看,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是关涉社会成员公共安全的宏大事件,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协同共管,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数字影视和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迅速普及,大众传媒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意识。如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样,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也会成为“社会垃圾桶”,传播的内容中经常充斥着色情、暴力、怪诞等内容,这些负面有害的信息对犯罪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和条件,表现在:存在着产生犯罪的经济与思想根源,分配不公引起贫富悬殊和心理失衡,社会控制失调和管理秩序混乱为犯罪的产生和增长提供了契机,腐败不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犯罪,以农民为主体的盲目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无序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立体的 ,它既是个体行为 ,也是社会现象 ,二者缺一不可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是平面的 ,它仅指个体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危害性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以刑法违法性为其本质属性的。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为研究背景的 ,它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以国家政治为背景 ,以国家利益为其本位。  相似文献   

14.
林东 《湖湘论坛》2001,14(5):33-3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近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行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剖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资料统计,在50至6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左右,且犯罪类型比较简单,多为小偷小摸、耍流氓等,那时青少年犯罪没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角度讨论犯罪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前沿》2004,(9):83-84
犯罪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存在有其特有的价值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平衡器 ,是人类社会的正当性排泄。犯罪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 ,但在促进技术更新、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犯罪价值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旨在抛砖引玉 ,以唤起同仁对犯罪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雷 《公安教育》2003,(4):34-3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吸纳内地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省区之一。库车作为新疆第二大县,近年来年均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近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同时,随着库车县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待岗和下岗分流已成普遍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再就业困难等其他社会问题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必然会诱发各类刑事案件,特别是团伙犯罪和流窜犯罪的高发势头,成为公安刑侦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甚至长期打击的重点。一、库车县公安局近年来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并且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青壮年犯罪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但对老年人犯罪关注甚少。但现实中由老年人引发的犯罪却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与目前提出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建设休戚相关。因此,以老年人犯罪为切入点,探寻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犯罪学的生态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领域的运用。18世纪后期以来,犯罪学理论研究、实证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犯罪生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基础。社会犯罪现象的共同性和全球危害性,以及人类对社会安宁和持续发展的渴望为犯罪生态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而,犯罪生态学应从犯罪生态圈和犯罪形态的新视角出发,着眼于构建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生态系统的犯罪免疫力,以抑制和消除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犯罪现象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层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妁唯物史观思考21世纪世界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人类心态失调,导致人性扭曲,是各类犯罪产生的深层原因。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出路在于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论调节人的心态。对人的教化工作要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