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儿盖会议     
《党史天地》2007,(8):58-59
毛泽东主张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 陈昌浩发言支持毛泽东主张 1935年6月25日下午,张国焘、陈昌浩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在川西茂县两河口镇相会了。  相似文献   

2.
少华 《党史文苑》2014,(8):19-25
张国焘的"离间术" 1935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成员。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统一指挥问题,毕竟红四方面军拥有8万人马,需要通过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三巨头,特别是张国焘去指挥。  相似文献   

3.
正张国焘的"离间术"1935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成员。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统一指挥问题,毕竟红四方面军拥有8万人马,需要通过张国焘、陈昌浩、徐向  相似文献   

4.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中人数最多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消失在红军著名将领的行列。西路军失败以后的陈昌浩的人生轨迹如何?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在近年来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征》中,对长征中这位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多有涉及,但均为陈昌浩追随张国焘的场面,而对陈昌浩后来在甘南勇敢地同张国焘决裂这一重要转变却未有反映。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历,近来国内刊物上已有几篇文章谈及。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乃至后半生的情况怎样,却鲜有详细谈及的文章,《离开西路军以后的陈昌浩》一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5.
陈昌浩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提起陈昌浩的名字,人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张国焘路线联系在一起,对他有过不少的误解和非议。然而,对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陈昌浩的一生同样瑕瑜互见,功过皆有。这也就决定了他命运的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充满酸甜苦辣的况味。本文作者在记叙陈昌浩的传奇人生时,充分尊重史实,从不妄加评论,使陈昌浩一生得以客观公正的呈现,相信读者读罢,会看到一位真实完整的陈昌浩。  相似文献   

6.
陈昌浩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提起陈昌浩的名字,人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张国焘路线联系在一起,对他有过不少的误解和非议。然而,对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陈昌浩的一生同样瑕瑜互见,功过皆有。这也就决定了他命运的起伏跌宕,曲折坎坷,充满酸甜苦辣的况味。本文作者在记叙陈昌浩的传奇人生时,充分尊重史实,从不妄加评论,使陈昌浩一生得以客观公正的呈现,相信读者读罢,会看到一位真实完整的陈昌浩。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71-72
毛泽东和陈昌浩、徐向前商量:派一个团带马匹、粮食去接济 陈昌浩问:如果左路军北上不成,大家是否可以考虑南下 包座一战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的右路军各部散布于上、下包座附近地区,一边休整,一边等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的左路军向班佑地区集中,然而左等右等,未见左路军动静。已是8月底了,毛泽东非常着急,与徐向前、陈昌浩商量后研究如何使张国焘带军北上。兵贵神速,继续耽误,敌以险设防,则会大大增加北上难度。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7,(8):60-61
陈昌浩因一文章大动肝火、出口伤人 毛泽东对洛甫说:“等待、忍耐、斗争” 松藩战役后,红军只能穿越草地北上,由于张国焘设置障碍,红一、四方面军的矛盾不断爆发、尖锐。陈昌浩,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也被卷进去了。  相似文献   

9.
<正>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由此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当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新集(今河南新县),两人在第二次反"围剿"前线见到了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红4军军长旷继勋和军参谋长徐向前。5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还没有结束,张国焘就召开会议传达王明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9月中旬,陈昌浩到达红4军军部,接任军政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6,(12)
叶剑英回忆长征的艰险历程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提出,让叶剑英同志来当参谋长。毛主席和周恩来商量同意,我就去了。过草地的时候,红军分成左右两路行动,我们在右路,张国焘在左路。从毛儿盖出发时,陈昌浩强调困难大,草地走不过去,我说我愿当开路先锋。毛主...  相似文献   

11.
陈昌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委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要职。由于他曾是分裂分子张国焘的亲信之人,以及由他统帅的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的缘故,他的命运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秦岭 《党史文汇》2004,(1):44-46
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 张国焘既然是川北红军中的第一号人物,当然也就成为四川军阀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地想把他除掉.1933年10月,刘湘出任"四川省剿匪总司令"后,即在全川各地城镇、乡村、通衢、渡口广贴告示,悬赏10万大洋购买张国焘的脑袋.告示贴出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保卫局就接连破获了两起企图暗杀张国焘的案件.所有落入红军之手的亡命之徒,一律被处以极刑.张国焘的安危,成了总部首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在一次由黄超主持的保卫工作会议上,连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昌浩、徐向前也特地赶回来参加.总部警卫排一共40个人,全都是从作战部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很能干,有的还有绝活.  相似文献   

13.
草地“设宴”—— 毛泽东夜请彭德怀 张国焘在接到徐、陈电报的当天,立刻致电徐向前与陈昌浩,以总政委的身份命令他们率右路军南下,措词相当激烈,没有丝毫考虑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1):11-20
百丈,南下的拐点分手时,毛泽东与张国焘把话都说得决绝。张国焘预言: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饿死"。毛泽东断言:"南下是绝路!"当时,多数人不相信毛泽东的话,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两军合而后分感到担忧,私下问陈昌浩:"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7,(8):78-79
毛泽东、张闻天以中央名义电令取消第二“中央” 陈昌浩、袁克服、周纯全、郭天明表示反对 1935年10月5日。卓木碉白莎喇嘛庙阴森的大殿。红四方面军五、六十名师以上干部在这里开会,听张国焘作报告。  相似文献   

16.
芦花会议     
《党课》2006,(10):90-91
两河口会议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张国焘虽然表示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但行动上却借口所谓“组织问题”没解决,按兵不动,故意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松潘战役计划”中第一步计划未能实现,使胡宗南军先于我军集结松潘地区,造成我军攻打松潘的被动局面。此时,迫切需要加强一、四方面军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团结,以便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步伐。为此,中央政治局利用部署松潘战役第二步行动计划的间隙,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陈昌浩、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凯丰、邓发、李富春、徐向前、刘伯承等13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的历史经验教训。会上,张国焘首先作了关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红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了讨论。邓发、朱德、凯丰、甩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先后发言,对红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退出鄂豫皖和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17.
陈昌浩(1906—1967),湖北汉阳人,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9月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是当年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12月陈昌浩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委员。1931年4月他奉命到鄂豫皖苏区后,任中共鄂豫皖分局委员兼共青团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1931年9月至1937年3月,他先后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  相似文献   

18.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上旬,张国焘决定撤销曾中生的红四军政委职务,派陈昌浩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代表,到前线接替红四军政委一职。曾中生的军权被剥夺了后,张国焘又抓到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通敌”的“证据”,揪出了一大批的“改组派”、“AB团”、“第三党”,“肃反”的工作很有“成效”。看到鄂豫皖苏区这种局面,张围焘心中不禁窃喜。  相似文献   

20.
1935年9月中旬,左、右两路军(右路军中的一、三军团除外)奉张国焘的命令,分别从阿坝和包座、班佑地区南下,向大金川流域的马塘、松岗、党坝一带集结。徐向前与陈昌浩率右路军的四军、三十军及红军大学部分人员,回头再次穿越草地。 张国焘在刷金寺红军总司令部正踌躇满志之时,忽接党中央自高吉发来的电令;“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